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高興的時候,鋼鏰就會隨手拿著玩具亂扔,還因此砸壞了家裡很多易碎品。
對於兒子的這種行為,媽媽在生活中沒少教育他,可罵也罵了、打也打了,鋼鏰亂扔玩具的行為也沒有任何改變。
作為媽媽,深知兒子鋼鏰的行為不對,卻苦於沒有合理的教育方法,這才是最焦慮、最糾結的地方。
無奈之下,特意像做幼師的閨蜜請教,在一番虛心求教之後,終於找到了解決方法。借用閨蜜的話說:對症下藥,才能直達「患處」,從根源解決問題。
孩子為何亂扔玩具?找到原因,很重要
閨蜜說:孩子的所有行為都有跡可循,想要讓他學會某些事情,或者改掉某些壞習慣,都要先了解他的想法才可以。
孩子亂扔玩具,無外乎是這些原因:
1、注意力轉移快
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從一件事轉移到另一件事上,手裡的玩具玩膩了,他們可能就會隨手一扔,轉而尋找新的樂趣。
2、缺乏整理意識
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他們還沒有整理物品的概念,以為不玩的玩具隨手一扔就好,壓根不理解為什麼需要把玩具放回原處。
3、模仿行為
有時候,孩子亂扔玩具的行為源於模仿,如果大人之前有亂扔玩具,或者看到其他孩子亂扔的話,都可能在好奇心的趨勢下慢慢學會。
4、反抗心理
在某些情況下,孩子亂扔玩具是為了反抗父母,他們暫時找不到其他的反抗方式,只能用最「粗暴」的方式表達內心的不願意,尤其是父母頻繁干涉孩子玩耍時。
僅需一招,就能讓孩子乖乖收好玩具
成長階段,孩子的好奇心都很大,他們對遊戲毫無抵抗力,父母完全可以從遊戲的角度出發,引導孩子學會整理玩具。
在閨蜜的建議下:把收拾玩具變成一項「尋寶遊戲」,原以為孩子不會配合,誰曾想玩了一局之後,鋼鏰居然惦記上這個遊戲。
為了讓孩子配合,從一開始就告訴他:每個玩具都有自己的「家」,如果發現它們迷路了,就需要扮演「小偵探」,幫助它們找到自己的家。
遊戲規則也很簡單:在規定的時間內,把灑落一地的玩具意義送回「家」,也就是所謂的玩具收納箱或架子上。孩子每找到一個玩具,並放到正確的位置,就可以獲得一個「尋寶積分」。
為了增加遊戲的趣味性,還特地設置了獎勵機制。當「尋寶積分」積累到一定數量後,就可以兌換一些小獎品,有孩子喜歡的貼紙、小零食,還有一些額外的玩耍時間或者玩具。
接下來,就是陪著孩子一起玩「尋寶」遊戲。剛開始,他還有些不配合,偶爾還會有扔玩具的行為。這一次,沒有在像之前一樣批評或者責罰,而是不斷給予孩子鼓勵,相信他能為所有的玩具找到「家」。
還別說,在不斷的鼓勵和表揚中,孩子真的慢慢改掉了亂扔玩具的毛病。而且,每一次拿著「尋寶積分」兌換獎品的時候,都特別的開心。
最重要的是,孩子在遊戲的過程中,還鍛鍊了很多其他的能力。
這一招之所以有效,是因為通過遊戲化的方式,更好地尊重孩子愛玩、好奇的天性。
如果父母選擇批評、責罰,那小小年紀的孩子,也會各種不願意、不配合,從而產生一系列的叛逆行為。
可是遊戲的方式不一樣,它讓孩子在整理玩具的過程中,體驗了不一樣的快樂,激發了他們的內在動力。
在遊戲的過程中,孩子被賦予「小偵探」的角色,增加了他們的參與感,這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責任,不僅要守護好這些玩具,而且還要幫助玩具找到「家」。
對孩子來說,責任感是特別重要的東西,對他們日後的學習、工作,都很有幫助。在責任心的趨勢下,孩子可以獨自完成很多事情,無需父母操心。
遊戲的過程,也讓父母有更多時間和孩子互動,增加了親子間的溝通機會。之前還在抱怨孩子不聽話的父母,說不定通過「整理玩具」的遊戲,會拉進親子關係,讓孩子變得懂事呢。
寫在最後:面對孩子亂扔玩具的問題,父母先別急著生氣,試試「遊戲化」的方式去化解這個問題。要知道,育兒不僅僅是簡單的管教和約束就可以,它還需要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