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真的愛孩子,這些話別再對他們說了,真的很傷人

2024-10-28   老張育兒

「你愛孩子嗎?」

刷手機的時候,看到一個博主發出的問題,當時心中的第一答案就是:

「當然愛啊,怎麼會有人不愛自己的孩子呢?」

網友們在評論區討論得極其激烈,95%的父母都說很愛孩子。當然,也有一小部分的父母不是那麼愛孩子。

在大家討論得熱火朝天的時候,這位博主緊接著又發出第二個問題:

「若是真的愛孩子,那你為何要說出傷害他們的話呢?」

這個問題發出之後,網友們依舊評論不斷,也有很多孩子加入進來:

父母表示:對孩子說的話,出發點都是好的,希望他們未來能更優秀;

孩子表示:如果被批評、被否定是為我們好,那這些話寧可你們不說。

認真想想,這樣的事情幾乎每個家庭都在上演,情急之下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曾說過傷害孩子的話。而這些話,就像鋒利的刀刃一樣,無意間在孩子的心上留下難以癒合的傷痕。

這些傷人的話,別再對孩子說了

第一種:否定和貶低的話

1、「你怎麼這麼笨啊?」或者「你怎麼這麼傻啊?」

這樣的話,即便是在氣憤或者無奈下說出口,也會深深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長節奏和生活方式,和其他人比起來孩子確實沒有那麼聰明,那麼優秀,可那又怎樣呢?

父母若是將孩子的行為簡單地歸結為「笨」或者「傻」,就是從心底否定了他們的努力,更否定了他們的潛力。

替代方式:

「我看到你這次做得有些困難,下次媽媽陪你一起找找方法,說不定就能做得更好。」

2、「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比較,是中國父母最容易出現的通病,永遠都在羨慕別人家孩子。

可父母忘了,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的個體,他們擁有不同的天賦和興趣,任何時候都不能以他人的標準來衡量自己的孩子。

更何況,孩子從來沒有把自家父母和別人家父母做對比。總覺得不如別人家孩子,會讓自家孩子感到被忽視,最終破罐子破摔。

替代方式:

「我看到你在某些方面做得很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你的獨特之處讓我很驕傲。」

第二種:威脅和恐嚇的話

1、「你再這樣,我就不要你了」或者「我就不愛你了」

愛,應該是無條件的才對,什麼時候愛開始成了威脅呢?

沒有經過孩子的允許,就把他們帶到人世間,在這段親子關係中,孩子永遠都被放在不對等的位置上。

很多父母喜歡說威脅的話,試圖用這種方式去控制孩子的行為。到頭來,只會讓孩子感受到恐懼和不安,對父母的信任感越來越少。

替代方式:

「媽媽很擔心的安全和健康,那些危險的事情,下次和媽媽一起嘗試好嗎?」

2、「你再哭,警察/怪物就來抓你了」

孩子大聲哭鬧的時候,父母想盡辦法卻哄不住,那種滋味別提多難受。

這個時候,就有父母想到用恐嚇的方式,這句話的殺傷力很強,很多孩子瞬間就停止哭鬧,再也不敢吭聲。

可問題是,孩子聽多了這些話之後,就會變得膽小,甚至特別缺乏安全感,對周圍的一切也會產生不必要的恐懼。

替代方式:

「媽媽理解你現在很難過,可一味哭鬧解決不了問題,不如做一些開心的事情,或者說說你的感受。」

第三種:過度期望和壓力的話

1、「你一定要考出好成績,否則……」

每個父母對子女都有成龍成鳳的心理,希望他們成為人中龍鳳。

所以生活中,就會給孩子制定各種要求,希望他們能努力滿足這些要求。好像只有考出好成績,未來才能有好出路……

父母光顧著對孩子提要求,忽略了他們的興趣和個性發展,不見得是一件好事。尤其是給孩子制定難以實現的要求,只會給他們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

替代方式:

「孩子,你的未來由你自己決定,無論你做出什麼選擇,我都會支持你。」

2、「我這麼辛苦都是為了你,你一定要爭氣」

都說愛是常覺虧欠,可在有些父母心裡,愛必須有相等的回報。

輕飄飄的一句話,卻把沉重的大山壓在孩子身上,這些父母多少有些自私,從來不會考慮孩子的情況。

過於沉重的愛,只會讓孩子覺得內疚,很多時候他們都喘不過氣來。一度覺得,自己的存在就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期望,不然就是不孝順。

替代方式:

「孩子,媽媽很愛你,只要你能健康幸福,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寫在最後:養娃,是父母的責任和義務,千萬不要將它當做交換條件。愛孩子,就是理解和尊重他們,少說讓人難過的話,少做讓人難堪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