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琴在《脫口秀大會》講過一個段子——
「我壓力太大了,不想乾了,想回家種地。」
最近,年輕人給這句話接了後續。
「想回家種地,因為玉米不會半夜給我打電話,說他明天想結倆芒果。」
「因為土豆不會要求我八點到,24小時好的收到。」
圖源網絡
雖然是段子,但確實有人在照鏡子。
而且不知你們是否察覺,近幾年來的影視劇主角們,也開始了「返鄉」。
最近,又出了部韓劇。
「歡迎回到三達里」
Welcome to Samdal-ri
故鄉的召喚
常言道:韓國除了首爾都是村兒。
《我的解放日誌》中二哥常說,如果首爾是金燦燦的蛋黃,周圍的城市就是慘澹淡的蛋白。
雖然有些誇大,但的確韓國人對首爾的執念,超過國內對「北上廣深」的執著。
女主趙三達(申惠善 飾)是濟州島三達里人。
她從小就渴望離開家鄉,前往大城市首爾生活。
為了留在首爾,她出國留學,離開青梅竹馬的男友。
在圈內有名但苛刻的攝影師手下作為助理,努力煎熬了8年。
終於,她成為了全國TOP級別的攝影師。
能夠和頂流巨星合作拍雜誌,也是廣告商的首選,事業飛黃騰達。
她好像真的紮根在了首爾,並決心絕不回老家。
然而,工作得意,情場卻很失意。
某天三達在下班時聯繫男友,男友說正在加班。
結果三達一轉身,就看到男友在落地窗前和小三忘我親吻。
遇到渣男出軌怎麼辦?
三達:把他們都殺了!()
三達:把一大盆發霉泡菜澆在渣男頭上()
救命,倒我臉上了
太爽了,垃圾就該和垃圾在一起。
但隨後三達又發現,男友的出軌對象,竟是為自己工作了4年的攝影助理。
而且,還是小三主動坦白。
原因也很傻。
因為三達看起來太「若無其事」了。
她沒有大張旗鼓的「抓小三」,也沒有意志消沉的影響工作。
還以「實力不行」為由,阻攔了助手獨立拍攝的機會。
助手覺得自尊心受到了傷害,破防了。
先是跑到記者面前爆料自己被職場霸凌,又把和三達的談話錄音惡意剪輯後提供給記者。
再到永浦大橋上意圖自殺,後被警方救下。
事情鬧的足夠大,輿論也一邊倒的支持助手維權。
一時間,三達工作室的各路合作、採訪、攝影展紛紛告停或取消。
曾經的「圈內好友」全都避嫌,無一人替她發聲。
而她本人的解釋,也在繁雜的信息海中被淹沒。
人們更願意看到明星隕落,名人塌房,牆倒眾人推。
一個成功的攝影師是個霸凌助手的壞女人,這是人們願意相信的事實。
各路記者們也如蒼蠅般聞著味道找上門來。
人肉到三達的私人住址,甚至連三達家人也被波及,姐姐和妹妹的隱私盡數曝光。
姐姐與財閥代表離婚,揭露財閥家庭濫權。
妹妹單身未婚媽媽,29歲已育9歲女兒。
三姐妹被網友審判,被記者圍追堵截。
走投無路之下,三人攜一娃乘上了回家鄉三達里的航班。
濟州島好美。
但家鄉不是避難所,回家也不等於解決了困局。
等待她們的挑戰,還有很多。
回家的誘惑
近幾年,中日韓「返鄉類」的影視劇如井噴般爆發。
多數的返鄉動機也很一致,大城市混不下去,人生脫軌,想要逃離。
返鄉的「鄉」不拘泥,可以是家鄉,可以是二線城市,也可以是鄉鎮。
更有甚者,直接退回老祖宗的起點,回村種地。
不是段子,也不是綜藝《種地吧》,農村農業部數據顯示——
截至2022年底,全國返鄉入鄉創業人員數量累計達1220萬人。
比如日劇,黒木華主演的《凪的新生活》。
女主小凪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
工作中察言觀色,處處背鍋;感情中一味逢迎,失去自我。
《凪的新生活》劇照
終於在一次次高壓下大崩潰,昏倒住院了。
在出院後,她開始反省自己的人生,決定辭掉工作、甩了男友、退掉租房。
背著包裹騎著自行車,去到鄉下沒人認識的地方,給自己放了個短假。
比如韓劇,任時完主演的《什麼都不想做》。
28歲的李夏天,在某一天錯過了上班的地鐵後,看到窗外的櫻花開了。
她突然決定罷工,回到鄉下生活的故事。
被很多豆瓣短評擊中——
「我目前的人生狀態be like:」
「我的靈魂瞞著我出演了這部劇」
比如大陸劇,劉亦菲主演的《去有風的地方》。
許紅豆在北京某五星級酒店任前廳經理,看似生活光鮮亮麗,實則如同鐘錶的齒輪,嚴絲合縫但永遠可被替代。
在閨蜜突發疾病離世後,許紅豆開始反思,什麼才是真正想要的日子。
她辭職去了大理,只想找個沒人認識的地方,認認真真當一個廢人。
再如近日剛完結任素汐主演的《故鄉,別來無恙》。
四個女孩從小一起在成都長大,成年後紛紛前往北上廣闖蕩。
但出於種種原因,或工作感情不順、或家庭需要,四個女孩最終都選擇回到了成都。
在成都,等待她們的是新的人生可能性。
有趣的是。
《故鄉,別來無恙》又名《我在他鄉挺好的2》,但它與《我在他鄉挺好的1》的設定完全相反。
《他鄉1》開播於2021年。
是關於一群年輕人從小城市前往北上廣,一路漂泊闖蕩,最終留下來的故事。
而《他鄉2》開播於2023年。
是關於一群年輕人在大城市讀書闖蕩,最終選擇「回去」的故事。
以為的旅途 其實人在歸途
影視劇來源於生活。
根據官方數據,2022年北上廣深四個城市人口首次均出現負增長,全國有近2億靈活就業人員。
去鶴崗買房的,到雲南旅居的,都不再是小眾。
起初,「逃離北上廣」只是一句口嗨,但不知從何時起,它已經成為了現狀。
在就業環境越來越差的當下,部分人在行動,部分人在蠢蠢欲動。
畢竟自己老大不小,父母也開始變老,特別是獨生子女家庭,總該做出抉擇了。
不過,也不要過度美化一條沒走過的路,畢竟劇集裡的回鄉生活太美化了。
《歡迎回到三達里》有青梅竹馬的男友等在家鄉。
《故鄉,別來無恙》有少時玩伴一直惦念。
《去有風的地方》在古鎮里事業愛情雙豐收。
但現實中的返鄉結果呢?
或許《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畢業大戲中的一個喜劇作品《平行時空飯店》更能窺見現實。
背景設定是,每個人在29歲的最後一天,都可以來到平行時空飯店,見一見平行時空的自己,然後決定要不要互換人生。
主人公蔣易符合現在多數大城市打拚的年輕人現狀。
在上海打拚,即將30歲,工作沒有上升空間,沒時間談戀愛,工資交完房租所剩無幾。
他有時會想,如果當初選擇回老家,而不是留在大城市工作,會怎樣?
喜劇作品給出的答案是:
老婆,孩子,孩子,孩子,熱炕頭。
也許刻板,也許枯燥和無聊,但未必不是幸福的答案。
所以返鄉的根本驅動力不是逃離,而是找到生活的錨,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生活。
也許這個錨它不在家鄉,但我確信它一定在某個地方。
祝願我們都能找到。
《白日夢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