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橙旅遊】收入及經調凈利潤創歷史新高、住宿與交通業務營收創歷史新高、MPU(月平均消費用戶)創歷史新高、付費率(MPU/MAU)創近三年來新高……繼2023年一季度後,同程旅行在二季度再次交上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近年來,非一線地區的龐大旅遊市場體量是OTA們無法繞開的話題。正是得益於提前布局「下沉」市場,同程旅行在疫情期間保持了多個季度盈利,並把這股勢頭延續至今。
民生證券近期發布的研究報告稱,隨著2023年旅遊大環境復甦強勁,同程旅行迎來業績恢復契機。同時,同程旅行定位非一線市場,具有可觀的增長空間,疊加通過收併購布局出境游的增長預期,未來公司業績預計將進一步釋放。
深耕新主流市場
近年來,隨著政策驅動和市場的流動,非一線地區的旅遊市場正以驚人的速度擴大與成熟起來,成為不亞於一線城市的新主流市場。
進入2023年第二季度,國內旅遊業呈現持續復甦態勢,尤其是過了一個近五年來「最熱五一」,在線旅行平台企業的表現讓人期待。
同程旅行財報顯示,2023年二季度,同程旅行收入達28.7億元,同比增長117.4%,經調凈利潤5.9億元,同比增長428.9%,均創下歷史新高。
此外,同程旅行的主營業務收入、MPU(月平均付費用戶)均創下歷史新高。
2023年二季度,同程旅行住宿業收入10.6億元,同比增長94.2%,較2019年同期增長90.7%,其中國內酒店間夜量較2019年同期增長超130%;交通收入14.9億元,同比增長141.2%,較2019年同期增長59.5%,其中國內機票票量較2019年同期增長40%。
2023年二季度,同程旅行平均月活躍用戶達2.8億,較2019年同期增長53.5%;平均月付費用戶4220萬,較2019年同期增長52.3%。同程旅行年付費用戶達2.2億,創歷史新高;月付費比率上升至15.1%,創三年來新高。
同程旅行的優異成績單,這一方面得益於在非一線城市的持續深耕以及靈活創新的運營策略較好承接了行業「復甦紅利」,在增量市場中獲取了相對較大的份額,對GMV及核心業務收入規模放量增長形成了牢固支撐。運營效率的提升,特別是交叉銷售的持續提升較好地支撐了MPU增長,充分發揮了用戶規模優勢,為GMV及核心業務收入高增長提供了支撐。
另一方面,也得益於收入來源的多元化,公司的廣告服務、酒店管理服務、商旅服務、會員服務以及景點門票服務等「其他」業務的收入貢獻穩步增長。
2023年二季度,同程旅行其他業務收入達到3.2億元,同比增長103.3%,在總收入中占比由2019年同期的6.3%提升至11%。其中,度假和酒管板塊成為本季度新的增長點。
做「國民新旅遊」的生意
來自中國旅遊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國內旅遊總人次12.16億,同比增長46.5%。2023年第二季度,國內旅遊總人次11.68億,同比增長86.9%。
從暑期表現看,旅遊業延續復甦態勢將是行業主旋律。不同的是,疫情三年已經改換了行業競爭邏輯,其中流量結構的變化尤為重要,下沉市場的重要性正不斷凸顯——以2022年為例,旅行消費的主力已經開始從一線城市向非一線城市轉移。技術發展和網際網路的普及也使在線旅遊企業在非一線地區的營銷與獲客成本不斷降低,進而促進了市場的快速發展。
在中國,非一線城市的人口占總人口的九成。據Fastdata的《2023年中國旅遊業復甦趨勢報告》顯示,中國在線旅遊用戶中,二線及以下城市用戶占比超六成,中小城市旅遊需求持續增長。
這意味著,這部分人群將會是大眾旅遊消費升級的過程中的核心角色,誰抓住了這部分人群,誰就能在逐漸復甦的市場中把握住先機。
早在2020年,同程旅行就率先在行業內提出下沉市場戰略,並一以貫之。為了達到下沉市場獲客,同程旅行構建了多元服務場景、多渠道的流量生態,不斷豐富旅遊產品和服務——不僅在機票、火車票、酒店等傳統出行領域持續鞏固,還建立了覆蓋休閒度假、景區門票、汽車票、用車、簽證等全服務鏈條的產品體系。服務場景從出行的「主動脈」滲透至周末休閒、生活服務、日常通勤等「毛細血管」。
同程旅行的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同程旅行居住在非一線城市的註冊用戶占比約87%。二季度,同程旅行微信平台新增付費用戶中約70%來自非一線城市。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字生活分析師陳禮騰認為,過去在線旅遊市場的主要增長點在一線城市,而未來將是大眾旅遊崛起的時代。非一線城市龐大的消費群體帶著日益旺盛的消費潛力成為在線旅遊平台增長的「金礦」,這對於早早布局非一線市場的同程旅行來講,擁有更多的先發優勢。
