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協同促消費 經濟持續向好有支撐

2024-11-04     中國證券報

本報記者 彭揚 歐陽劍環

近期公布的系列數據顯示,消費增速呈回升趨勢;一攬子增量政策加力推出,促消費、惠民生成為政策發力重點。專家認為,宏觀政策在改善居民收入預期、激發消費潛能等方面還有發力空間。隨著存量政策和一攬子增量政策持續發力顯效,四季度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具備足夠的支撐。

各類政策齊出

9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2%,比上月加快1.1個百分點;國慶節假期期間,國內出遊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5.9%,出遊花費增長6.3%,出行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長7.9%;在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作用下,前三季度限額以上單位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4.4%……一系列高頻數據顯示,消費增速呈現回升態勢。

京東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表示,近期,各類消費數據增速的回升不是偶然的,是以舊換新政策、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進一步加力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政策有效激發了消費潛力。「有關部門7月專門下發《關於加力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若干措施》,安排3000億元左右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兩新』政策的落實,各地也加快出台了一些細則。9月,這些政策對當月的消費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說。

貨幣政策方面,存量房貸利率批量調整工作已完成,可有效減輕購房者房貸負擔,促進消費市場發展。人民銀行此前介紹,此次利率調整總體上能節省利息支出約1500億元,惠及數千萬戶家庭。此外,人民銀行創設兩個支持資本市場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力促資本市場回暖向好。

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院長連平分析,上述政策的出台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資本市場明顯改善、房地產市場銷售邊際好轉。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的回暖,無論對於居民財產性收入的恢復還是社會預期的改善均有積極作用,有助於提升消費意願和能力。

此外,著眼於提升整體消費能力,財政政策加大對重點群體的支持保障力度,包括向困難群眾發放一次性生活補助、針對學生群體加大獎優助困力度等。

激發居民消費意願

專家認為,擴內需促消費仍是做好經濟工作的重點,宏觀政策還有發力空間。

「當前,國內經濟正處於結構升級轉型階段。在這一階段,以往的投資驅動模式較難帶來顯著的經濟增長效果,消費在促進經濟發展、改善民生的過程中可發揮更大作用。」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為,宏觀經濟政策正轉向消費與投資並重,更加重視消費。這既是我國經濟增長驅動力量發生變化後的必然選擇,也將進一步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促進宏觀經濟回升向好。

他建議,應進一步挖掘有效內需,採取更多有力措施擴大消費需求,努力實現經濟的供需平衡。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支持金融機構加大對促消費、擴內需的服務力度。此外,還應採取更多政策措施,激發居民消費意願。

「消費市場的穩健增長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供需兩端協同推進。」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盛松成看來,在需求端,通過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精準施策,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強消費信心;在供給端,需要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豐富消費供給,滿足消費者日益多樣化的需求。(下轉A02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02253be2fd65a8113817f150167ca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