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魚是雲吞麵美味的秘訣,少了它就不地道了

2022-05-16   雅歌小汐

原標題:這種魚是雲吞麵美味的秘訣,少了它就不地道了

難分難解的粵式滋味!

海里有很多種魚,但市場銷售的大都是大路貨色。因為冷門的魚,若然顧客不認識就無人問津。

大地魚,肉少多刺,肉質也算不上嫩滑,且不常見於市場,但是它卻是雲吞麵的秘訣。

大地魚屬比目魚科,每年入秋,正是入手大地魚的好時節。日曬乾燥,可以儲存一整年。

要挑魚身扁寬,樣子橢圓形,一般市場看到的肉身厚的,反而不宜加工曬成魚乾。通常這一類魚乏人問津,因此,要找到這種「品相不佳」的魚,只能往漁港找。

買回來刮磷去內臟,清洗一遍,瀝干水分。取尖銳刀子將肉片蝴蝶刀,肉與魚身不分開,這樣曬乾能保留整尾魚身。曬乾以後,或將其磨成粉末或是原片魚乾加入湯中,這便是廣式雲吞麵湯頭的鮮味秘訣。

在那個無味精的年代,大地魚乾粉承包了麵湯的鮮味角色。

廣式雲吞麵鮮香味濃,每家都有自己的秘方,但唯有一種熟悉的味道總是縈繞在食客的嘴邊。這股熟悉的咸鮮香味,就是來自曬乾的大地魚。

湯底是雲吞麵的靈魂,早年的小販加入魚味濃郁的「大地魚」來熬湯。為免大家混淆,特此解說一下,廣東人慣稱的大地魚和左口魚,其實是同一種海魚。它的正式名稱為「比目魚」。

大地魚古時又稱為「地寶」、「鞋底魚」、「牛舌魚」,花名很多。雖然它樣子古怪(兩隻眼睛和嘴巴都長在同一側),魚身扁平又沒多少肉,但勝在魚肉味道濃郁,適合用作調味增鮮。

早年漁民捕獲大地魚,清理內臟及曬乾後,以火烤至香脆,再將魚乾以石臼研碎成粉末,在煲湯時加入一點,無需加鹽、更不必加味精,湯底就已經鮮甜之極。

港式雲吞麵、潮州魚丸粉,每家的湯底可能各有千秋,或是用了豬骨、蝦殼、火腿等,但如果少了大地魚便做不出真味道。有些雲吞麵店,甚至喜歡在肉餡中加入大地魚粉。

但是現在的大地魚粉可是越來越貴了,記得幾年前在香港長洲買了一小瓶,凈重量是30g的大地魚粉,價格要30港元。

或許是煮出一鍋地道鮮濃的湯底成本越來越高,所以現在有些餐廳都改用小江魚來熬湯底了。有的甚至用豉油和味精來煲湯,令顧客吃了口渴一整天!

相比起來,大地魚粉不止鮮味十足而且還很健康。它可以代替味精、雞粉,而且健康又營養,真是一粉在手樣樣都有哈~

薄身的魚除了適合製作魚乾之外,用來當下酒菜也很合適。先用中火熱油,把魚下油鍋里炸至金黃。撈起後,開大火再下鍋炸一遍,炸至酥脆,最後簡單地撒上些胡椒粉和蔥花,從魚頭到魚尾都可以吃,魚肉酥香有耐,是酒客的最愛。

大地魚粉適用的範圍還有炒芥蘭、加入手打魚丸中、加入燒賣的餡料中、煎蚝餅時放一小勺、煲湯……太多太多了。

不知喜歡吃港式雲吞麵的你,又可知道那種風味就是來自大地魚的?期待你留言分享。

今天分享的「這種魚是雲吞麵美味的秘訣,少了它就不地道了!」到這裡。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