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1980年,24歲的北京詩人顧城發表的成名作《一代人》,如原子彈一樣地引爆了一代人積壓已久的情感:「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所有的人似乎都開始意識到,這將是一個不平靜的開始。
「特區」這個經濟名詞是中國人的一個新發明。在深圳、珠海和汕頭試辦出口特區,允許華僑、港澳商人直接投資辦廠,也允許某些外國廠商投資設廠,或同他們興辦合營企業和旅遊事業……深圳特區的創辦思路漸漸明確下來,它被明確定義為「經濟特區」。
深圳面積大則大矣,卻還是只有3000萬元的貸款,這點錢還不夠搞2平方公里的三通一平。
當時的幹部在《列寧全集》中找到了一段話:「住宅、工廠等等,至少是在過渡時期未必會毫無代價地交給個人或協作社使用。同樣,消滅土地私有制並不要求消滅地租,而是要求把地租轉交給社會。」
這段話讓「出租土地,用地金來換現金」的想法得以實現。
從1980年至1985年的五年里,深圳實際利用外資12.8億元,累計完成基建投資76.3億元,建成了一大批新的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工程,初步形成了九個工業區,香港和國外商人紛紛湧進特區辦廠、開公司。
南風自此一路北上,開放之勢再不可擋。點擊視頻,回顧一下吧~
不錯過每一次直播與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