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好多錢買了學區房,結果就上了三年網課,家長如何不瘋?

2022-05-13     母嬰和育兒

原標題:花了好多錢買了學區房,結果就上了三年網課,家長如何不瘋?

有人說,調節情緒和克制衝動,是疫情期間父母的一大重要課題。

疫情帶給大家不僅僅是生活和工作上的各種不便利:買菜只有保供套餐能選擇,快遞一個月都到不了小區,想要出去走走的想法一再擱淺,要帶娃對家長們而言更是雪上加霜。帶娃出門遛彎要一直盯著娃不能把口罩摘下來,在家陪娃上網課要先準備好開胸順氣丸,邊抗疫邊委託老人帶娃亦是要做好和娃吵架的準備……各種折騰都讓家長們身心俱疲、分分鐘就忍不住情緒失控,平靜的生活成了最大的奢侈品。疫情剛開始時輔導孩子作業不知道逼瘋了多少家長。經過兩年的「鬥智斗勇」,家長和孩子還是沒有在學習問題上統一戰線。

曾看過網上的一個段子,很真實也很扎心:「花了好多錢買了學區房,結果就上了三年網課」。家長們不惜背負沉重的負債,只為娃能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能擁有更好的學習資源,能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成長,更上一層樓。但家長們的想法是美好的,債務也是真是的,現實卻遭受了疫情突如其來地打擊,原本孩子在學校好好學習的美好願景變成了陪娃在家上網課的雞飛狗跳。

吉林有個媽媽,給娃輔導數學作業時直接被氣哭了。
孩子做數學題,題目是一桶油原價27元,超市搞活動買二送一,搞活動後一桶油多少錢。
孩子似乎被題目也繞暈了,回答說一桶油54元,兩桶油27元。
媽媽怎麼引導都無濟於事,孩子就是轉不過彎來,直接讓媽媽氣到崩潰,忍住不揍孩子,卻沒忍住自己的兩行熱淚。
12歲初中生居家上網課,媽媽是抗疫志願者,怕她自己上課時偷偷玩手機,就在學習桌上方裝了一個監控,要求女兒在非上課時間把手機放在監控範圍內。
結果,你猜怎麼著?
學過畫畫且天資聰明的孩子,竟然把習題紙做成手機模型,以此魚目混珠。
看到監控把「作案過程」拍下來的媽媽,哭笑不得,竟一時無語凝噎。
南京有個媽媽,自己和丈夫都要上班,只能委託場外人員——孩子的外公外婆幫忙。
但照顧孩子的日常起居還問題不大,學習就是大人小孩一起崩潰了!
比如外公外婆給外孫用南京方言默寫,
外公外婆報:「en漢」「裝shu」「麻qio」……
孩子根本聽不懂,急得快哭了,一著急就拚命給媽媽打電話!

這三個例子只是三個家庭的縮影,現實生活中總有各種各樣的難,需要家長去克服。但是家長崩潰的情緒,卻只能自己去消解。

儘管咱們的政府很給力,能夠集中力量組織大規模的全民核酸和集中隔離,大家上下一心的抗疫決心很強大,但疫情的反覆依然超出了絕大多數人的想像,持續的時間轉眼就是兩三年。學校作為人員密集、流動性極強的場所,很自然就屢屢被禁止流通,學校被要求從「線下教學」轉為「線上教學」。而當孩子的學習課堂從學校轉移到家裡,學校的利用率變得極低,家長因為陪伴孩子上網課而讓親子問題面臨考驗,一方面要迎接來自老師的「虎視眈眈」,被要求著做各種功課;另一方面又要肩負起各種職能,做娃的廚師、服務生、老師、保安等等。從這個角度來看,那些因為疫情反覆肆虐而經常停課的地區,學區房的價值和意義實在是大打折扣,很多家長都是無心吐槽。

從家長的角度看,和娃宅家+上網課的確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一方面,家長是家庭的中流砥柱,是家庭主要的收入來源,但是疫情讓一切變得都不太確定,工作變不穩定、工資大幅縮水、收入來源渠道更窄,家長承受的心理壓力可想而知。另一方面,再好的親子關係也需要彼此獨立的空間,原本家長上班、娃上學,每天有一大段時間彼此互不干涉,親子關係更親密;如今家長和娃24小時捆綁在一起,想要「彼此相看兩不厭」,就只能是想想就好了。

從娃的角度看,在家上網課也是百無聊賴的無奈之舉。原本你可以坐在寬敞明亮的大教室,每天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時不時和小夥伴嬉戲打鬧,學習鬆弛有度,是輕鬆而快樂的;但現在,只能在家對著冰冷的電腦螢幕,忍受家長的各種「管」,還經常需要排大長隊做核酸,內心的壓抑也是可想而知。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學校在通知娃在家上網課的同時,也公布了全市各區的心理諮詢熱線,甚至還安排了點對點的心理輔導老師,呼籲大家千萬不要不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

時代的一粒沙落到誰的頭上都是一座山,不管是家長還是孩子,都免不了不可控的焦慮暴躁。我們真誠地希望全社會能夠有更多設身處地的方式方法,能夠更優解地幫助他們,大家攜手並肩渡過這個緊張階段。也希望咱們能早日戰勝疫情,神獸早點歸籠,我們儘快回歸簡單而平靜的生活!

期待疫情結束,竹媽和你相約覓食吹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571968eacd649e9ee972cd3524349f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