有業內分析師表示,憑藉下沉市場獲客實現業務穩健發展和業績韌性,可以預期,隨著行業復甦和下沉市場旅遊消費潛力的釋放,下沉市場的流量優勢有望進一步轉化成同程旅行業績增量。
在消費主力在非一線城市不斷崛起之時,旅遊市場也發生了結構性變化,旅遊的產品、服務、場景等有了很大不同。其中,以「95後」「00後」為代表的「Z世代」年輕人群,他們的新玩法、新業態正引領「國民新旅遊」,成為市場復甦的主動力。
例如,「圍爐煮茶」儀式游、「盛唐密盒」互動游、「進淄趕烤」美食游、「寺廟禪修」療愈游、「特種兵式」打卡游、「體旅融合」鄉村游以及沉浸式體驗游……這些時尚繁新的文旅消費新熱點在網絡熱搜上各領風騷,漸進式地推動大眾旅遊消費的活躍度,並產生良好的引流效應,構成了2023年旅遊業回血甚至是超越2019年的基本盤。
在「大眾旅遊」「國民新旅遊」成為關鍵詞的當下,對於旅遊企業來說,通過多元化的方式服務年輕人等核心消費群體,已經成為新的策略。
同程旅行深諳此道。
針對近年來以Z世代、小鎮青年、新中產、銀髮族為代表的新一代細分消費群體的崛起,同程旅行的產品營銷也從原來單向傳播,變成去中心化、碎片化、口碑至上的傳播,產品抵達用戶的入口日益多元化。
對於不同的用戶圈層,同程旅行通過探索「音樂+文旅」新模式、推出「『數』說中華傳承非遺」系列文化遺產日主題活動、首推水韻江蘇數字旅遊聯名卡活動,以及打通「線上+線下」旅遊度假服務鏈路,與用戶進行深層次互動。
攝圖網
尋找業績新增長點
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恢復和擴大消費20條措施」。措施涵蓋了「豐富文旅消費」、「打造沉浸式演藝新空間」、「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等全鏈條文旅消費領域。同時,措施還涉及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10項稅費優惠政策的4年延續期,以及公安部探索旅館業「一業一證」改革等等。
在各級政策加持與消費促進措施推動下,今年暑期旅遊市場呈現「供需兩旺」,並有望為下半年國內旅遊市場全面復甦打下堅實基礎。
據專家預測,按上半年的增速測算,2023年全國旅遊綜合營業收入有很大可能保持在5萬億元的範圍。而實現這個預期,下半年仍有「30至35億人次和3至4萬億元旅遊消費」的增長空間。
如此廣闊的增長空間面前,如何儘可能抬高機會天花板?這是同程旅行等一眾旅企要去解決的。
同程旅行的做法是,通過「一橫一縱」策略雙向布局,橫向拓展產品、服務和技術能力,提升消費者旅行體驗;縱向賦能旅行產業鏈上下游,為產業升級創造價值。
在橫向上,針對新世代旅行者的個性化旅行需求,同程旅行今年以來不斷探索「競技+旅遊」「音樂+文旅」「非遺+旅遊」等新模式,並先後推出了一系列個性化的旅行產品;在縱向上,同程旅行賦能旅行行業的腳步正在加速,將線上化、數字化和智能化新技術不斷延伸至酒管、度假、商旅等更多旅行場景,幫助上下游商家降本增效,打造新的業績增長點。
「在OTA裡面,酒店是一個很重要的利潤來源。無論是藝龍的酒店科技賦能,還是投資上游的酒店品牌,同程旅行在B端用戶拓展方面還是很有成效的。」北京聯合大學旅遊學院在線旅遊研究中心主任楊彥鋒表示,「同程旅行通過手握微信流量入口,以及向上游覆蓋B端,橫向覆蓋服務的觸達能力和服務等方式,能夠進一步鞏固其『一橫一縱』的地位。」
資深網際網路觀察家丁道師認為,同程旅行「一縱一橫」模式和戰略是正確的。網際網路企業都有一個共性,就是服務C端所積累的數據、技術、運營經驗、服務理念,是可以用來服務B端。以同程旅行為代表的OTA企業,它們在各自擅長的領域深耕多年,完全可以賦能B端產業鏈上的合作夥伴。「我非常看好同程旅行這些平台在TO B領域的一些嘗試。」丁道師說。
不過,就TO B 業務而言,阿里雲、騰訊雲等雲服務企業也推出了各自基於旅行行業的數字化解決方案,與OTA們展開正面的競爭。
對此,丁道師表示,以同程旅行為代表的OTA們要做的,就是如何把數字化的工具、產品、服務順暢地輸送給B端供應鏈上的合作夥伴,並讓這些合作夥伴實現明顯的、真正意義上的降本增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