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類父母,拼盡全力養不出感恩的孩子,小孩長大多半會變成白眼狼

2023-02-18     母嬰參考

原標題:三類父母,拼盡全力養不出感恩的孩子,小孩長大多半會變成白眼狼

三類父母,拼盡全力養不出感恩的孩子,小孩長大多半會變成白眼狼

前段時間和朋友帶著孩子出去逛街,在某家兒童玩具店,看到了這樣一幕:

一個小男孩想要玩具,母親勸阻了幾句,認為家裡已經有足夠多的玩具,可小男孩卻不依不饒,甚至開始咒罵母親。

無奈之下,那位母親拿著玩具去付了錢。兒子興奮地拿著東西往前走,全程都沒有為自己的不當行為道歉。

整個畫面,讓我和朋友都有些心梗!

我們從小教孩子學習書本知識、養成好習慣、善待別人,卻忘記了教育他們學會感恩,懂得尊重、孝敬自己的父母。

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那個傾盡全力,省吃儉用把最好的東西留給你的人,經常成了孩子們最容易被忽視掉的對象。

莎士比亞在《李爾王》中寫道:「不知感恩的子女,比毒蛇的利齒更能噬痛人心。」

而以下三類父母中,最容易養出這類不知感恩的孩子,長大後大機率要變成「白眼狼」,還望父母多重視。

太過無私的父母

中國式父母的通病,莫過於他們堅信「再苦也不能苦孩子」,一生都在為孩子犧牲奉獻,毫無自我,結果最終反而把他們養成了自私自利、索求無度的性子。

正如《特別狠心特別愛》一書中所描述的那樣:

「中國父母給予孩子的愛,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不忍心讓他們從小體驗生活的艱難,也不懂得在恰當時機向他們索要。最終導致子女們一輩子艱難,一輩子向他們索要。」

「中國父母給予孩子的愛,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不忍心讓他們從小體驗生活的艱難,也不懂得在恰當時機向他們索要。最終導致子女們一輩子艱難,一輩子向他們索要。」

從小被愛的蜜餞喂大的小孩,一切都來得太過輕鬆,所以價值觀也會被扭曲,認為別人的付出都是理所當然。

你對孩子越好,他們的胃口也就變得越大,像蛀蟲一般,心安理得地吞噬父母的「精血」,一旦父母不能及時供給,他們非但不心疼,還會怪罪到父母頭上,十足的「白眼狼」。

掌控欲太強的父母

「爸爸媽媽都是為了你好」,一句話禍害了多少個家庭。

有太多父母以愛之名,監視著子女的一舉一動,把他們當成物件一樣去控制,自以為是為了孩子好,實際上讓小孩活成了提線木偶,日子過得壓抑又痛苦。

對父母的怨恨日積月累的增加,一旦成年以後,就會想盡辦法脫離父母的掌控,變成你們眼中的「白眼狼」。

《女心理師》中蔣靜和母親的相處,就是很好的例子。

蔣靜的母親和父親離婚之後,母親一心想證明,她一個人也能把孩子帶好,於是全方面地插手女兒的生活。

明明女兒更喜歡打鼓,媽媽卻從小逼著她苦練鋼琴,一天10個小時,手上都磨出了繭子;

甚至當著外人的面去翻看女兒的日記本,跟別人共享女兒的秘密,絲毫不顧忌孩子的感受;

女兒活到了三十歲,還要被母親干涉交友的權利。

在母親的掌控下,女兒蔣靜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嚴重,她患上了「暴食症」,靠著吃東西發泄情緒。即使孩子已經這麼痛苦,媽媽想著的依舊是讓她聽話。

活在這樣窒息的母愛中,又怎麼指望孩子們能夠學會感恩呢?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父母的過分干涉,還會影響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

德國心理學家埃里克森研究發現:孩子到了1歲以後,就會形成「自我」的觀念,3歲左右就會渡過「自尊期」,開始尋找自我價值。

德國心理學家埃里克森研究發現:孩子到了1歲以後,就會形成「自我」的觀念,3歲左右就會渡過「自尊期」,開始尋找自我價值。

如果父母總是過度干涉子女的生活,往往容易導致小孩出現挫敗感,當自我價值被嚴重剝奪時,小孩還可能出現自我厭棄感,未來很難形成健全的人格。

「不作為」的父母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說過這樣一句話:「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生養孩子,並非就是生下來就可以了,關鍵在於「如何養」,而這個「養」字是需要付出大量時間和心血的,我們需要不斷地發現錯誤、修正錯誤,陪伴孩子們一起做更好的人。

可現實生活中,太多父母「生而不養」,在子女的教育上「不作為」,年輕時只顧著自己逍遙自在,對子女關心甚少,等到晚年又指望著孩子們能夠親近自己,掏心掏肺地為自己養老。

這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小孩的人生就像一部無法倒帶的連續劇,你錯過了這一集,就再也無法彌補。尤其是在他們成長的前幾年,正是與父母建立親密依戀關係、三觀塑形、個性發育的關鍵時期。

小孩的人生就像一部無法倒帶的連續劇,你錯過了這一集,就再也無法彌補。尤其是在他們成長的前幾年,正是與父母建立親密依戀關係、三觀塑形、個性發育的關鍵時期。

如果不陪伴在孩子身邊,不參與孩子們的人生,就很容易錯過他們的世界。

研究也發現,童年時缺乏父母陪伴和管教的小孩,出現異常行為和心理問題的幾率會比正常兒童要高出三倍。

所以,希望各位父母們都能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在孩子需要你們的時候,陪伴在他們身邊,好好管教他們,養出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他們未來才懂得感恩你們的恩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7d58b47c005a8cd1c386b3cccf96e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