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上線「區塊鏈技術產品」類目「涉幣」紅線仍在

2019-12-26     蜂巢財經News

文|嚯嚯

編輯|文刀


近日,電商平台淘寶的賣家頁面新增了「區塊鏈技術產品」二級類目,有消費者發現,諸如「以太」、「庫神」等數字貨幣的硬體錢包購買頁面,目前已在淘寶上可見。


淘寶的這一變化也引發了幣圈關注,有人將此視作電商平台對數字貨幣態度的「巨變」。


名為「區塊鏈冷錢包」的淘寶商家表示,事實上,數字貨幣的硬體錢包在淘寶上一直能賣。蜂巢財經檢索發現,這些硬體錢包的價格在數百到上千元不等,可儲存的數字貨幣包括比特幣、萊特幣、以太坊、EOS等。


同時,淘寶依舊不支持任何「涉幣」類關鍵詞的檢索。事實上,電商平台的「禁售幣」原則從2014生效起便一直延續至今,鹹魚和京東等電商平台也同樣如此。


雖然淘寶、京東等電商巨頭對「涉幣」業務一直保持謹慎,但對區塊鏈技術則大開懷抱,今年的「雙十一」,區塊鏈溯源技術已成為各家電商的標配。


數字貨幣硬體錢包一直可售


近日,淘寶賣家頁面新增加「區塊鏈技術產品」二級類目,該類目下,商家目前可上架「帶寬共享設備」和「數字貨幣硬體錢包」兩類商品。


硬體錢包是存放數字資產的設備,使用者可將數字資產私鑰單獨儲存在一個晶片中,與網際網路隔離。相對於在線的軟體錢包等其他保管手段和設施,硬體錢包對數字資產保管的安全係數較高。


在淘寶網輸入「硬體錢包」、「比特錢包」等關鍵詞進行檢索後,很快出現了諸如「以太」、「庫神」等硬體錢包的購買頁面,價格在數百到上千元不等,可儲存的數字貨幣包括比特幣、萊特幣、以太坊、EOS等,賣家店鋪的開店時間大多集中在今年以前。


蜂巢財經以買家身份諮詢了一家名為「區塊鏈冷錢包」的淘寶商家,對方表示,「硬體錢包在淘寶上一直能賣。」該店家的註冊時間顯示為2007年10月。


淘寶的這種改變旋即在幣圈引起一陣「騷動」。12月19日,硬體錢包商比特派通過社交平台率先向幣圈傳遞了這一消息。它表示,目前,主流數字加密貨幣硬體錢包均可在淘寶賣家系統內上架銷售。


不過,蜂巢財經登陸淘寶網發現,「區塊鏈技術產品」類目目前僅對賣家開放,上述類目暫未添加至買家頁面里。


阿里巴巴有關人士隨後向外界證實了上述信息,「淘寶上『區塊鏈技術產品』類目半年前即已上線,新增該類目主要是為了便於管理。」


淘寶新增「區塊鏈技術產品」類目


在幣圈,不少人將此解讀為電商平台巨頭對區塊鏈、數字資產及其衍生品銷售的態度「巨變」。蜂巢財經登陸淘寶平台官網發現,其開放程度並不如外界想像的那般寬鬆。


如果你以「比特幣錢包」、「萊特幣錢包」為關鍵詞進行檢索,則會彈出來一個抱歉提示框,「沒有找到與『比特幣錢包』相關的寶貝」。蜂巢財經進一步檢索發現,淘寶上目前尚不支持任何涉幣類關鍵詞的檢索。


同樣的情況還發現在鹹魚上,至於以數碼類產品起家的京東,雖然支持「比特幣錢包」為關鍵詞進行檢索,但反饋的結果均為區塊鏈類書籍,並無任何硬體類商品在售。


有電商平台行業人士表示,事實上,淘寶、鹹魚網等電商平台對於「涉幣」類虛擬商品的紅線一直存在,此次開放的「區塊鏈技術產品」類目均為實物商品,它與看不見、摸不著的數字資產在商品屬性上有明顯差別。


