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並不太平。
據時代數據創業公司資料庫統計,截至2019年12月1日,今年一共有327家創業公司關閉。其中,在6月份關閉的公司最多,達到265家,占81%。而今年新增的創業公司僅有1427家,失敗的創業公司占比高達23%。
327家創業失敗公司名單
就連曾經風光一時的熊貓直播和錘子科技都榜上有名,被稱為「國民老公」的王思聰如今已經無法乘坐頭等艙,多少在前兩年看起來非常具有前景的行業如今已是滿目荊榛。
而據數據顯示,今年的全國一線城市的寫字樓市場空置率已達到10%,為10年來最高,二線城市的空置率更是高達28%,北上廣的寫字樓租金不斷下調,而寫字樓還在持續增加,未來將會有一段時間的過剩狀態。
圖源:微博
結合開頭提到的創業失敗,似乎不難理解,今年創業的公司總量遠遠低於去年的數量(2018年有7620家創業新增公司,2019年僅有1427家),而失敗的比例比去年高也是影響了各行各業。
仔細翻看今年倒閉的公司,在2019年經濟下行的趨勢下,金融行業的失敗次數最多,失敗的還有電子商務、生活服務、汽車、教育等,就是今年爆火的遊戲行業,都倒閉了6家。今年的金融行業普遍低迷情有可原,其他企業失敗的主要原因有幾點,主要是商業模式的匱乏、市場偽需求、產品入市時機不對、資金不足、行業競爭和政策監管。
究其原因,其實仍然逃不過大多數人在進行決策時通常會陷入的「空鳥籠效應」,沒有對未來即將要發生的發展變化進行預判,而是習慣用慣性思維、過去的經驗去判斷與決策現在以及未來將要發生的事情。
總是有同學問康石石:康老師,新興專業真的會有前景嗎?傳統專業難道就沒有出路了嗎?凡事無絕對,康石石也並不是什麼先知,能給同學們一個準確的答案。但同學們不管是在現在還是在未來藝術留學過程中,一定要學會跳出「空鳥籠效應」,學會獨立判斷未來趨勢,不用今天的眼光看明天,才能儘量避免不被時代的洪流所洗刷,真正做一個清醒且獨立的人。
一. 看政策
就當下的經濟市場形勢來看,大眾的認知普遍保守傳統,市場環境混亂,新老交替,衝突和矛盾持續發生,未來的行業走向不明,大家都在小心翼翼的嘗試,再加上缺少先進的技術和高精尖人才,導致翻車事件頻繁發生。
而未來的社會人才競爭將不再局限於地區和國家,而是全球人才競爭。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印發《關於充分發揮市場作用促進人才順暢有序流動的意見》足以證明這一趨勢。
《關於充分發揮市場作用促進人才順暢有序流動的意見》
在文件中,人社部正式公布了15個新職業,基本上都是高科技發展下衍生的尖端技術人才,這一趨勢意味著新職業已經初步被認可並逐步建立規範制度,並加大科技領域的擴建和人才吸引。新職業的產生和發展速度遠超乎想像,這與傳統職業發展路徑大相逕庭,這也造就了新職業里不同崗位的發展程度、人員斷層都極為明顯。企業招聘的要求提高,選人從「依賴求職者資歷」轉變為更看重「求職者的核心技能」。
同時,在物資緊缺的現今社會大環境下,可持續成為不可或缺的必備,因此技術和藝術設計的結合迫在眉睫。就近幾年藝術設計專業的就業行情來說,懂設計、交互、技術和管理的前端研發和創作人員成為各大公司爭搶的稀缺人才。
且從今年信通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與就業白皮書》上看,我國三次數字經濟就業經歷了急速變革,就業增長速度呈指數增長,到今天,數字產業結構發展情勢好,集中在軟體和新興技術服務業、網際網路行業,信息消費和數字領域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
圖源:中國信通院
這與國家數字化治理能力有很大的關係,在政策上以鼓勵和包容為主,為市場的發展提供了寬鬆的環境,才造就了現如今的創新發展格局。
二. 看國際趨勢
就國際趨勢來說,由世界經濟論壇(WEF),Burning Glass Technologies,LinkedIn和Coursera合作發布的《2018年就業前景調查和報告》報告顯示,到2022年,隨著數字創新的發展變化,預計一系列新角色將同時出現跨行業和跨地區的情況,新的職能角色將取代原有工作。
國內也是如此,LinkedIn&Aon發布的《2019人才流動和薪酬趨勢報告》顯示,在薪酬增幅下降、人才流速減緩的今天,國內市場的人才結構調整正在逐步進行,而人才競爭優勢呈現行業、地區差異化。
其實就國際趨勢而言,21世紀的人類社會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依然是資源、環境和人類本身。
