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夏天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可以吃到雞頭米!
每年只有八九月份才有,不過為了這一口美味等它一年也何妨?
清沈朝初《憶江南》云:「蘇州好,葑水種雞頭,瑩潤每疑珠十斛,柔香偏愛乳盈甌,細剝小庭幽。」
夏末初秋,被譽為「水八仙」之首的雞頭米悄然上市。每年這個時候,江南人家的餐桌,必定少不了雞頭米的身影。或是荷塘小炒,或是做成甜糯羹湯,為的就是一份夏秋交替的鮮甜。
曾經有新聞報道指,高郵湖有大量魚蝦死亡,這現象或許與旁邊種植了大量的雞頭米有關。報道一出,雞頭米一度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雞頭米屬於睡蓮科水生植物,由於葉子分布密實,且葉子碩大,一旦長起來池塘水面幾乎會被完全遮蓋。而這樣,就會造成生長在池塘里的魚蝦出現缺氧。
且種植雞頭米的過程,農民難免需要打農藥,這樣也會導致水質被污染。不僅如此,當成熟的雞頭米被採摘完後,若不及時將其生物體清理掉,一旦腐爛水質便會變黑變臭,嚴重影響魚蝦的生長。
因此,在漁民看來,這就等同有害的水生植物,因為雞頭米對水質和魚蝦生長造擾害。但是,在蘇州人眼中,雞頭米可是如瑰寶般的美食,更何妨,它的經濟價值還日益高升。
雞頭米也叫芡實,因為芡實果實上花萼退化的部分形如雞喙,故又稱之為「雞頭米」。
從八月中旬至九月中旬,是雞頭米最嫩、水分最多的時候。蘇州人對時令鮮蔬一直有著狂熱的追求。比如新鮮的紅菱角、蓮藕、蓮子等。但論昂貴還是得數雞頭米,儘管一斤要價110元,人們仍對它趨之若鶩。
許多鮮果時蔬都是在其完熟時味道最好,但雞頭米是例外的。將熟未熟之際反而才是它的美味巔峰。據說長到六至八之時成熟甜度最高。此時的雞頭米最適合用來製作甜湯羹。
雞頭米價格之所以高昂,很大部分原因在於它採摘極不容易。農民需要頂著烈日在河塘中作業。順著它的莖葉往下尋找,摸到果實後將它拉出來,用竹刀輕輕地割下。
採摘過程或許有些辛苦,但更繁瑣和費時的功夫還在後頭。採回來後,需要將外面的皮扒開才能得到裡面的雞頭米籽。
此時需要戴上特製的「鐵指甲」,將外面的硬殼剝掉,小心翼翼地取出潔白如玉的果肉。這個過程極費人工,真是粒粒皆辛苦。這也是新鮮雞頭米價格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但是,雖然價格高昂,但是雞頭米那種軟糯之中帶著時令香甜的味道,能令品嘗之人感覺到一種不易察覺的,卻又讓你怦然心動的甜美。正是這種獨特的滋味,讓很多蘇州人對它欲罷不能。
至於怎麼烹飪雞頭米最好吃,有人喜歡用它製作荷塘小炒,或是加入鮮湯中。近些年來,還有人將它加入拿鐵咖啡當中,吃法越來越多樣了。但是能品嘗其原汁原味的方法應該還是煮成甜湯羹吧。
葉正亭先生在《吃在蘇州》里這樣描述:「清水沸騰後放入新鮮雞頭米和糖桂花,待到冒蟹泡後關火,迅速晾涼。」時間一定要短,不然就老了。一般六分湯,四分雞頭米最佳。
小汐個人覺得,雞頭米和銀耳、枸杞一起煮糖水是很完全的配搭。不知正在看本文的你有沒有品嘗過蘇州的雞頭米?期待你留言分享。
今天分享的「它有一種「令人怦然心動」的鮮甜,是蘇州人心中瑰寶般的美食」到這裡。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