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一個家庭避免3種因果,定和諧興旺

2019-08-21     遙望的歷史

「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一個家庭避免3種因果,定和諧興旺

佛教在我們國家有著比較久遠的歷史,一直以來都是比較主流的宗教。我國也有很多佛教的信徒。其實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家庭能夠平平安安的。都說佛教要四大皆空,放下凡塵俗世的看法。可是大多數人都是半個佛教弟子,因為他們把佛放在自己的心中供奉,為的就是尋一個庇護,希望家庭美滿,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夠有出息。說白了就是給自己求一個「福氣」

其實福氣有時候並沒有那麼難得,就好比人們常說的「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也就是說福人住的地方都是福地,而福地呢,大多數也都是福人居住。

所以啊,一個地方是否是福地,還要看居住在那裡的人,因為任何福地都是人造就的,而並非因為這裡本身就是一塊風水寶地。這句胡想要告訴給大家的道理就是一個家庭是否有福氣,還需要家庭成員的努力,並不是在一個好的地理位置就有福氣。想要自己的家庭興旺,就必須要避免三種因果。

第一種就是「造口業」之因果。

在我們平常的生活中,經常見到這樣的兩種人,一種是得理不饒人,因為自己占理就各種謾罵,非要把對方踩在腳底下才甘心。另外一種就是「長舌婦」,什麼事情只要跑到了她的耳朵里,不出一段時間就會傳遍周圍所有人的耳朵里,甚至還會添油加醋,好不快活。

這兩種行為不但會給別人帶來很大傷害,對自己的影響也很大。如果這樣的習慣不能改過來,周圍的人意識到了你的行為,就少有人願意和你來往了。到最後的影響的還是自己,正所謂「病從口入,禍從口出」,所以希望這樣的人可以管好自己的嘴。

第二種就是「貪慾心」之因果。

貪慾是每個人都具備的性質,但是有人可以很好的控制,而有人則讓它肆意生長,並不會加以制止。當然兩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差別很大,至少前者會比後者多很多朋友。後者對於自己想要的東西,會不加手段的去爭取,在他們身上還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只想得到,並不會考慮付出。

說白了就是自私自利,這樣的人在生活中不會怎麼受歡迎。所以呢,一個人如果有太多的貪慾,對於自身的「福報」影響是很大的,長此以往,「福氣」就和他徹底無緣了。

第三種就是「嗔恨心」之因果。

「嗔恨心」指的就是怨恨之心,我們平時都說人應該「敢愛敢恨」,但是長時間的把「恨」放在心間並非是好事情。這樣的人基本山脾氣都比較暴躁,對於侵犯自己的人是「睚眥必報」。

對於一個人的怨恨並沒有那麼容易放下,久而久之,自己已經習慣了不說,也很難再接受別人的善意了。只要對別人稍加不滿意,就會將這種情緒表露出來,或者是藏在自己心裡,日後有時間再一一算帳。

和這樣的人相處,無論是作為朋友還是親人都很累。尤其是朝夕相處的親人,可能之前可以容忍,但是時間長了,脾氣再好的人也不願意無條件的容忍一個喜怒無常的人。一個家庭中有這樣的人,自然而然不會很和諧,所以所追求的「福報」就溜走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LRsuWwBJleJMoPMqT3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