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長一段時間,身邊的朋友討論起《紅樓夢》,大多會認為薛寶釵的大氣、穩重與豁達,才是大家閨秀的典範,在生活中也更容易獲得認同和幸福感。
然而,我卻不以為然,私下裡認為,愛發脾氣、慣使小性兒、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所感知的幸福感比薛寶釵要多得多。
被奉若上賓的黛玉與悄然而至的寶釵
從蘇州一路飄零到京城外祖母家裡,縱然是身在異鄉為異客,但是黛玉受到的是高規格的接待,老祖母翹首期盼、眾多姐妹虛坐等待、就連舅母也不得不作陪,還有實權派王熙鳳的插科打諢,這分明就是接待座上客的標準吧,雖然不至於紅毯鋪地、鑼鼓喧天,但是賈府眾人誰人不知、誰人不曉,老太太的心上肉到了;隨後安排在老太太身邊住下,吃穿用度,與男一號賈寶玉同等待遇。
而寶釵和媽媽到了賈府又是如何?不過是王夫人獨自接待,預約拜見了老太太之後,其一家被安置在賈府一隅。等到全部安置之後,姐姐妹妹才相見罷了。
這雖然不至於是兩個女孩子之間的對比,但是對於看客來講,孰輕孰重,還是一眼能辯的吧!
黛玉的真性情,雖然會讓自己受傷,但也算能夠快意江湖
黛玉的生活很詩情畫意。她有著極高的自然情懷和情商,這一點與賈寶玉如出一轍。眾人都知道賈寶玉「痴」和「呆」,會淋雨不知、受傷不曉,一心照顧他人;而林黛玉何嘗不是如此呢?她在室內養燕子,在風雨後葬花,在偷偷看西廂……我行我素的樣子,頗有「快意江湖」的感覺。只不過,在那個年代,只能呆在閨閣之中,身在方寸間,心在萬水千山。
寶釵的假道學,雖然讓自己貌似端莊大氣,實則備受熬煎
寶釵的生活卻素若枯槁。她壓抑著少女的爛漫,用傳統來約束自己的言行,卻忍不住坐在寶玉的床頭繡鴛鴦;她用女子無才便是德要求自己,卻忍不住在姐妹詩詞大賽中脫口而出」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她住在一片素凈的房間裡,卻忍不住把自己可以配對的玉佩炫了又炫……哪有什麼姐妹情深,不過是一邊拚命隱藏在內心深處的欲孽,一邊又惺惺作態出一副無欲無求的模樣,怎會快樂幸福?
黛玉是豁達的
絳珠仙子降臨人間的唯一目的就是「還淚」,所以她除了把一生的眼淚還給前世的緣外,其餘塵世間的事情,不過是浮生一夢罷了。所以黛玉從本質上就是豁達的,與世俗無關。
她不會斤斤計較,所以她會隨便抓一把「金瓜子」賞給僕人,也會與紫鵑行同知己姐妹;她會隨心隨性「慫恿」寶玉吃酒,也會對香菱傾囊相贈,把詩詞講解的如此之透;她會在妙玉斥她「俗」時毫不介意,也會笑稱劉姥姥一聲「母蝗蟲」……若說她的哭是為了還債,那麼她的笑就是這樣洒脫任性且自由自在!
寶釵則有著太強的功利心
她隨母親進京並非為了走親訪友,替哥哥避難,而是為了自己的選秀,所以元春才是她的偶像和目標;選秀失敗才有了「金玉良緣」的奇說怪談;她幫湘雲做螃蟹宴,也不僅僅是為了幫助湘雲,賈府人人通透眼,誰不知道其中曲直?何況湘雲真的做東,精明的賈府老太太還能真讓她為了一文錢而爽了約不成?
她滿腹經綸,香菱卻要拜黛玉為師;她得體大方,才會在寬慰王夫人時說金釧跳井不過是一時失足,賞幾兩銀子;她吃著冷香丸,卻要勸一句寶玉的功名,最終不過被寶玉斥一句「林妹妹絕不會這樣」……
紅樓夢這部巨作,一直以來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有各有的說法和道理,每個人的觀點不同,也源自於每個人的人生閱歷不同所導致。
你可以愛寶釵的端莊大氣,也可以說一句寶釵的心機重重;你可以愛黛玉的冰清玉潔,也可以笑一笑黛玉終日的鬱鬱寡歡……環肥燕瘦,各花入各眼吧!
最終不過是「白茫茫一片真乾淨!」
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