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摳廠」理想汽車,最難的時候過去了?

2023-02-28     每日汽車觀察

趕在3月前,理想汽車發布了2022年Q4和全年財報,是「蔚小理」中最早的。

關於這份財報,你能在網上看到調性截然相反的兩類標題,「一年虧20億」、「賣一輛虧2萬」、「營收交付創新高」、「業績超預期」。

哪種說法都沒錯,伴隨著銷量與營收的攀升,理想汽車的虧損也在持續擴大,這正是「摳廠」財報的AB面。

2022年,包括理想在內的新造車都很難,理想自己的危機則發生在三季度,理想ONE停產與理想L8/L9的推出在銜接中出現了問題,引發了一場風波。

不過從第四季度的財報數據來看,理想汽車似乎已經走出了危機。

2022年第四季度,理想汽車總收入達到176.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6.2%,環比增長89%,占全年營收比例近四成。

第四季度經營利潤(扣除股權激勵)達5.687億元,經營利潤率為3.2%;凈利潤為2.65億元,再次實現單季盈利,結束了連續三個季度的虧損;毛利率也從第三季度的12.7%恢復到20%的水平。

很明顯,理想汽車的狀態在第四季度有很大回升,但是Q4的翹尾還是沒能拉平整年的表現。

2022年全年,理想汽車經營虧損36.5億元,同比出現了259.3%的增長;凈虧損高達20.3億元,2021年這個數字只有3.2億元。

2022年的表現看似比2021年更糟,主要是因為理想汽車邁入了新的階段,從只靠一款理想ONE打天下,進入到L9、L8和L7三駕馬車齊驅,研發和營銷等費用的支出也有大比例增加。

對此,理想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想也承認,「去年從賣單一車型到賣多款車型,從計劃、生產、銷售到交付,都給員工和供應商帶來新的挑戰。」

2022年,理想汽車的研發費用為67.8億元,同比增長了106.3%;銷售、一般及管理費用為56.7億元,同比增長62.2%。

不過李想認為,「摳廠」把每一分錢都花到了刀刃上。

「理想汽車單車型的研發費用投入絕對值是中國品牌中最高的(既不搞多品牌,也不搞好多車型)。在直營體系里,銷售和管理費用率是中國品牌里最少的,遠遠低於研發費用率。在直營的企業中,每一款車的研發含金量最高,營銷占比最低。」

同時,去年底理想汽車也迎來了組織架構的調整,李想將公司的管理模式從「垂直職能組織」升級為「矩陣型組織」,這樣才能確保全流程的管理質量。

其中,橫向團隊規劃路、修路、運營路,縱向團隊造車、開車、運營車,高質量的道路配合高水平的車隊,產生良性循環。

李想指出,全面升級公司的業務流程和組織架構,是在為公司從1到10的規模擴張做好準備。

按照李想的判斷,2023年車市將展開極為殘酷的淘汰賽,因為市場不需要這麼多公司。而對於理想汽車來說,2023年除了考驗L7/L8/L9三款車型的市場表現,還有首款純電車型要在9月交卷。

通過L7/L8/L9,理想汽車增程產品已經實現了對30萬元-50萬元家庭SUV市場的全面覆蓋,李想設定的目標是在今年挑戰30萬元到50萬元價格區間全部豪華SUV市場20%的市場份額,也就是年銷30萬輛左右。

從一季度展望指引來看,李想信心很足,預計能實現5.2-5.5萬輛交付量,超過市場預期的4.7萬輛;第二季度爭取實現月度交付2.5-3萬輛。

對於外界擔心L7/L8/L9三款車之間的相互競爭,李想認為並不存在這個問題,在實際交付過程中他們發現有交叉需求的用戶量並不多。

「通過L7、L8、L9的有效價格覆蓋,我們構建的不僅是一個產品線,而是一個產品的網。用戶猶豫的是選L7還是L8,或者是選L9還是L8;並不希望用戶來看我們的車,最後卻選了別的品牌。這是我們的最核心的產品線策略。」

而對於眼下競爭異常激烈的20-30萬元細分市場,李想暫時沒有進軍的打算,「20萬元-30萬元價格區間對理想來說難度更大,我們需要在達到更強的規模效應後,再進入這一價格區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58289d093c9444e2cf6ecb9893e6b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