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 新雷鋒」主題文藝晚會背後的那些追「鋒」故事

2023-03-07     影視前哨

原標題:「新時代 新雷鋒」主題文藝晚會背後的那些追「鋒」故事

導讀:凡人微光,星火成炬。從家鄉湖南,到全國各地,一代又一代的青春接力,將雷鋒精神的火種播撒到更寬廣的土地上,不斷續寫著新的「雷鋒日記」。

文|呂鑫

「雷鋒同志,你好!」

舞台上的一聲深情問候,讓觀眾穿越時空的記憶,仿佛又遇見了那位清澈、赤誠的少年。

這聲問候來自雷鋒的家鄉——湖南長沙。60年前的3月5日,《人民日報》刊登了毛主席「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60年後的同一天,《新時代 新雷鋒》——紀念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為雷鋒同志題詞六十周年文藝晚會在湖南衛視、芒果TV、芒果TV國際版APP等平台播出。晚會召集了各行各業的英模代表、先進集體代表,青年學生代表以及各界志願者,傳承雷鋒精神、學習雷鋒榜樣。從台前到幕後,他們追隨著雷鋒的足跡,齊聚雷鋒家鄉,帶來了自己的故事和行動,續寫著新時代的「雷鋒日記」……

以家鄉為原點,

爭做志願者播撒精神火種

雷鋒精神是五千多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紅色革命文化的結合。湖南長沙是雷鋒的家鄉。雷鋒22年的人生歷程,前18年都是在這裡度過,湖湘精神深深地影響了他。作為雷鋒的家鄉台,湖南廣電為了打造這一場特別的晚會,可謂是十分的用心、用情。

晚會由湖南衛視大型活動中心主任楊子揚擔任總導演,劉櫻、李詞岳擔任製片人。在湖南衛視大型活動中心接到晚會任務時,正值過年放假前,總導演楊子揚立即帶領大型活動中心成員第一時間前往瞭望城雷鋒紀念館進行系統化地學習、梳理雷鋒故事與雷鋒精神 ,並通過《雷鋒日記》《雷鋒作品選》《雷鋒的望城時光》等系列書籍、影視資料等進行補充研究、感悟。吃完年夜飯,導演們便就從家裡趕回台工作,抓緊時間、群策群力、進行著晚會各項籌備工作。

而製片人劉櫻也表示,製作團隊希望通過這台特別的晚會,告訴所有觀眾「雷鋒是誰」「雷鋒精神是什麼」「雷鋒精神在新時代的意義」。

製片人李詞岳還介紹說,團隊在這台晚會的編排當中,還大量地加入了湖南元素,希望為雷鋒精神的詮釋添一份濃厚的家鄉情。「因為雷鋒是湖南人,我們就想用湖南自己的民歌來致敬雷鋒、詮釋雷鋒精神。」於是,導演組特地新編湖南民歌,並由湘籍歌唱家王麗達、青年歌手黃明昊「混搭」合作,一起帶來「湘」當潮流的歌舞《一根竹竿2023》,以「潮」級有韻味的方式傳遞著 「眾人合夥力量強」的信念。

除了湖南民歌之外,製作團隊還在家鄉發現了各種各樣的「雷鋒班」。有「藍的雷鋒車隊」,志願送行,愛傳一路;有「雷鋒號」列車,雷鋒式服務故事溫暖旅客旅途;還有長沙市消防救援支隊「雷鋒班」,做雷鋒「傳承人」,守衛人民安全的「螺絲釘」等等。因為篇幅所限,也許這些發生在湖南各地的學雷鋒故事無法在晚會中一一呈現,但是在觀眾看不到的地方,家鄉人都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雷鋒同志致敬。

在家鄉傳承和踐行雷鋒精神的,還有湖南廣電自身。秉持著家鄉台的使命,湖南衛視和芒果TV不僅在許多節目中弘揚雷鋒精神,同時還擁有自己的員工和親友組成的志願服務隊。五年來,湖南衛視志願服務隊組織實施了近80場公益活動,直接服務40000多人次,間接受益人群超百萬。當得知晚會急需志願者時,湖南衛視志願服務隊聯合芒果V基金迅速行動,與導演組溝通需求、細節,同步在台內外志願者團體中進行徵集。短短几天,晚會所需志願者就全部徵集到位,工作崗位覆蓋晚會嘉賓接待、特團管理、服化對接等等。

