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12年耗資12萬大洋!廣東的這座建築不簡單:還養不少蝙蝠

2023-01-17     蘇丹卿

原標題:歷時12年耗資12萬大洋!廣東的這座建築不簡單:還養不少蝙蝠

關於廣東,除了稍微熟悉的廣州以外,梅州是我去過最多次的地方了。

這座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的城市,給我留下頗為深刻的印象,它是明清以來客家人衍播四海的主要出發地,是全球最有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被譽為「世界客都」。

置身梅州,你會發現客家風俗文化十分有趣,擁有諸多文化遺產,有"文物由來第一流"之美譽,被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若想深刻感受客家文化,在我看來客家民居的代表性十分典型。我曾在梅州遊覽、參觀過許多具有代表性的客家民居,其中有這麼一座建築始終難忘—— 位於梅縣雁洋鎮橋溪村的繼善樓。

繼善樓稱得上是一座獨立的建築群,占地面積2680平方米,共有70間房間,被譽為「十廳九井」。

這座建築群歷時12年完成,由旅印尼華僑朱琪源等兄弟五人從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動工興建,於民國三年(1914年)落成,總共耗資了12萬大洋。這在當時,可是無數普通家庭無法消耗的巨資。

但由於繼善樓的五位主人均在海外經商,所用資金也均來源於海外。

對他們而言,12萬大洋算不上困難。但在普通家庭中,這可是天花板級別的了。曾有網友分析,晚清時期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的800元(也有人說是1000元),那麼這12萬大洋就讓人嘆為觀止了。朱氏家族稱得上是妥妥的富豪家族。

為了建好繼善樓,不光是捨得花錢,就連花錢的心思也是絞盡腦汁。據了解,所建房子的條石皆由福建連城特製運來,雕刻和繪畫的工匠也是從外地高價聘請,而所需的水泥直接從海外購。

兄弟五個在石材木料及建築工藝均力求精益求精,可以說是不惜一切。也是正是他們的大手筆,今天的我們才能見到如此規模的客家民居,同時也了解到海外客家人對故土的難離和建設。

繼善樓的七排橫屋由五個大門聯結而成,採用了中軸對稱的橫向方形布局,兩層夯築槓子屋樓房,俗稱「七槓樓」,屬列槓式客家圍屋

整座樓里,堪稱藝術的殿堂,依舊保存了許多典雅的雕刻和精緻的繪畫及別具一格的書法,數量之多、品質之優為各地少見。其中,刻在硬木屏風板上的「朱子家訓」堪稱經典,但由於歷史原因,「朱子家訓」並未完整保留,人們也只能從殘存部分去欣賞當時的精湛藝術。

更為遺憾的是,這座歷經百年風雲的客家圍屋還曾在2004年遭到一夥盜賊光顧,將28塊價值連城的窗花木雕全部撬走,至今下落不明。

在經歷風雨的侵蝕、人為破壞後,繼善樓早已失去了昔日的光彩與輝煌。但整體而言,它依舊是充滿了12萬大洋的豪氣。樑柱上的雕刻、牆壁上的繪畫、屏風上的陰刻文字……被保留下來的精華部分仍是令人驚嘆。

但最我難忘的,還是這70間房間內的其中一間房間。若不是有講解員介紹,怕是很多人都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但聽完講解後,仍是感到不可思議——房內的屋樑上棲居著大量蝙蝠。

這些都是活生生的蝙蝠,而非藝術雕刻。客家人相信蝙蝠能帶來福氣,有興宅之意。蝙蝠進入家門是「福臨門」的徵兆。據悉,繼善樓自建成以來,這間屋子就漸漸成為了蝙蝠的棲居地,最多的時候就有五百多隻,被稱為「百福堂」。儘管,這樣的場景會令遊人感到驚詫,甚至是害怕。

其實,視蝙蝠為福氣,並不只是出行在客家文化中。包括在徽州文化里,蝙蝠也是時常出現的重要角色,許多徽州的老宅裡頭的門窗上、屋樑上都刻有蝙蝠。只是通常情況下不會出現真的蝙蝠,而是以藝術載體刻在木頭上、石頭上、磚頭上等。

也正是如此,我至今難忘繼善樓。只是不知道繼善樓的那間屋子裡是否還有蝙蝠棲居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8f701e754ab435ccedb94ae022f4ea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