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自由閒散成為一種習慣,全職媽媽這件事兒也並非不能做

2023-07-26     沫沫的靜好歲月

原標題:當自由閒散成為一種習慣,全職媽媽這件事兒也並非不能做

這幾天身邊有位小姐妹一直碎碎念的糾結,關於自己孩子上了小學之後,自己是繼續做全職媽媽,還是要尋找一份工作?

身為她為數不多的閨蜜之一,我非常清楚她的糾結所在。畢竟我們這種人在中年的年齡,除非是家族企業或者的確擁有一技之長且無可替代,那麼想要在別人的公司中取得一席之地,真的是難上加難。

比你年輕的美女多了去;比你在專業領域中的知識儲備更新的人多了去;比你能力強了、野心重的人多了去……憑什麼一個公司要花錢請你?用你?除非你有足夠強大的能力能夠在市場上占的一席之地,從而取得自己的一份市場份額。簡單地說,就是你的勞動換取你的價值。

很明顯,我這個小姐妹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另外,這位小姐妹的家境還算不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自己的老公掙錢也不少,足夠養家餬口,疫情期間收入也沒有受到任何影響。對小姐妹以及孩子更是用心、用情,雖然說中年夫妻沒有太多的激情,但是親情足夠支撐小家庭的延續。

而小姐妹的娘家與婆家關係還算不錯,兩家老人常常一起走動、旅行、約飯,自然對小姐妹也是百依百順,疼寵有加。

小姐妹有兩個娃,大娃今年剛剛升入自己理想的高中,而小娃今年進入小學。兩個孩子還算聽話懂事,大的也能幫忙照顧小的,小的格外崇拜大的。

既然如此,在家中又何妨?

從我個人的經驗值來講,陪伴孩子很多年,我一直處在一種慵懶閒散、自由自在的狀態下;整理整理家務溜溜娃,隨心所欲翻看翻看自己想看的書,任意妄為的在家庭的方寸之間做自己的女王!

快哉,安哉,常常不知今夕何夕,往往不計得失成敗。

就這樣的狀態,我陪伴了大寶、姑娘從幼兒園一路走到小學,又升入中學;期間又「收穫」了一個小寶,從呱呱墜地,到蹣跚起步,再到牙牙學語,最終走入幼兒園,又即將走進小學。

其實,很多人說全職媽媽意味著「累、瑣碎以及沒有成就感」。

於我來講,更多的是一種心相。

累,似乎沒有什麼;我也幾乎沒有覺得累。雖然是經歷了小學階段每天來回跑8趟家與學校;雖然也經過了陪伴輔導孩子學習與作業的「雞飛狗跳」;對比於很多全職媽媽吐槽的「身累與心累」,我個人的感覺都差不多。

沒有感受到太多的累,當然,也沒有感受到太多的成就感。就這樣,平淡如水,夜以繼日。

換句話說,誰沒有過深夜的崩潰?誰沒有過痛徹心扉的經歷?只不過一次又一次,人到中年,學會接受、嘗試看淡、與世界和解才是正道。

所謂的瑣碎,更多的是一種日常。

全職媽媽可能一天的24小時是掰碎了又糅合了,慢慢地、緩緩地又匆匆地做著一天又一天的家務事,瑣碎事。

可是,在這樣的日子中,我也找到了很多碎片化的時間,去做自己覺得有意思的事情。比如閱讀、比如追劇……

那麼,瑣碎也許就不再瑣碎了。所謂相由心生,心安處就是修行,莫過如是。

至於沒有成就感,這樣的事情是一種必然。

全職媽媽更多的成就感源自於孩子,小的時候孩子身體健康不生病,就是全職媽媽的成就;長大後的孩子學習成績優秀不惹事兒,同樣是全職媽媽的成就。而反之,則是全職媽媽的失職。

如果這樣來看的話,全職媽媽沒有成就感是一種必然;而成就感則完全是一種偶然,畢竟強中更有強中手,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是人中龍鳳啊!

但是,這些年的全職媽媽做下來,我倒是覺得這種觀點既片面又沒有意義。

很多時候孩子的成長是看家庭環境與成長軌跡的。生長在有人愛、有人疼、備受信任的環境中,孩子的成長一般都錯不了,即便是成績不是出類拔萃,性格方面和為人處世方面,也不必父母過於擔心。

因為這樣的家庭用自己的「正念」給孩子灌輸了「正」的思想,紮下了「正」的根基。那麼有了「正」兜底,還有什麼可以擔心的呢?

所以,若是做了全職媽媽,首先要讓自己內心足夠強大,其實調整自己比強求別人要容易的多,只有好好調整了自己的身心,才不會動輒就是「玻璃心」,也不會輕而易舉就被打垮。

其次要耐得住寂寞,全職媽媽的交際圈的確非常非常小,那麼學會自娛自樂就非常重要。比如自己看書、自己追劇、自己不斷成長和強大、自己學會和這個社會和解。

再次不要把自己的幸福攀附在任何人身上,即便是自己的先生、自己的孩子。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生存空間,也會有自己不同的想法,若是太過於在意別人,就會無形中增加自己的煩惱,何必呢?

做到了這些,即便是全職媽媽,你一樣可以活得精彩;當然,若是做不到這些,即便是重新殺回職場,結局也是必然的不快樂!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不管你人在何方、身處何地,心之所至,幸福所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d0378a44d82d88342f7420b1bbec8e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