為了做好家鄉台的這場晚會,製作團隊在每一個細節處都力求做到精益求精。哪怕只有幾秒鐘的鏡頭,也希望能夠給觀眾傳達更多的感動。晚會的最後一個節目,是合唱歌曲《我們都是雷鋒》。製片人劉櫻說,這類經典歌曲節目,通常都會以現場大合唱的方式呈現。但為了展現雷鋒精神在全國的傳承和發揚,導演組費盡心思在全國各地不同行業志願者組織錄製、收集了合唱素材。

於是觀眾看到了來自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湖南雷鋒紀念館講解員、湖南嶽陽市君山志願者服務隊、四川甘孜的「時代楷模」其美多吉、四川成都的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的工作者、遼寧鞍山的「當代雷鋒」郭明義和鞍鋼郭明義愛心團隊志願者……社會各界的「新雷鋒」一起唱出共同的宣言,在全國各地播撒著雷鋒的精神火種。這一刻也成為了觀眾觀看晚會時的「淚點」,就像有網友評論中說的那樣:他們「心中有信念,眼裡有光」。

用火熱的青春,

化作實踐續寫「雷鋒日記」

家鄉人民對雷鋒的熱愛、敬仰,化作數十年如一日「向雷鋒同志學習」的堅定實踐,在每個角落、用每個人的行動,滋養著這片紅色熱土。

《新時代 新雷鋒》——紀念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為雷鋒同志題詞六十周年文藝晚會的現場齊聚了很多文藝志願者,還有各行各業的「新雷鋒」代表,他們在這個特殊的舞台上與雷鋒展開了跨時空的對話。

在音詩畫節目《雷鋒日記——你帶來了什麼》中,中國文藝志願者佟麗婭、許魏洲,與5位來自航天、農業、環保等領域的新時代榜樣一起深情朗誦,鏗鏘有力地做出對「雷鋒七問」的回答。例如治沙人石健陽向雷鋒同志說:我要成為沙漠中的一滴水,灌溉出更多的綠洲!文昌發射場最年輕的女指揮員周承鈺對雷鋒同志說:我相信,人類的未來一定是星辰大海!

在情景講述《榜樣》中,主持人何炅和中國文藝志願者陳曉為觀眾介紹了晚會的「特別嘉賓」:⻰梅、⽟榮、戴碧蓉、李素麗、徐⻁、莊仕華、艾愛國等,這些出現在課本上的榜樣、新聞里的楷模們走到台前,他們對雷鋒精神的踐行感動著、激勵著每一代人。

從左至右:戴碧蓉、龍梅、玉榮、莊仕華、許振超

晚會上還有一段青春故事,令觀眾格外感動。她就是「輪椅上的花仙子」——楊淑亭。

2011年,20歲的楊淑亭不幸遭遇一場車禍,再也無法站起來。但是她沒有放棄自己,即使坐在輪椅上也要跟命運抗爭。十二年來,楊淑亭不僅自主創業,還帶領著三十多個村的66名殘疾人、380多戶貧困戶脫貧致富,給一千多名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用自己的青春為雷鋒精神做了最美的註腳。在此次晚會的舞台上,她的故事收穫了滿場觀眾感動和掌聲。但在楊淑亭心裡,她只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情。「能夠幫助到別人,我自己也很開心。」

晚會結束後,楊淑亭對記者說,這是她第一次參加紀念雷鋒的晚會,內心非常地感動。尤其是在晚會後台看到了那麼多志願者,即使沒有一分酬勞也自願承擔辛苦的工作,從頭到尾陪伴她、幫助她,讓她真切地感覺到在家鄉這片土地上,處處都閃耀著雷鋒精神。

湖南衛視志願者協助袁戰勤、李美善、陳明靜參與晚會直播

為了給楊淑亭準備一個驚喜,晚會特意把她「輪友群」里的幾位朋友請到了現場。總導演楊子揚在完成內容設計後,因為考慮到「輪友」將到現場來,特別叮囑現場舞美施工,修建一條舞台無障礙通道。她們中的有些人雖然與楊淑亭認識了十幾年,但從未見過面。此次借錄製晚會的機會,終於實現了相聚的願望。楊淑亭說,看到這幾個朋友都過得很好,她感到十分欣慰,覺得自己真正「把愛傳遞下去了」。

