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銀華:太平山上

2019-08-07   廣濟印象

因為生活在大山里,我自幼就對大山有著特殊的感情。

我的家鄉太平山位於大別山南麓,武穴市正北端。北高南低,北倚海拔1000米的主峰一尖,東與黃梅縣的挪步園毗鄰,向東南綿延的山嶺,是武穴市與黃梅縣的分水嶺。西與佛教名山橫崗山相接,向西南綿延的山嶺是武穴市與蘄春縣的分水嶺。如果說一尖主峰像一個巨人,那麼這向東南、向西南綿延的高大山嶺,就像是巨人伸開的雙臂,將太平山上幾十個大大小小的村莊擁在懷中。

這裡地勢獨特,太平山區比山外的丘陵地帶要高出200米以上,方圓十多公里就像一個馬蹄印,中間的山峰從一尖主峰順勢而下,止於游鴻寨,把整個太平山區分為東西兩半。當地俗語云:一尖山下一條龍,彎彎曲曲到游鴻。東面和西面各有一條大河蜿蜒而下,在彭河水庫會合,再注入荊竹水庫。枯水季時,河水只剩涓涓細流,繞石而過,迎面看去,那清澈的水波就像嫻靜的少女,邁著輕盈的步子,向你款款走來。豐水季時,河水猛漲,奔騰直下,響聲攝人心魄。

這裡野生果品種類繁多,楊梨、山楂、毛栗等隨處可見。俗語云:「七月楊梨八月楂,九月栗子笑哈哈。」這說的是楊梨、山楂、毛栗依次在農曆七、八、九月成熟。楊梨同土豆大小,呈橢圓形,沒成熟時吃了非常澀口,成熟後軟軟的,咬一口,甜到心裡去。山楂樹橫著長,一般只有一兩尺高,成熟後,掀開枝葉,紅紅的山楂綴滿了枝頭,煞是好看。小時候,夥伴們用棉線把山楂穿成念珠,掛在頸上把玩,想吃就扯下一粒,很是愜意。重陽時節,毛栗開始成熟,帶刺的表皮微微翹起,就像一隻只小手般托著幾粒褐色的栗子,招呼著採摘的人們。

這裡風景名勝也有很多,有讀書台、烏龜石、石門石、應兒石、牛角石、白米石、卡馬石、獅子嘴,有廣濟十八景之一的「東沖積雪」,還有游鴻寨山頂上的古戰場遺址。

讀書台位於一尖主峰腳下,由數塊巨石自然疊壘而成,最上面的巨石自然生成一個大平台,平台上有一處坐痕,相傳是南朝詩人鮑照在這裡讀書講學時留下的。

石門石在上汪宕村和太平橋村分界的山脊上。一塊長約五米、寬約四米、高約三米的巨石一分為二,一條一米寬的古道從中穿過。細看小道左右石壁,左邊凸,右邊就凹,左邊凹,右邊就凸,完全能重合。看來形成這石門的兩塊巨石,若干年前原本是一個整體,它一分為二,大概是雷擊所致吧,大自然的力量多麼神奇啊。也有傳說,這裡是《西遊記》中石猴的誕生地,孫悟空就是從這塊巨石中蹦出來的。

從一尖主峰腳下順勢而下的游鴻寨山頂,是整個太平山區的中心。站在這裡,可以環視太平山區的全景。這裡地勢險要,它的東、南、西三面都是幾十丈的石壁。這裡易守難攻,是兵家必爭之地,至今仍然依稀可見石寨牆、石碉堡、石城門、石旗台、烽火台。

這裡風景也非常優美。每到冬季,層層梯田在犁耙好後灌上水,從高處看,就像無數個彎彎的月亮,泛著奪目的銀光。高高的田埂上有幾棵高大的木梓樹,樹身上蔓延著許多藤蔓,藤蔓參差披拂,隨風飄蕩。每到深秋時節,如蝴蝶般大小的梓樹葉漸漸變紅,遠遠望去,一棵棵梓樹猶如一團團火焰,格外奪目耀眼。漸漸地,梓樹葉隨風飄落,宛如成千上萬的彩蝶在上下翻飛,絢麗極了。梓樹葉落盡後,樹頂上的烏鴉窠就顯露出來了。傍晚時分,老鴉在樹頂上聒噪,給幽靜的山間平添了幾分熱鬧氣息。

這裡的村落都不大,三五戶、七八戶的居多,星星點點,大多掩映在青松翠竹之中,許多村落遠望看不見,但你轉過一個彎,它就突然呈現在你的眼前,真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路彎彎,不少村落間喊一聲就能聽得見。每到薄暮時分,雞鳴聲、犬吠聲、牛哞聲、鳥噪聲、小孩嬉鬧聲,母親拖長聲音喚兒回家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

這裡多霧。春冬之時的清晨和傍晚,常常大霧瀰漫,山民們就過著霧中去霧中來的生活,薄霧像一片片潔白的輕紗纏繞在山腰上,宛若仙境。

這裡地勢高,視野開闊。記得小時候放牛,常常和小夥伴們跑到山頂上,眺望山外的世界。特別是暴雨過後,百里之外的長江像一根細長的銀線,橫貫東西,遠處匡廬那高大黝黑的山脊橫亘在天邊。每當這時,我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本家的一位叔叔常常搖頭晃腦吟唱的「萬里長江飄玉帶,一輪明月滾金球」的詩句來,只覺得它太貼切了。

如果到了一尖山頂,那景象更為壯觀。這裡沒有高大的林木,有的只是漫山遍野的毛栗樹。毛栗樹的葉子正面青背面白,風小的時候,山是青色的,一旦狂風襲來,葉子被掀翻,這時的山,就像川劇中的變臉,一下子就變成了白色。此時林濤陣陣,漫山遍野就像泛起了滾滾波濤,又像是千軍萬馬飛越而過,地動山搖。

置身一尖山頂,鄂東的蘄春、武穴、黃梅兩縣一市乃至江西的瑞昌、九江一帶,都能盡收眼底。太平山啊!如果你是一位畫家,那色彩斑斕的大地,就是你大筆描繪的壯麗畫卷;如果你是一位音樂家,那陣陣林濤,就是你演奏的世界上最雄渾的樂章。

來源|武穴發布 文字|沈銀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