認真觀察的話,新興科技的發展大多是圍繞這些問題的解決而展開,5G、垃圾分類、可持續、航空航天、人工智慧、醫療保健...在整個全球市場都在發展這些領域的環境下,誰能掌握技術,掌握高精尖人才,誰就擁有了未來。
未來5年,10年的前沿趨勢是數位技術,是可持續,是跨界。也許有人會持有不同的意見,但是這是基於現在各行各業的變化和動作做出的預判。今年11月,高通聯合iHS做了一筆帳,預計2035年5G帶來的價值超過13.2萬億美元,約合92.6萬億人民幣,就業機會增加到了2230萬個,多了30萬就業機會。而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GSMA)也在近日的報告中預計,5G未來15年將為全球經濟貢獻2.2萬億美元。
2000年-2020年中國建設智慧城市系統變化(GIF),圖源: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
大數據已經認證了5G的價值,那麼5G的爆炸式發展也就是必然的了。但同時,這背後的諸多問題也是存在的,比如5G的推廣在技術上還有待改進,在服務上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在這個過程中,人才稀缺成為了主要矛盾。
圖源:智聯招聘
三. 看前沿,世界頂級教育的變化
今年12月,boss直聘發布了《2020年人才資本趨勢報告》,解析2020年人才市場前瞻趨勢。BOSS直聘職業科學實驗室負責人薛延波博士在現場發布的報告指出,目前新職業人才存量遠無法滿足人才市場需求,發展難點是學校教育已無法跟上行業發展速度,企業反而成為新職業人才培訓的核心基地。
近幾年,國內藝術高校開始逐漸發生大的變化,他們意識到了藝術人才培養的問題和藝術教育與市場需求的不平衡,並開始著手解決。拿藝術院校來說,開始針對藝術人才培養的國際化、前沿化和新興化開始調整教學方式和教師招聘。
但是就教育的成熟度、研究的深度、技術的先進度和課題的前沿性上,國外頂尖院校的資源和經驗顯然是國內大多數院校沒有的。
國內院校重在廣,而國外院校重在專,在復合型人才的培養上,國外頂尖院校的體系成熟,資源豐厚,這也是全球人才都在拚命爭搶頂級名校位置的原因。
康石石昨天的文章展現了頂級院校申請競爭力的一角,被大量爭搶的專業都是時下大熱的具有潛力的專業,包括大眾認知的傳統的商科,被爭搶的都是和數據分析相關的專業,更不用說在人們眼中的香餑餑——5G和數位技術。社會發展加速了科技發展,也讓各國加快了智慧城市的建設,在發展中急缺的專業就是未來人才競爭的主流,也是現階段創業企業急缺的人才。
布里斯託大學MSc Data Science於12月13號停止接受中國地區學生的申請,圖源:布里斯託大學官網
這些交叉學科的搶手,包括康石石經常談論的前沿的學科,前沿的研究和前沿的行業,足以證明未來市場、社會的發展。
同時,康石石也看到後台很多留言質疑前沿的問題。在這裡要點明,並不是說前沿就是潮流,就一定要所有人來做,前沿並不是要盲目跟風。在康石石看來,這些「前沿」的話題和方向,是代表了一種態度,一種趨勢,沒有能單一發展的潮流,都是基於環境影響,時代發展的產物,在這一個變革的結點,需要這些變化,或是必然會產生這些行動。
如皇藝的Textile專業下的Mixed Media Textiles和Soft Systems兩個方向,基於英國政府官宣到2050年實現英國的零污染環境的政策,探索關於材料的研究和設計,嘗試和科技結合創造新材料,來代替傳統材料。
還有文理兼并的學科,如喬治亞理工學院的人機互動科學碩士課程,它由數字媒體藝術、工業設計、計算機技術和心理學4個不同的學院合作設立,該課程還與各個專業實驗室和中心合作進行研發和創造,如GVU中心、超聲實驗室、認為因素和衰老實驗室、實驗媒體實驗室等等。
喬治亞理工學院的人機互動科學碩士課程包含的四個學院
未來關於新興專業領域的發展是不可逆轉的,各學科之間的融合也不會停下腳步。不論你是否願意接受,行業的格局都將改變,適者生存,不是一句空話。而對於同學們來說,未來趨勢近在眼前,再不搭上這趟車,就晚了。
康石石東家-漢藝國際幫助學員獲得2020入學新興專業offer 部分展示
所以,還沒有明確未來的同學們,需要及早把握行業動向,避免自己進入學習誤區,盲目跟風。重要的是用長遠的目光看未來,兼顧國內形勢和國際大環境來明確努力的方向。沒有不變的流行,也沒有所謂的永遠,有一個包容和發展的態度才不會被社會變革甩開。
更多藝術留學&作品集相關問題,可私信康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