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地英才 | 梁福琴:黃土高原上的奮「豆」者

2023-12-04     延安發布

原標題:聖地英才 | 梁福琴:黃土高原上的奮「豆」者

盛夏早晨,天邊微微泛起亮色,梁福琴就穿梭於大豆試驗田裡,開始了她的勞作。一個人、一塊土地、一片豆花,看上去清靜而又溫馨……

1974年6月,梁福琴出生於延川縣的一個小山村。1998年7月,她從陝西省農業學校畢業,同年7月分配到延安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工作至今。參加工作二十六年來,梁福琴一直和大豆打交道。

艱苦奮「豆」的繼承者

延安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的前身,是陝甘寧邊區光華農場,是中國共產黨1939年創辦的第一個農業科研單位。光華農場時期,科研人員積極響應毛主席提出的「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偉大號召,圍繞「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總方針,克服重重困難,開展農藝、園藝、森林和畜牧獸醫等全面研究,形成了自力更生、勇於探索、團結協作、尊重科學的光華傳統,成為延安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走進新時代,農科人賡續光華傳統、發揚延安精神,為延安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梁福琴就是繼承光華傳統的傑出代表之一。

參加工作以來,梁福琴一直從事大豆研究。在試驗田地、在播種現場、在培訓課堂,留下了她一串串足跡。早晨踏露進地、去雄授粉;中午拿本入地、記載觀察。每逢雨天,更是迎雨而進、冒雨取樣。長年累月風吹日曬雨淋,她臉變黑了、手變粗了、腰間盤也突出了,但只要看到綠油油的豆苗和金燦燦的豆粒,她滿意的笑容就綻放出來了。

在農業科學研究院工作,和種子打交道的時間要比和人打交道的時間長,可以說是一場孤寂的「修行」,梁福琴就把「路漫漫其修遠兮」的勁鼓了出來。2002年、2004年,梁福琴先後通過自學考試,取得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專業專科、本科學歷。2013年、2014年又參加陝西省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培訓,以優異的成績榮獲「明星農技員」稱號。

2015年負責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延安綜合試驗站和陝西省豆類產業技術體系工作以後,梁福琴又堅持學習《中國大豆種質資源系譜》《大豆病蟲害圖譜》等理論書籍。她還結合科研與實踐,撰寫《延安市大豆生產現狀、存在問題及發展對策》《陝西省大豆生產現狀、存在問題及發展對策》等10餘篇調研報告,負責完成《陝西大豆育種四十年》等專著,制定《陝西蘋果幼園套種大豆》《延安市大豆病蟲害防治》《延安市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等地方標準,發表論文30餘篇。

科技創新的攀登者

我國實現了糧食產量的十九連增,連續八年實現糧食產量超過1.3萬億斤,這背後凝聚著一代又一代農業科技工作者的心血與智慧。

作為農業科技工作者,梁福琴的大豆研究也可謂多點開花、亮點紛呈。2006年至2015年,梁福琴先後承擔國家、省大豆品種區試和生試等30餘項,參試品種1000多個,圓滿完成了各項試驗任務,在全國區試點評比中名列前茅。她負責的大豆研究中,篩選出汾豆78、冀豆17、中黃13、中黃30、齊黃34等十餘個優良大豆品種進行大面積推廣種植,提高了良種覆蓋率,使全市大豆面積穩定在25萬畝以上。

2015年開始,梁福琴主持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延安綜合試驗站工作,參與到越來越多的科研項目和試驗中來:先後聯合選育活杆成熟、高異黃酮雙青豆「晉大滯綠1號」及「陝豆5號」「陝豆6號」「陝豆10號」等新品種;自主選育的高蛋白大豆品種「延豆6號」,蛋白含量47.38%,粗脂肪18.67%,平均畝產180-200公斤,高產田塊可達250公斤以上,通過了陝西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填補了我市大豆品種選育的空白,並與河南省豫煌種業有限責任公司達成品種轉讓,收到轉讓費20萬元,實現了農業科學研究院智慧財產權轉讓零的突破。

除了大豆新品種選育外,梁福琴和她的科研團隊開展配套栽培技術研究,指導大豆生產。2016年首次引進汾豆牧綠2號綠肥大豆品種,聯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西北大學等5家科研院所開展大豆種質新、品種培育及異地多點鑑定試驗,2017年聯合省育種單位首次進駐陝西省種子管理總站南繁育種基地,2017年積極引進廣適性精異丙甲草胺封閉除草劑進行試驗示範……

2002年至今,梁福琴一直參與農田鼢鼠的防治研究,創新研製出鼠害防治實用新型專利1項,總結配套防治技術3項,通過核心技術應用與生產實際,累計防治面積192.75萬畝,挽回經濟損失9582.7萬元,助力農民新增純收入8792.42萬元。「鼢鼠防治新器械及配套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成果分別獲2008年延安市科技獎勵二等獎和2012年陝西省農業技術推廣成果三等獎。

工作以來,梁福琴主持、參與的國家、省、市級科研項目20餘項,榮獲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農技推廣合作獎、神農中華科技二等獎各1項,陝西省農技推廣成果二、三等獎各1項,延安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一、二等獎各1項;選育審定大豆新品種4個,轉讓品種1個;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參編著作8部,參與制定技術標準5項,主持制定陝西省農業主推技術2項,獲批實用新型專利5個。

鄉村振興的踐行者

為了給廣大群眾提供產業技術服務,梁福琴的足跡遍布延安革命老區、呂梁山區、六盤山區和秦巴山區等邊、少、老、困6市12縣(區),先後抓建40餘個科技示範點、豐產方、高產創建,示範推廣新品種、新技術面積達到200餘萬畝。

為推動大豆生產、提高農民種植大豆的積極性,梁福琴每年從有限的科研經費里拿出資金購買種子、農藥、化肥、播種器等,免費提供給部分大豆示範種植戶,並在種植關鍵時期進行技術培訓指導。累計開展各類培訓指導200餘場次,培訓農民上萬餘人次,印發技術資料2萬餘份,技術諮詢2萬餘人次;贈送大豆良種10000公斤、農藥500公斤、化肥10.6噸,大豆割曬機1台、手電兩用風選機1台、小型播種機20餘台。培育了一批新型職業農民帶頭人,為農業規模化種植提質增效起到了示範帶動作用。

作為省、市婦女代表,梁福琴積極參與科技創新巾幗行動與鄉村振興巾幗行動,組建了延安市巾幗專家技術服務團,幫助基層婦女解決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每年建立巾幗科技示範基地1-2個,對基層婦女開展技術幫扶培訓指導,幫助基層婦女創業發展。她幫扶的寶塔區傑強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傑,積極開展大豆高產創建及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示範,被陝西省農業農村廳授予「種糧能手」稱號。

從事大豆科研事業二十六載,奮鬥正「青春」。游弋在這片「豆海」里,梁福琴感慨萬分。她經歷過成功的喜悅,也遭受過失敗的苦痛,但始終不變的是那顆孜孜不倦追求卓越的初心。

梁福琴用艱辛與汗水,贏得了來自各方面的掌聲。她榮獲全國大豆高產競賽「奮豆者」「三八」紅旗手、陝西省試驗先進個人、市農業農村局優秀科技工作者、「聖地英才」等榮譽稱號20多項。

來源:延安黨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805be0bbf897d194fb42282c4481c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