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景引客來 旅遊富農家 ——鄉村休閒遊奏響黃龍高質量發展「奮進曲」

2023-08-03     延安發布

原標題:美景引客來 旅遊富農家 ——鄉村休閒遊奏響黃龍高質量發展「奮進曲」

日前,黃龍縣作為第九屆中國老年醫學與科技創新大會暨醫養結合發展黃龍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的舉辦地,在為期3天的活動中,這個「陝北小江南」再次被很多人記住。

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傳統農業縣,到無人不知的「慢城黃龍 康養之都」避暑勝地,綠水青山見證著黃龍發展和變遷。2016年,澽水源省級旅遊度假區入選「全省十佳避暑勝地」;2018年,黃龍縣獲評「全國體育旅遊精品目的地」、樹頂漫步景區被授予「全國體育旅遊精品景區」;2019年,黃龍縣被命名為陝西省旅遊示範縣;2020年,黃龍山國有林管理局森林康養基地被評為首批「國家森林康養基地」;2022年,黃龍縣獲得陝西省全域旅遊示範區稱號。

生態康養促發展

清晨,麻雀的嘰嘰喳喳聲迴響在白馬灘鎮神玉村的上空,在蔥蔥鬱郁的樹林掩映下,一排排房屋錯落有致,微風中飄來陣陣香氣誘人的農家飯菜味道,來自西安的遊客林女士正在院內與農家樂老闆聊天。

「這裡特別涼快,一到這裡我都要穿上長袖長褲,環境也很好,安靜愜意,趁著孩子放暑假,帶她過來玩幾天避暑。」林女士說起來到神玉村的體驗時,豎起了大拇指。

今年63歲的王琳鳳,就是林女士所居住農家樂的戶主,村裡同樣的農家樂目前有5家,3家還在建設中。據她介紹,最近到了暑假,客流根本不用愁,自去年7月以來,她家新增了5000元的分紅。

除了遊客,王琳鳳的小院還經常接待一些來自各地的研學團隊,近年來,隨著研學旅遊日益火熱,神玉村也因地制宜打造研學旅遊產品,吸引了一批批學生團隊紛紛前來體驗。截至目前,白馬灘鎮共接待省市縣中小學研學游4800餘人次。

白馬灘鎮副鎮長聶帥介紹,目前白馬灘鎮已投入500萬元用於加強神玉村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檔升級硬化、美化、亮化道路,並充分利用農戶閒置房屋,發動整個川道6個村組群眾騰出閒置房屋,改造成了不同規格、不同檔次的田園民宿,當地群眾通過參與民宿建設、成為民宿管家等方式,解決就業270餘人。

王琳鳳的因旅致富不是個例,白馬灘鎮的因旅興鎮同樣如此,都是黃龍縣打造省市特色康養度假新地標的生動縮影。

近年來,黃龍縣緊緊圍繞「生態立縣、產業富民、文旅帶動、全面振興」發展戰略,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將生態旅遊作為全縣支柱產業,實現旅遊業和其他產業深度融合,以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和建設全國生態旅遊精品目的地「陝北國際慢城」為目標,推動旅遊業向深度和廣度拓展,構建了以康養度假為主線,科普研學、休閒體育、綠色培訓為支撐的全域旅遊發展格局。

特色田園憶鄉愁

走進黃龍縣鄉村振興示範村的瓦子街鎮偏石村,房屋高低錯落、古色古香。遊客白天呼吸山林間的清新空氣,賞田園美景;晚上住特色民宿,看繁星點綴星空。在這個古樸的村莊,品味田園生活的「詩與遠方」,恍如置身於畫卷中……

偏石村依託交通區位優勢和獨特的自然資源,通過招商引資吸收社會資本3500萬元,建成了偏石民俗度假村。村內建設民宿28套,建成「偏石書院」休閒書吧、動物觀賞園、休閒採摘園、生態蜂場和農產品加工車間等休閒體驗項目。同時,還通過「農村+田園」綜合體的實施,把殘垣斷壁變成4星級民宿酒店,呈現出「村前是產業園、村中是家園、村莊是公園」的新時代鄉村風貌。

偏石民俗文化村的建成,也帶動群眾發展餐飲、商店、農耕體驗等,助力村民增產增收,讓偏石村的綠水青山變成了村民的金山銀山。2021年,該村被評定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自運營以來,偏石村累計接待遊客6萬餘人次,成為黃龍縣旅遊發展的一張名片。

據了解,2022年以來,黃龍縣以建設「慢城黃龍」為目標,進一步打造「慢城黃龍」品牌名片,先後出台了《黃龍縣旅遊產業發展貼息貸款實施辦法》《黃龍縣旅遊產業發展獎補辦法》,旅遊產業獎補810萬元、貸款5318萬元、貼息165萬元,惠及46家,以政策引導有效拉動市場活力。

賽事鄉村增活力

青山環繞、綠樹成蔭、水碧天藍,從黃龍縣城駕車沿242國道向南,大約10多分鐘,便來到了黃龍縣石堡鎮梁家河村尚安國際垂釣中心。這裡有西北地區唯一、全國一流的國標釣池,有科技賦能、人才支撐、創新引領的工廠化養殖基地,是集現代休閒垂釣、前沿漁業養殖、漁獵文化研學、中草藥康養、田園式鄉景為一體的復合型特色小鎮。

「這裡山清水秀,釣場環境很好。春來賞花、夏來避暑,還有扣人心弦的比賽可以看,真是周邊游的最佳選擇呀。」在7月2日舉辦的垂釣賽事中,遊客李先生一邊直播,一邊為梁家河村「代言」。一池一桿一賽,讓人流、物流、資金流聚集在黃龍漁業休閒小鎮,實現清水變漁樂,做活水經濟。

「每次比賽我都在這擺攤,有時候都不夠賣,除了涼皮、牛筋面,今年我又加上了飲料、零食,一天下來能有個千八百塊收入。」說起擺攤經濟,村民蔡鳳梅便打開了話匣子,開心地介紹著自己的「小生意」。蔡鳳梅只是產業鏈的一個縮影,在「賽事經濟」的帶動下,不論是賽事服務、衛生保潔等務工平台,還是民宿、農家樂、盆栽、非遺等創業渠道,都進一步拓寬了群眾增收致富路。

據了解,近年來黃龍縣先後投用18個全民休閒體育項目,承辦了休閒垂釣、森林越野賽等系列精品賽事和群眾性體育健身活動52場次,以賽事為抓手,深入挖掘當地特色,聚人氣、增活力,讓全縣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駛入「快車道」。數據顯示,僅垂釣賽事就累計拉動遊客79.8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1451.7萬餘元,安置就業300餘人。

藍天白雲下,青翠黃龍城,幽幽古梁山,粼粼石堡河,黃龍縣正在依託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全力打造鄉村休閒旅遊,奏響以旅興城的高質量發展「奮進曲」。(記者 杜音樵 通訊員 高亞蓉)

來源:延安新聞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6e628d369b2582f96325e9066d559c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