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30萬買純電車,你選自主還是合資?

2023-11-03     My車軲轆

最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路上跑的新能源車越來越多了,其中不僅僅有清一色白的網約車,甚至不乏一些價格較高的新能源車。

而這其中,蔚來、特斯拉就是代表了。根據某網站信息來看,在預算25-35萬和35-50萬的中高端市場,更青睞於中國新勢力品牌的用戶占到了30.5%和32.4%。如果加上傳統品牌,比如比亞迪、深藍、極氪這些的話,在25-35萬這個區間占比就過半了。這在以前可是不敢想的,要知道就在幾年前,30萬以上都是合資品牌的天下。

大家對於自主新能源品牌那麼有信心,今天就分別給大家推薦幾款自主純電車型,和合資、海外品牌的純電車型。

自主品牌持續向上,新勢力緊追其後

首先介紹的這款,就是現在新能源領域,國內「一哥」所推出的車型——比亞迪漢 EV。

就外觀來說,漢的外觀絕對符合中國人的審美。「龍顏」的家族式前臉造型,相比大家就算沒在漢上見過,也在滿大街到處跑的秦與宋車型中見到了,它的辨識度在當下還是極高的。而且這個前臉造型可是相當耐看,就算已經換代到了第二代車型,前臉也並沒有大改。

漢的尾部在第二代車型變化還是很大的,換裝了一個形似「中國結」造型的貫穿燈組,與前臉的「龍顏」一起,將中國元素填滿全車。不得不說,曾就職於奧迪的設計師,設計功力可見一斑,與奧迪車型一樣外觀非常大氣。

而空間更是漢的優勢所在,它的車身長度達到了4975mm,近五米的車長才配得上這個外觀造型。2920mm的軸距,使得後排舒適性也是得到了保障,即使坐三個成年人也不會太擁擠。

動力方面,新款比亞迪漢 EV在前驅車型標配了FSD可變阻尼懸架系統,四驅車型則更進一步,標配了智能電控主動懸架系統,在底盤質感方面肯定是物有所值的。

說完了傳統車企,來說說造車新勢力。蔚來ES6可以說是30萬左右最值得推薦的新勢力車型,這從它的銷量上就可以看出大眾對於它的認可程度。

就外觀與內飾來說,新蔚來ES6之所以銷量那麼火爆,就是因為其整體的設計更為簡約且精緻了,現在的消費者也不再喜歡那麼複雜的設計,化繁為簡才是高級。

新蔚來ES6在看不見的地方,才是進步最大的。新蔚來ES6採用了NT2.0平台,純電續航沒有那麼多花里胡哨的版本,只有100度電與75度電兩個版本,分別對應了625km續航與490km續航。因為蔚來全系搭載雙電機的緣故,蔚來ES6的百公里加速可以做到最快4.5秒,在爆發上是絕對的佼佼者。

當然,你這30多萬並不僅僅買到了這些,還有全系標配的雷射雷達,其他品牌還需要選裝的硬體,在蔚來這裡可是標配。有了更好的硬體,相信蔚來在智能駕駛方面會做的更好。

換電也是蔚來產品不得不說的服務,有了換電這個服務,對於續航焦慮可是能緩解不少的,估計有不少車主都是衝著這一點來的。

傳統豪華以價換量?特斯拉一枝獨秀

說到海外的新能源品牌,就不得不說現在勢頭最盛的特斯拉。這次我推薦的也是它的當紅車型——特斯拉Model Y。

外觀部分不用多說,相信大家在路上已經見過不少了。它的外觀造型是今天推薦的車型中最為極簡的,沒有時下最為火爆的貫穿燈組,整體外觀就像是等比拉高的Model 3,不知道有多少跟我是一個看法呢?

動力性能是特斯拉Model Y最大賣點之一,升級後的後輪驅動版本零百加速已經可以達到5.9秒,相比老版本要快了一秒。而且要知道,這次新款價格並沒有提升,依舊是26.39萬元,可以說是加量不加價了。

像是新款Model 3的多色氛圍燈、全新材質的中控飾台,新Model Y也是全部換裝,這些大家不能再說特斯拉是毛坯房了吧,相比老款還是稍微精緻些的。

除了特斯拉外,老牌豪華的寶馬i3也是這次我所推薦的純電車型。在BBA新能源車全線「拉胯」的環境下,寶馬i3的9月銷量可是達到了6074輛,表現相當不錯。官方指導價35.39-41.39萬元的i3能做到這個成績除了車輛本身外,也離不開經銷商的優惠措施。

在外觀上,寶馬i3與燃油版本的3系並沒有太大區別,同款的雙腎格柵與天使眼大燈都配備齊全。最明顯的特徵莫過於封閉的進氣格柵,和顯眼的藍色飾條證明它純電車的身份。

內飾部分,寶馬i3採用了雙聯屏的中控設計,12.3英寸的全液晶儀錶盤和14.9英寸的中控屏可是相當唬人的,未來感十足。美中不足的是,寶馬經典的「雞腿」檔把在i3被取消了,換成小巧又精緻的造型,往日「霸氣」不再。

空間部分寶馬i3做得也相當不錯,車身尺寸為4872x1846x1481mm,要比比亞迪漢 EV小上一圈,但是軸距卻做到了2966mm,車內空間的表現非常優秀。

在動力表現上,寶馬i3搭載了第五代eDrive電驅系統,能迸發出340Ps的最大馬力和430N·m峰值扭矩,官方零百加速時間為5.6s。78.92Kwh的電池提供了592km的續航,相信在寶馬調教下,能做到比較紮實的續航水平。

新能源汽車勢頭現在是越來越盛,中低端新能源車市場幾乎被國產品牌瓜分殆盡,而「沖高」則是不少自主品牌最想做的事。在內燃機時代自主品牌沖高屢屢失敗,但在新能源時代,希望自主品牌能保持態勢,讓「中國造」成為高端、好用的代名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5e3565fdccf11d50960c1fd59719e2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