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財經︱深陷「配料表造假」風波下的良品鋪子:業績下滑挑戰重重

2024-11-05   瀟湘晨報

近日,視頻博主「松哥打虎」發布視頻稱「良品鋪子產品配料表造假,酸辣粉里沒有粉,藕粉摻雜木薯澱粉」等,引髮網友熱議。

對此,良品鋪子發出聲明予以回應。而湖北武漢東西湖區市場監管部門則表示已立案調查,並依法依規處置。

舉報人:良品鋪子產品配料表造假

11月4日,湖北武漢東西湖區市場監管部門發布情況通報:近日,有舉報人提供關於東西湖轄區湖北良品鋪子食品工業有限公司涉嫌委託生產的「酸辣粉未檢測出紅薯澱粉」「桂香堅果藕粉檢測出木薯基因」線索。武漢東西湖區市場監管局表示,已立案調查,並依法依規處置。

根據「松哥打虎」發布的視頻,其在良品鋪子多個官方渠道購買了多批次的良品鋪子藕粉,並將其送到第三方機構進行檢測,檢測結果顯示,該款產品被檢測出了木薯基因,但是該款產品的配料表中並不含木薯。

根據良品鋪子涉事產品「桂香堅果藕粉」的配料表,其配料為:藕粉、冰糖、低聚異麥芽糖、結晶果凍、凍干紫薯丁、巴旦木仁、腰果仁、花生仁、凍干南瓜丁、凍干紅心火龍果丁、凍干蘋果丁、桂花。

該博主強調良品鋪子的藕粉,在7月份前有問題,而「7月份之後不保證沒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據央廣網報道,「松哥打虎」在視頻上公布的部分證據,並不擁有法律依據,仍需要相關部門的權威鑑定。打假博主出示的拱北海關的檢測報告未加蓋 CMA 章,不具備法律效力,按照規定亦不能作為產品質量評價、成果鑑定、司法鑑定等方面的依據。

11月4日,良品鋪子發布《聲明》稱,「關於近日有網民舉報我司藕粉、酸辣粉『配料表造假』問題,經初步排查相關產品在我司及生產商於本年度的多批次送檢中各項指標均合格。目前,屬地監管部門已對我司相關產品抽樣並開展調查。」《聲明》進一步指出,「我們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問題,尊重並保護消費者權益,同時也將依法維護公司合法權益。」

良品鋪子隨後向媒體出示了一份6月13日的檢驗報告,送檢產品批次為2024-3-10,而檢驗結論為:樣品未檢出小麥、紅薯、木薯、玉米成分。

良品鋪子提供的藕粉檢測報告

調查:藕粉和木薯澱粉價格差別大

為何藕粉會出現摻木薯澱粉的「打假」問題?記者詢問了一家銷量靠前在藕粉產品中摻入木薯澱粉的商家,該商家出售的藕粉羹批發價格為每斤3元。當被問及為何添加木薯澱粉時,商家解釋稱:「畢竟價格擺在那裡。再也因為木薯澱粉要便宜一些。你想嘛,現在蓮藕都是六七塊一斤,更何況純藕粉了。」另一家銷量靠前的商家也坦言「我們這個不是純藕粉,正宗的藕粉價格肯定很高。」

記者調查發現,良品鋪子所售賣「桂香堅果藕粉」產品一袋為19.9元,重量為210g,約合 47元一斤,目前在電商渠道官方店鋪顯示缺貨或不存在該款商品,無法進行購買。

11月5日,記者從某採購網查詢發現,多家店鋪銷售的食品級木薯澱粉均是產自越南、寮國、泰國等地,價格多在3000元/噸-5500元/噸之間,也就是每斤的價格在1.5元到2.75元之間。

相比之下,純藕粉的價格遠高於木薯澱粉。一家號稱售賣「純藕粉」的商家表示,「據我所知,純藕粉市場價在45-55元一斤,批發價會便宜一些。我們家藕粉批發價在35元/斤。」

此外,「松哥打虎」在今年9月送檢後發現良品鋪子的酸辣粉配料表存在問題,但是比起藕粉,採集、送檢的樣本相對較少。其中「粉絲」的配料表僅有紅薯澱粉、飲用水、食用鹽,但是根據第三方機構的檢測結果,該款產品未檢測出紅薯基因、木薯基因和馬鈴薯基因。

11月4日晚,良品鋪子也對此作出回應,「其所訴酸辣粉公司於2024年9月、10月分別送檢兩家檢測機構檢測,該款產品各項指標均合格,同時往年檢驗結果亦顯示紅薯粉餅中含有紅薯源性成分且未檢出玉米、小麥、木薯源性成分。」

良品鋪子面臨業績下滑挑戰

深陷「配料表造假」爭議的良品鋪子,正面臨降價策略未能扭轉業績下滑的挑戰。就在幾天前,良品鋪子發布三季報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營收為54.8億元,同比下降8.66%;凈利潤為1939.03萬元,同比下降89.86%。其中,第三季度營收為15.94億元,同比下降20.81%;凈利潤虧損450.03萬元。

面對業績下滑,良品鋪子在三季報中提到,公司自2023年11月以來在門店渠道對部分產品實施降價策略,降價對毛利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此外,公司提前終止了2023年員工持股計劃,對取消授予的權益工具在剩餘等待期內應攤銷的費用一次性記入本期,且年初至報告期末,公司收到的政府補助同比下降。

公開信息顯示,2023年11月,良品鋪子宣布實施17年以來最大規模降價,截至目前,其已完成了對500餘款產品的降價,並在門店內設立「好貨不貴」專區。此外,良品鋪子還發布了全新品牌主張「自然健康新零食」。

業內人士表示,良品鋪子的降價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並未能形成明顯的競爭優勢,降價直接造成毛利率的下降,進而影響到公司盈利能力;而線上平台流量的轉移,其電商業務受到影響,線下門店又未能及時彌補線上的巡視,因此良品鋪子的降價策略暫時沒能改善業績。

瀟湘晨報記者李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