大家好,我是強子。一說到高血壓,應該在熟悉不過了,我們也說過很多次了,對於現在的中老年人來講,總希望自己的血壓低一些,再低一些。但是血壓太低了同樣是有危險的,而且也有不少人常年受低血壓的危害。那今天就簡單說一下低血壓的一些防治知識。
一為什麼會出現低血壓
1.血壓指動脈血管內的血液對於單位面積血管壁的側壓力,由4個因素決定:心臟的心輸出量,血管腔的容量,遠端小動脈的阻力,身體總血液量。容量、阻力和心輸出量如果變弱了,都會出現低血壓的情況。血壓低於90/60mmhg就是低血壓了。
2.有的人天生血壓偏低,但接近90/60mmHg,這種稱為生理性低血壓,多與遺傳或身體瘦弱有關,常見於20~50歲的婦女、老年人,一般沒有不適症狀,也不會危害健康。
3.病理性低血壓的病因:高齡、腦卒中、腦萎縮、多系統萎縮等神經系統疾病、糖尿病,導致血管壓力反射不靈敏;重度消瘦、營養不良、久病臥床,導致血管壓力反射失靈;酒精、麻藥、某些抗神經、精神、心理藥物、降壓藥尤其是特拉唑嗪等、過敏、迷走反射等擴血管因素;貧血、利尿劑、透析、嚴重腹瀉、過度低鈉清淡飲食等導致容量不足。
二低血壓的危害
1. 誘發腦卒中:很多人可能認為只有高血壓才能導致腦卒中,低血壓同樣會出現。當血壓過低,心臟泵血量減少,就沒有足夠的動力推動血液前進,這樣一來,就好比灌溉莊稼卻沒有水,會造成全身血液灌注不足。人體組織器官就會出現缺血、缺氧的情況,也容易引發腦供血不足,輕者可能出現頭暈、眼黑、無力等症狀,嚴重者甚至發生暈厥或休克。低血壓帶來的血流過緩,還會在促進血栓的形成,特別是一些患者本身存在血液粘稠、腦血管狹窄,發生缺血性腦中風的風險就更高了,尤其睡眠狀態下更危險。
2.便秘:低血壓會造成植物神經功能不穩定,腸道功能相對較弱,因此比較容易便秘。而且有三個特點:3天以上不排便、大便干硬且量少,排便費力。
3.容易抑鬱:有研究表明,收縮壓低的人患抑鬱的風險高30%,這可能與低血壓導致的大腦供血減少有關。
4.影響其他器官:血壓較低,血液循環相對就比較緩慢,人體遠端血管就容易缺血缺氧,出現手腳冰涼、易麻木等症狀。不僅如此,全身各器官組織的運作都會因為缺血缺氧受到影響,從而增加視力及聽力下降、老年痴呆、跌倒骨折等各種病症的風險。
三 如何調理低血壓
1. 適當運動,增強心臟功能,以有氧運動為主。
2. 補充精氨酸,增強血管彈性,有利於推動血液運行。生活中常見的富含精氨酸的食物有泥鰍、海參、芝麻、山藥等。
3. 可以用一些益氣養血的中藥和食物來調理。
今天說這些,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