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大陸「瘦身」AI業務為何再受傷?

2020-01-07     蜂巢財經News

文|嚯嚯

編輯|文刀


距離比特幣網絡減產還剩4個月,礦機商巨頭比特大陸先在內部進行了一次「減半」。1月6日,一名比特大陸被裁員工向蜂巢財經證實,該公司的大規模裁員在當天上午正式啟動。


這是比特大陸的第二次大規模裁員。有知情人士透露,裁員原因與今年5月比特幣減半在即有關,吳忌寒對減半並不樂觀,公司精簡「過冬」;此外,由於AI業務無法產生盈利,成了重點優化對象。


上一次裁員發生在2019年初,當時的裁員範圍包括區塊鏈、人工智慧、晶片等多條業務線。前後兩次裁員,曾由該公司原董事長詹克團主導的AI業務均成為精簡的「重災區」。


截至目前,比特大陸共發布了三款AI晶片,不過銷量不佳。介面新聞援引一名知情人士說法稱,「因為晶片穩定性不夠,有些賣出去的還會被客戶退回來。」


有業內人士分析,人工智慧行業燒錢,比特大陸AI晶片想獨立盈利遙遙無期,這或許是AI業務總「受傷」的原因。


巨頭減員 獵頭聞風而動


繼2019年初大規模裁員後,昨日,比特大陸再度啟動的人員優化計劃引發業內關注。一名比特大陸被裁員工向蜂巢財經證實,裁員已經在1月6月上午啟動。

《科創板日報》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此次裁員系因5月份比特幣減半在即、公司需精簡「過冬」所致,同時也是對原董事長詹克團「業務隨意擴張、資金隨意使用」的一次糾偏,尤其是詹克團布局的AI業務,由於無法產生盈利,將被重點優化。自媒體吳說區塊鏈預估,此次比特大陸裁員比例大約在1/3。

消息一出,詹克團發布了公開信反對裁員。信中顯示,比特大陸全體員工約1300人。如果按照1/3的比例進行優化,這意味著這場裁員風暴將波及400多名員工,補償成了該公司內部最為關注的話題。

吳說區塊鏈稱,被裁員工的賠償方案為N+1與期權。職場實名社交平台「脈脈」上,已經有自稱比特大陸員工的人開始討論補償方案,一些人表現出的不滿情緒也主要集中在此,「比特大陸上一次裁員給了N+2賠償還算良心,這次給N+1很多人就不樂意了。」


所謂N+1,簡單來說就是企業在裁員時給員工的一種補償方式。N就是根據員工在用人單位的工作年限,每滿一年,補償1個月工資。「+1」指在此基礎上多補償員工1個月工資,「+2」即多補2個月工資。


知情人士透露,多家獵頭企業也開始聞風而動,開始通過脈脈、電話、社交平台等渠道,與比特大陸離職員工溝通新職位。


員工關心補償,比特大陸原董事長詹克團關心的則是裁員對公司的影響。他在公開信中稱,這場裁員是「近乎自殺的錯誤決定」。


詹克團稱裁員是在「玩自殺」


2019年10月29日,詹克團被吳忌寒以比特大陸創始人、集團董事會主席的身份,削去了他在比特大陸的一切職務。隨後有傳言稱,詹向法院提起法律訴訟,試圖重奪職位。截至目前,案件並無最新進展。但他的發聲將外界對比特大陸的關注度掀向高潮。


兩度裁員 AI均成重災區


比特大陸成立於2013年,在2017年的行業大牛市中迅速崛起,一度成為占據礦機市場70%份額的行業壟斷者,公司人員也從幾百人登上了3000多人的頂峰。


這家礦機生產商巨頭的前後兩次裁員中,AI部門每次都會「受傷」。


上一輪大規模裁員發生在2019年2月,當時的裁員範圍包括區塊鏈、人工智慧、晶片等多條業務線。


介面新聞當時援引一位接近比特大陸核心層的前員工估算,初次裁員前,比特大陸有約3000名員工,其中市場、銷售、行政等有約1000多名員工,礦機部門和AI部門約2000人。裁員後,比特大陸的員工總數縮減至1000多人,其中AI業務被裁人員占了多數。


有意思的是,此次力主反對裁員的詹克團正是比特大陸上一輪大規模裁員時的掌舵人。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詹克團從2018年11月開始擔任比特大陸執行董事一職,直到2019年10月28日才被換下。該公司2018年的招股書顯示,詹克團持股36%為公司的第一大股東,遠超第二大股東吳忌寒的20.25%。按此比例,在2018年至2019年間,當時的比特大陸實際控制人為詹克團。