其中有一位嘉賓陳明靜,曾經有過想要放棄生命的念頭。是楊淑亭坐了十幾個小時的車去河南找到她,幫助她,給了她活下去的信心。而這一次,晚會志願者陳美雄專程趕去河南,一路陪同、攙扶著陳明靜來到湖南,再次見到了楊淑亭。

志願者坦言,剛剛出發去接嘉賓的時候,因為路途遙遠,心裡難免產生壓力。但是當她來到陳明靜的家中,看到她在樸素的生活環境中,仍然保持著積極的心態堅強地生活,心裡就只剩下了感動。雖然雙腿有殘疾,但陳明靜有一雙巧手,織著毛線太陽花,自強自立、熱情大方。她的精神意志深深地感染了一旁的志願者,讓她堅定了自己要像她們一樣,向雷鋒學習,積極進取、自強不息。「身殘志不殘」,這是陳明靜從楊淑亭身上學到的精神動力,而這份愛和能量也正在從陳明靜的身上,繼續向周圍傳遞。

沿青春的方向,

一路追尋榜樣的足跡

在雷鋒的母校——長沙市雷鋒學校,至今仍然保留著雷鋒當年的座位。

為了追尋雷鋒的成長軌跡,《新時代 新雷鋒》——紀念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為雷鋒同志題詞六十周年文藝晚會推出了特別企劃《青春的方向·沿著雷鋒的足跡》,讓四個從雷鋒學校畢業的孩子回到母校「重走雷鋒路」,觸摸那個更真實的「雷鋒學長」。

四個從雷鋒學校畢業的孩子「重走雷鋒路」

22歲的熊澤求正是其中之一。從長沙市雷鋒學校走出的他,現在已經是湖南師範大學的一名畢業生。為了本次晚會,他和其他三位同學一起,踏上了這段特殊的旅程。他們去了荷葉壩小學原址,也就是今天的長沙市雷鋒學校,聽雷鋒當年的同班同學分享著雷鋒童年時期的點點滴滴;去瞭望城團山湖農場,那是雷鋒最初參加勞動生產的地方;還有鞍鋼廠,雷鋒曾在那裡3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5次被評為「紅旗手」,18次被評為節約標兵;最後一站,則是雷鋒曾經在那裡參軍,後來犧牲的地方——遼寧撫順。在拍攝即將結束的時候,這些受到精神洗禮的孩子們主動嚮導演組提出「想到雷鋒學長的墓前獻一束花」。

在他們的成長和生活中,雷鋒學長仿佛從未真正離開過。「學雷鋒,做傳人」的校訓刻在他們每個人的心裡。如今,在學長的影響下,熊澤求立志於成為一名人民教師,「希望能夠做一個用自身去影響他人的人」。

其實,不止是在雷鋒學校,在雷鋒的家鄉,那個少年留下的痕跡隨處可見。來自湖南工商大學的志願者李佳雨,是本次晚會負責幕後工作的志願者之一。做志願工作對她來說已經是非常熟悉的一件事。「我在長沙生活了這麼多年,日常生活中處處都能感受到雷鋒精神。比如我們學校學生有自發組建的公益團隊;在疫情期間,很多同學都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志願工作;在春運期間也有很多學生志願者在春運汽車站為返鄉的旅客提供便利便民服務。」

作為雷鋒的家鄉人,這次又有機會參與家鄉台紀念雷鋒的晚會,李佳雨說,她感到深深的驕傲與自豪。「他就像一束光,照亮了後來人。我會堅定地作為雷鋒精神的傳承者,將雷鋒精神延續下去。」

凡人微光,星火成炬。從家鄉湖南,到全國各地,一代又一代的青春接力,將雷鋒精神的火種播撒到更寬廣的土地上,不斷續寫著新的「雷鋒日記」。而《新時代 新雷鋒》——紀念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為雷鋒同志題詞六十周年文藝晚會的舉辦,又為這場偉大的接力敲響了更加激昂的鼓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48fb879e1e9c12e0bbef3cd4ae7781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