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兩天,我們就要迎來新中國建國七十周年了!說到新中國,不能不提井岡山!當年,毛澤東、朱德帶領工農紅軍在井岡山堅持鬥爭,紅軍不斷發展,隊伍迅速壯大,這才有了此後新中國的建立!為什麼同樣是在井岡山,同樣是農民,跟著綠林頭目王佐和袁文才幹,只能是打打殺殺的山中土匪?而跟著毛澤東和朱德,就成了意志堅定的紅軍官兵?這個道理,頗堪玩味。真正謎底,是我到井岡山後,經過認真思索才得以揭曉的。
破解「井岡山之謎」
天高雲淡,歲在初冬,隨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考察團赴贛考察。考察之餘,到革命老區參觀學習。
井岡歸來,很是感慨,寫一短文,貼上微博:「參觀井岡山,頗為感動。為毛澤東朱德等一大批革命先烈的精神和意志所感動!遙想當年,紅米南瓜,勉強裹腹。破衣草鞋,難以蔽體。敵兵壓境,重重圍剿……如此境遇下,紅軍官兵矢志不移,激情昂揚!倘若沒有一種精神,一種信仰,如何能堅持下來?實在令人感動!」
博文發出以後,引起讀者反響,有深表同意的,也有提出疑問的。一網友說:「假如毛澤東不上井岡山,在國民黨那兒干,不會比蔣介石地位低多少。朱德在國民黨部隊是大官,周恩來是黃埔軍校的政治部主任。這麼多紅軍官兵,為何要冒著生命危險,在井岡山堅持武裝鬥爭呢?」
此一問題,發人深思。凡到紅區根據地參觀者,大都會產生類似疑問。
井岡山之謎,答案何在呢?
一路上,與同行考察的委員們討論、交流,向當地領導和紀念館工作人員請教、學習。大家一致看法是,人,總還是要有點精神的,也總是會有所追求的。當年能夠在井岡山堅持鬥爭的革命先烈們,正因為有堅強的革命意志,高遠的理想追求,堅信革命一定能夠勝利,才能在那麼惡劣的條件下毫不動搖,堅持到底。
以上看法,雖然不無道理,總覺得就事論事,講大道理,難以服人。
幾天以後,來到此行最後一站,瑞金,夜裡歸來,看到桌上放有《毛澤東選集》一至四卷,信手拿起,翻開目錄:《中國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井岡山的鬥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篇篇文章,題目很吸引人,要回答的,不正是幾天來我們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的疑問嗎?
於是,開了檯燈,坐在桌前,細細品讀。
在《中國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中,毛澤東寫道:「一國之內,在四圍白色政權的包圍中,有一小塊或若干小塊紅色政權的區域長期地存在,這是世界各國從來沒有的事。這種奇事的發生,有其獨特的原因。而其存在和發展,亦必有相當的條件……」
接著寫道:「有些同志在困難和危急的時候,往往懷疑這樣的紅色政權的存在,而發生悲觀的情緒。這是沒有找出這種紅色政權所在發生和存在的正確的解釋的緣故。我們只須知道中國白色政權的分裂和戰爭是繼續不斷的,則紅色政權的發生、存在並且日益發展,便是無疑的了。」
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毛如此分析:「……如果我們認識了以上這些矛盾,就知道中國是處在怎樣一種皇皇不可終日的局面之下,處在怎樣一種混亂狀況之下。就知道反帝反軍閥反地主的革命高潮,是怎樣不可避免,而且是很快會要到來。中國是全國布滿了乾柴,很快就會燃成烈火。『星火燎原』的話,正是時局發展的適當描寫。」
……
毛的文章,如層層剝筍,條分縷析,非常深刻!不由心生感慨,在那樣一個資訊並不發達的年代,年僅三十多歲的毛澤東,竟然能夠把紛紜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分析得那麼深刻,那麼透徹,對中國武裝鬥爭的前景與對策,指點那般清楚,那樣明晰!
如此卓越睿智、出類拔萃者,曆數中華數百年,堪與比肩者,能夠有幾人!
突然間,似乎有所頓悟!
我們所苦苦追尋的答案,不正在這裡嗎?
紅軍官兵之所以能夠堅持下來,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有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一批卓越超群的領袖人物!
一個團體,一個軍隊,一個政黨,總是由領袖人物、中堅骨幹、基本群眾三部分人組成。而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領袖人物。只要他們素質足夠優秀,頭腦足夠清醒,立場足夠堅定,並且,有足夠的能力和智慧,說服和團結隊伍中的中堅骨幹,也建立起同樣的信念,保持同樣清醒的頭腦,進而帶動千千萬萬基本群眾,讓他們明白,自己到底是在幹什麼,為什麼要這麼干,究竟應該怎樣干,才能取得最後勝利。那麼,這個團體,這個軍隊,這個政黨,就會沿著一個共同的目標,堅韌不拔,矢志不移地走下去!
是這個道理嗎?是這個道理。為什麼同樣是井岡山農民,跟著綠林頭目王佐和袁文才幹,只能是打打打殺殺的山中土匪,而跟著毛澤東和朱德,就成了意志堅定的紅軍官兵?
關鍵的關鍵,在於廣大群眾到底跟著誰干,由誰來統領!
由此聯想開來,豈但戰爭時期呢,和平建設時期,領袖人物的素質、水平和品德,不也與一個政黨和國家的成敗興衰息息相關嗎?尤其在我們這樣一個封建社會漫長、缺少民主傳統、廣大民眾隨時需要「偉人指引」的國度。
縱觀中國歷史尤其是近現代史,不是一次又一次向我們演繹和證明著這個道理嗎?
思考至此,有些興奮。抬腕看錶,已是凌晨一點半矣。
清早起來,就要離開瑞金。一邊收拾行李,一邊將桌上之書,悉數納入囊中。匆匆趕至前台,按著書上標價,掏出人民幣81元,將《毛選》四卷,全部買下。
此時,委員們已坐在車上,見我匆匆趕來,有人問道,老詹呀,買了什麼好東西,高興成這個樣子?
我說,一件寶貝,非常珍貴,此行的最好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