詹克團退出比特大陸管理層


當時,詹克團雖也對AI部門人員大刀闊斧地縮減過,但在他掌舵比特大陸期間,曾力主把挖礦領域積累的算力優勢切入到AI領域。


在2019年的一次採訪中,詹克團對外透露,比特大陸AI晶片研發人力有300人,超過比特幣挖礦晶片的研發團隊規模。由此可見他對AI業務的重視程度。


這一輪裁員風波中,被撤職的「編外」人員詹克團以反對者的表態刷了一波存在感。在看到媒體報道稱「研發人員是此次裁員的重點,其中Al業務將被裁去三分之二」時,他在公開信中堅持,比特大陸應守住AI業務。


他認為,按計劃裁掉的人數計算,一年人員成本約0.7億美元,這筆支出,公司完全可以承受,「我們是一家高科技公司,員工是最重要的資產,現在經營團隊真做出了近乎自殺的錯誤決定。」


2017年中旬,比特大陸總員工數不過三五百人,到2018年8月份漲至3000多人,也是在這一年,比特大陸將AI晶片作為全力開拓的新業務,而入職的這批新員工中,大部分都是與AI晶片研發相關的技術人員。


如若再精簡1/3,比特大陸的人數將不在過千,兜兜轉轉,礦商巨頭在員工規模上幾乎又回到了原點。


以礦機養AI之路難行


兩次裁員,AI部門都逃不過被精簡的下場,職務暫失的詹克團又曾是主導AI晶片研發的高管。有聲音認為,AI部門成了比特大陸「內鬥」的犧牲品。職場爭鬥無從考究,AI人工智慧燒錢的現實擺在眼前。有業內人士分析,投入巨大的人工智慧賽道競爭激烈,比特大陸AI晶片獨立盈利又遙遙無期,這或許才是AI業務總「受傷」的現實原因。

全球晶片產業鏈中,諸如人臉識別、自動駕駛、智能安防等設備對AI晶片需求龐大。市場調研機構ReportLinker預估,至2023年,全球AI晶片的規模將達到108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53.6%。另一家機構Allied Market Research的預測則顯示,到2025年,AI晶片市場規模將在378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40.8%。


兩份預測都明確了一點,AI晶片行業的市場巨大,且增速驚人。而在此領域,以礦機晶片研銷出身的比特大陸算是一位跨界選手,它的對手也不再局限於幣圈。


目前,AI晶片可以分為雲端(伺服器端)和終端(移動端)晶片的兩大使用場景。大多研發AI晶片的公司都側重於其中一端,英偉達、英特爾、IBM和谷歌等網際網路巨頭主要側重於雲端晶片研發,而ARM、地平線和深鑒科技則主要側重終端晶片的開發。


這些對手,比特大陸一個也不能小覷,擠進來並躋身前列都是不小的挑戰。


2017年,比特大陸宣布進軍AI晶片行業。後來的招股書顯示,AI晶片業務將是公司的戰略重點,IPO的募資也將用於高科技AI晶片及AI應用的研發及擴大生產上。不過,隨著上市計劃的無疾而終,募資沒了著落。此後的AI業務研發幾乎全靠礦機盈利輸血。


另一邊,諸如寒武紀、地平線等企業則在這期間完成了數輪融資,「獨角獸」都已經在資金方面作足了準備,更遑論谷歌、IBM等AI巨擘。


投入巨大,而收效並不明顯,比特大陸「以礦機養AI」的做法也遭到內外部的雙重壓力。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目前,比特大陸以算豐為品牌,共發布了三款AI晶片,分別是BM1680、BM1682和BM1684。介面新聞援引一名知情人士說法,比特大陸的AI晶片出貨量非常少,「因為晶片穩定性不夠,有些賣出去還會被客戶退回來。」


比特大陸BM1682晶片


AI晶片業務在短期內無法為比特大陸貢獻營收的現實下,詹克團依然認為比特大陸發展AI晶片業務的優勢在於「以戰養戰」——即主營業務礦機銷售帶來源源不斷的現金流以支持AI晶片的發展。


但更為現實的環境是,比特幣主導的加密貨幣市場正在轉冷,依賴行情的挖礦產業、礦機生意自然會受到影響。如此情景下,「以戰養戰」的策略,現任掌門吳忌寒恐怕無法苟同,他對比特幣減產持不太樂觀的態度再次展現了他的謹慎。


在牛市中經歷過快速擴張的比特大陸,也在熊市中吃過人員冗餘、巨輪難掉頭的虧。比特大陸的兩次裁員動作也向行業釋放了一種信號:當冬季來臨時,巨頭也要躲避暴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KXCIgG8BMH2_cNUgd6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