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國電影吊打好萊塢,美國電影的「爛包袱」,行不通了?

2023-08-24     軍武次位面

原標題:2023年中國電影吊打好萊塢,美國電影的「爛包袱」,行不通了?

《軍武次位面》作者:大伊萬

2023年的暑假快要結束了,話說這兩個月以來,大伊萬也看了不少電影:

比如著名的大渣男電影《消失的她》,主要是去看倪妮去了,好颯一個;

比如讓大伊萬認為,以唐朝為背景的古裝片可能會迎來小高潮的《長安三萬里》,畢竟下半年還有一部曹盾的、描寫張議潮的《敦煌英雄》;

還有當下這部風頭正勁的《孤注一擲》,大伊萬看完之後,發朋友圈說可以一部電影分成兩個部分,上部維持頭一個小時的敘事情節,下部請彭于晏拍個《妙瓦底行動》。

當然,大伊萬在刷貓眼數據的時候,也關注到了已經被不少博主提到、以好萊塢為代表的進口大片票房遇冷的情況,以目前的數據,2023年度幾乎所有的進口片、甚至香港片票房全部疲軟,基本上被國產片壓著打:

比如截止8月22日上午哈,還在上映的進口片中,表現最好的也就是吳師傅和傑森郭達森聯袂的《巨齒鯊2》,大伊萬看了一下貓眼數據,票房也就不到8億元,相比上映時間相差四天的《孤注一擲》,票房差出去3倍多;

排在第二位的是7月14日上映的、阿湯哥出演的《碟中諜7:致命清算(上)》,該片看境外的電影網站評價很高,爛番茄指數高達98%,引得國外影評人一片歡呼,認為打破了阿湯哥電影生涯的紀錄。結果一看國內票房,不到3.5億,和上映33天、票房只有2.5億不到的《芭比》堪稱臥龍鳳雛;

至於幾部港片票房就更沒法看了,大伊萬在貓眼上刷了半天才從犄角旮旯里把幾部電影找到,勞模古天樂加上張智霖吳鎮宇,怎麼說也算是實力派加老戲骨組合的《暗殺風暴》,上映四天票房才6000萬出頭。7月6日上映的《掃毒3:人在天涯》,都下映、上流媒體了,票房也就2.84億;

最後咱又順帶看了一下2023年總票房榜,截止目前,2023年票房排行榜前十位中,只有一部好萊塢電影,也就是《速度與激情10》,就這票房都沒破10億。原本被寄予厚望的《阿凡達2》,甚至還不如《巨齒鯊2》能打……話說咱看了這麼多年電影,好萊塢大片拉胯成這樣還是第一次見到。

好萊塢電影自身的問題

發生了什麼呢?其實大伊萬說說自己的感受好了,大概是從2019年之後,好萊塢大片已經變得越來越「不好看」了。2019年發生了什麼?《復仇者聯盟4(下)》上映。

記得當時這部電影的風頭極其強勁,強勁到大伊萬一度認為可以狂攬60億以上的國內票房,但是從2019年票房排行榜來看,好萊塢電影已經呈現出《復仇者聯盟》一枝獨秀的態勢了,《復仇者聯盟4(下)》排在2019年票房第三,次於《哪吒》和《流浪地球》,但是自此往下,一直到第10名才出現了好萊塢電影的身影。

而2018年的電影票房排行榜頭10位,有4部好萊塢電影,2017年同樣有4部(還有一部是非常特殊的體育類型片《摔跤吧,爸爸》,而且還是一部印度電影,堪稱奇蹟)。但在2019年之後,好萊塢電影在票房排行榜頭10位的占比越來越低,運氣好的話可能還會有個一兩部,運氣不好的話就一部都沒有了。

平心而論,2019年上映的《復仇者聯盟4(下)》,大伊萬稱之為好萊塢視覺奇觀和敘事能力最後的高峰。畢竟商業電影歸根結底,從質量上來說就這兩個考量標準:好萊塢的視覺奇觀不用說了,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就一直代表著業界的最高水平,而本世紀10年代開始的《復仇者聯盟》與漫威宇宙系列,更是將視覺奇觀提高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水平上;而敘事能力,大伊萬的觀點,作為一部商業片,你起碼能把整個故事給說囫圇了,故事邏輯性能夠前後自洽,人物的行為模式能夠自圓其說,不會出現機械降神或者強行降智之類的操作。

做到這兩點的商業電影的話,能夠引發與觀影群體之間的內在共鳴,提高觀影人群的認同感,自然也就具有更高的商業價值和票房預期,因此能夠把這兩點做好的商業電影,可以被歸納為一部合格、或者比較好看的商業電影,《復仇者聯盟4(下)》做到了。

而從2019年之後的好萊塢電影來看,額……只能說從直觀的觀影體驗上來說,已經連故事都說不囫圇了。首先是敘事內核和劇情套路化嚴重,以耳熟能詳的《速度與激情》系列為代表,好萊塢在美式傳統價值觀「家庭,親情」上已經有點走不出來的感覺了,以至於大家給《速度與激情》系列的唐老大起了個外號「伐木累俠」(family俠)。當然,這種美式傳統價值觀的觀影內核如果外在包裝沒問題,大家也還能夠接受。但很顯然現在好萊塢在敘事內核的外在表現也就是敘事和劇情邏輯上,也出現了嚴重的「技術退步」。

相信大家目前看大多數好萊塢大片,影片剛剛開始,就能猜出個基本的劇情走向套路。比如主角老白男標配酗酒/失業/妻離子散,標配黑人/拉美人/黃種人小跟班,劇情如何推進如何轉折最後怎麼將整個故事推向高潮,大多數好萊塢商業片都高度雷同。這種商業電影,被咱戲稱為八股電影,必然會導致審美疲勞。