淘寶「禁售幣」令行5年


在淘寶上,銷售數字貨幣硬體錢包的賣家如今將這類產品放入類目中,或許是電商對數字貨幣相關產品的放開,但他們對數字資產本身的態度始終謹慎。


早在2018年4月17日,《淘寶禁售商品管理規範》便生效了一條關於商家禁售數字貨幣類買賣的行為規範。


當時,《淘寶禁售商品管理規範》里,原「比特幣、萊特幣等網際網路虛擬幣以及相關商品」變更為「基於區塊鏈技術生成的虛擬貨幣等數字化產品及衍生服務」。這意味著,禁售範圍擴大且更加明確。


淘寶曾解釋過加強禁售的原因,「此類數字貨幣及同類數字產物,極易發生用戶投機及違規融資集資風險,任何機構不得為其提供交易、兌換、定價、中介、支付等服務。」


此外,淘寶與時俱進地在禁售的具體情形中又增加了兩種情況:「技術性質、生成機制與數字化貨幣相同的商品,如基於區塊鏈技術生成的數字化寵物;為ICO(首次代幣發行)及為數字貨幣提供的衍生服務,如技術開發、商業策劃、中介、營銷、代理等。」


很多比特幣早期的投資者還記得,2013年央行等部門發布《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以前,用戶還可以在淘寶上買到比特幣,「當時比特幣在國內的普及程度遠不如今日,除買幣外,有商家還提供比特幣代購、在線腦錢包教程等衍生品服務。」


比特幣礦池F2Pool創始人神魚迄今保留著他在淘寶上的賣幣記錄,「翻了翻淘寶,1元以內賣掉了萊特幣LTC,百元以內以kbtc為單位賣掉了比特幣。」即便以如今比特幣5萬元的價格看來,神魚的操作十分令人遺憾。


有商家早期在淘寶上提供比特幣代購服務


2013年12月,《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明確了比特幣是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


之後,淘寶方面根據《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在禁售條例上新增了對「比特幣、萊特幣等網際網路虛擬幣等商品的禁售規則」。2014年1月14日,隨著「禁售商品管理規範」條例的生效,比特幣徹底從淘寶上消失了。


現在看,數字貨幣的禁售條例事實上是2014年延續至今的原則,且在隨著區塊鏈的技術變化更加嚴格和明確。


雙十一區塊鏈「溯源」成電商標配


雖然阿里、京東等電商巨頭一直對涉幣業務保持著謹慎的態度,但對支持數字貨幣價值傳輸的區塊鏈技術則不斷布局。

今年剛剛過去的雙十一購物節或許就是最好的例證。運用區塊鏈技術,為平台上的商品溯源已成為了今年電商雙十一的技術標配。


淘寶和京東的溯源服務均是基於各家的區塊鏈平台提供,運用自身在物流、供應鏈、電商銷售、數字科技方面的優勢,完成對商品的防偽驗證。以往的雙十一,各大電商的銷售額逐年攀升已是常態,但在這數據狂歡的背後,消費者總有一份顧慮,購買的商品是否為正品,會不會被以次充好,這些問題也同樣困擾著電商平台。


淘寶結合了阿里雲物聯網、防偽標籤等技術,提出商品溯源的區塊鏈解決方案,構建多方確認、不可篡改的共享溯源信息及全流程交易歷史記錄,支持消費者、監管部門進行查詢驗真和審計。


京東則通過結合大數據處理能力,與監管部門、第三方機構和品牌商等聯合打造防偽,基於區塊鏈技術,與聯盟鏈成員共同維護安全透明的追溯信息,以保證數據的不可篡改性和隱私保護性。


京東區塊鏈防偽追溯平台


公開信息顯示,截至目前,淘寶、京東這些電商平台均已藉助區塊鏈技術,對站內進口奶粉、美妝、保健品、奢飾品及高端酒進行了追蹤與溯源。另一方面,包括蘇寧易購、唯品會等電商平台也開始了對區塊鏈溯源技術的探索。


今年12月19日,螞蟻金服董事長井賢棟在致全員信中表示,阿里巴巴從15年前推出擔保交易機制解決淘寶網買賣雙方不信任的問題開始,到現在用區塊鏈技術在內的新技術,都是在解決信任難題,「我們相信,用數位技術解決好這件事,就能極大地降低商業領域的信任成本。」


一邊是對「涉幣」場景的謹慎,一邊是對區塊鏈技術的開放。這兩種態度正是電商巨頭的原則與底線,他們的區塊鏈之路也變得清晰起來。


互動時間


你在淘寶上買過「幣」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QOFQ28BMH2_cNUgNwO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