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中國科幻文學不「止」於《三體》

2023-10-18     大邑檢察

原標題:希望中國科幻文學不「止」於《三體》

來源:新華網

這是10月16日晚拍攝的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會主場館——成都科幻館,三星堆出土文物的元素被燈光投射在建築的外立面上。第81屆世界科幻大會將於10月18日至22日在四川成都舉行,這是世界科幻大會首次在中國舉辦。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新華社上海10月17日電 題:希望中國科幻文學不「止」於《三體》

新華社記者許曉青、余里

「希望中國科幻文學不『止』於《三體》。」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最近在上海接受採訪時說,中國科幻文學仍是一門「小眾」文藝,希望《三體》系列之後能有更多好看的作品,大家都在努力。

在成都舉辦世界科幻大會前夕,科幻作家劉慈欣、韓松、何夕、江波等應邀來到上海,一同體驗了位於徐匯濱江西岸鳳巢的大型線下沉浸式科幻體驗項目《三體·引力之外》。

長達兩個半小時的體驗,令科幻迷們最好奇的是,當科幻作家們如此「接近」模擬出的《三體》劇情時,他們會有怎樣的反應。

劉慈欣顯然很想以「出離『三體』」的視角去看待每一個參與體驗項目的「生命體」。不過,他也積極地介入了劇情發展,甚至在一處充滿科幻感的「太空廚房」里忙著加熱可以飲用的「液體」、製作一些「食物」。著有科幻小說《醫院》《宇宙墓碑》等的韓松,在角色扮演之初就選擇加入「醫療組」。來自四川的科幻作家何夕,則把自己扮演成一名消化道大夫。

隨著劇情推演,科幻作家們全情投入到「拯救人類文明」的行列中。在最終選擇是否要向全宇宙「暴露」人類文明信息的這一選項時,則各有不同。

「科幻作家是如何思考未來人類共同的命運?大家嘗試一起去解答一些屬於人類未來的問題,這不僅有意思,也很有意義,中國的科幻作家們應該發出更大的『中國聲音』。」科幻文化機構「未來事務管理局」創始人、執行長姬少亭認為。

在論壇環節,劉慈欣坦言,科幻文學和「大科幻產業鏈」還是有很大區別,大多數人為之興奮的還是基於科幻電影、劇集、主題娛樂項目、衍生產品等帶來的愉悅,這屬於「大科幻產業鏈」的組成部分;深度的科幻文學讀者依然聚焦於「書架上的一小列」。

「這首先是一個娛樂產業。科幻文學具有打基礎的意義,但也要看到科幻文學整體創作力仍不足。這其中的原因也包括隨著時代發展,人們日常的誘惑增多,小說家沉靜下來深入創作的時間成本在增加,但我們需要《三體》之後,更多的好看的作品。」劉慈欣表達了他對科幻文學發展的關注、渴望和擔憂。

他認為,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特別是可控核聚變、人工智慧、深空探索等研究有了新進展,科技與科幻正在呈現「相輔相成」的關係,那麼更需要今天的中國科幻人身處其中,寫出更多好作品。「我想,有些屬於未來的問題,還需要人類持續推動科技發展去解決自身問題。」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5周年,文學的發展,乃至科幻文學的發展,也是見證改革開放的一扇窗。當劉慈欣、韓松等回顧自己科幻創作之路時,也提到20世紀中國文學界一些頗具影響的人物和作品。劉慈欣說,前不久他去拜訪了老一輩作家王蒙,再度深深感到文學的力量,他還提及電影《紅衣少女》等女性題材文藝作品對科幻作家的影響。韓松則回憶,小說《林海雪原》以及各式連環畫對自己的成長很有幫助。

「在從事科幻傳播事業大約16年後,今天我更加感受到,科幻的『雙腳』深深扎入中國文化的泥土中。科幻從科技中汲取力量,但它也不完全是科技,我們需要更多像劉慈欣、韓松這樣孜孜以求、不斷創作的文學家,也需要更多推動中國科幻在海內外傳播和版權開發的運營者。」姬少亭說。

在展望將在成都開幕的世界科幻大會時,比之過往,中國科幻人更充滿自信,同時他們透露,正全力以赴投入到新的選題挖掘和文學創作中。

成都盛會將於18日開啟。這是世界科幻大會首次在中國舉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dc2564c72083df8761d22bcf5279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