電影《小美人魚》中的主角小美人魚

當然,好萊塢電影在傳統價值觀「家庭/親情」挖礦快要挖盡的情況下,倒也祭出了一些新的價值觀內核和敘事套路。比如最近幾年在西方話題度比較高,但到了國內引發巨大爭議的幾部片《小美人魚》、《芭比》還有這部還沒上映就搞出來一大堆騷操作讓大家不忍直視的《新白雪公主》,包括還有2021年上映的、漫威宇宙的《永恆族》以及同一年上映的《尚氣》、2022年上映的《黑豹2:瓦坎達萬歲》等等。

電影《新白雪公主》的選角

這些電影的敘事內核呈現出同樣的套路,那就是好萊塢試圖在基於西方式自由主義和民主主義視角的基礎上,重點關注西方世界的性少數群體或少數族裔,或者對非西方世界的風土人情進行審視,以此來體現出西方世界自我標榜的不同族裔平權和人文關懷。但很不幸,這種「關懷」和「審視」到了最後往往陷入兩個窠臼,一是高高在上,二是自以為是,最後只能淪為西方自我感動的道具。

美國的LGBT(性少數群體)運動

同時,還要考慮到以我國的主流意識形態,大家對於好萊塢的這一套敘事內核,天然的不感冒。畢竟性少數群體或者少數族裔,那是西方世界的問題,跟中國有什麼關係?西方歷史上對於第三世界國家的掠奪帶來的諸多問題,那是西方自己造成的,中國並不存在類似的問題、起碼沒有到西方世界那麼嚴重和表面化的地步。相反,好萊塢在審視中國文化集叢中,所表現出來的審美傲慢、流於表面、各種刻板印象,反而極大地拉低了我們的好感度。這讓國內的觀影群體對好萊塢發掘出來的這些新的敘事內核,不僅缺乏共鳴,反而出現了非常大的水土不服和心理牴觸。

《尚氣》選角的爭議討論

不僅如此,好萊塢在劇情層面上,也沒有任何進步。無論是之前被吹的很高的《尚氣》還是《永恆族》,甚至今年的《阿凡達2》、《碟中諜7》,或者《速度與激情10》,在劇情和敘事上沒有任何突破。同時好萊塢電影近年來還存在著嚴重的炒冷飯傾向,大量的IP被反覆拍,已經結束的三部曲被拿出來狗尾續貂甚至翻拍重拍……以上種種,都讓國內觀影群體對於好萊塢的價值觀內核,以及作為表征的敘事水平,越來越不感冒。咱說句不好聽的話,這叫路人緣被敗光了,被市場普遍不看好是應該的。

《諜影重重》中的動作戲

不過,好萊塢在視覺奇觀層面上,依然維持著比較高的技術水平。大伊萬提幾部電影,以漫威宇宙為代表的綠幕視覺特效,目前為止都代表著業內的最高水平,以《諜影重重》為代表的動作片快速、凌厲的剪輯,以及以1917為代表的一鏡到底式的拍攝手法,都堪稱業界標杆。

中國電影的崛起

但是,視覺奇觀這種東西,本質上並沒有技術壁壘,不存在你能使用的技術手段我用不了,你的視覺奇觀能卡我的脖子這種事情。事實上,國內電影在以《流浪地球》第一部為代表,初步走進了工業電影的大門之後,對於電影如何塑造視覺奇觀已經有了自己的心得。

別的不說,2022年7月上映的《獨行月球》,作為一部外太空背景下的喜劇片,在得到了《流浪地球》儲備道具的支援後,其視覺奇觀已經可以和2019年上映的《流浪地球》相媲美了。而2023年春節檔的《流浪地球2》就更不用提了,太空電梯特效將成為中國影史、乃至世界科幻電影史上永恆的經典,這些都體現出了中國電影強勁的造夢功力。

除了視覺特效正在直逼好萊塢,中國電影在講故事的能力上,也在越來越走出自己的風格。這就要說到《流浪地球2》了,相比好萊塢式的充斥著個人英雄主義,或者宗教內核的科幻電影,以及各種打著科幻電影旗號,卻出現大量低技術特徵、美其名曰太空歌劇的科幻片。兩部《流浪地球》以大伊萬的觀點,大概是最近十年甚至二十年以來,最為成功的一部「科幻」片,真正做到了基於科學的認識和技術的邏輯,稍微做出一定的發揮之後的合理想像。

相比美國好萊塢打著「科幻」旗號、事實上應該被稱為現代版本的都市眾神電影的漫威宇宙,我們的科幻電影無論是在價值觀內核,還是在科學與技術的嚴謹性,或者敘事手法上,已經相比好萊塢電影拉開了一個身位、今年好萊塢的科幻電影,漫威宇宙全面遭遇了「滑鐵盧」,《流浪地球》作為一個標杆和衡量的尺度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因此,從這些因素來綜合考慮,好萊塢電影在中國市場,為何不僅僅在暑期檔全面遇冷,甚至在全年電影市場都在遇冷,也就不難理解了。當然,好萊塢電影目前還是有其優勢的,比如即將上映的《奧本海默》這種政治驚悚和人物傳記片,比如在今年下半年即將上映的雷德利斯科特老爺子的《拿破崙》這種歷史和史詩片,好萊塢依然有著它獨特的優勢。

而這,也意味著好萊塢電影在未來,大機率會回到自己原本的位置上,一個有著獨特魅力、可以算做是小而美的西方電影製作集群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3f276c7e8975f9fb6c847498622f9f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