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輕易辭職

2022-02-08     法律讀庫

原標題:別輕易辭職

別輕易辭職

作者:趙宸法官

來源:律野仙綜

辭職三年,羨慕誇讚的話聽了很多,有人找我要經驗,有人找我要真相,更多的是想尋求明晰的路徑,以便辭職之路走得平順。畢竟,這是一條不歸路,踏出來,可能星辰大海,也可能萬丈深淵。箇中滋味,各自體會!

向我提問的人,大多懷著離職的憧憬與衝動,希望在我的鼓勵下,成功轉型,將衝動成長為勇氣,然而,沒有哪條路可複製,也沒有人隨便成功,所以,我奉勸你,

—— 不輕易辭職

臨近年關,真實得聊聊,何去何從,由你選擇。

無論你是否已經實現了你的理想,亦或是為生存努力突破,找尋出路,生活都將以前所未有的節奏向前奔跑,毫不留情。

理想很豐滿——我要自由

於我而言,三年辭職後的生活,充實、淡定,不乏焦慮,也不乏欣喜,更多的是成長與坦然。

記得剛辭職的時候,連呼吸都是自由的,這正是大多數人眼中辭職應有的模樣吧。「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有種仗劍走天涯的豪邁,有種志當存高遠的境界,然而數月後,便增加了幾許生活所迫的惆悵

「自由,不是你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而是你不想幹什麼就不幹什麼。」想不當法官,就不當法官,這是我的自由,也是組織的尊重和成全。但,沒有了穩定的收入,你想在家躺著就躺著,恐怕就不是自由的應有之義了。

裸辭,未必適合每個人,重要的是,你是否預判了最壞的結果,並為此做足準備。

辭職後,做授薪嗎?這或許是過渡期最穩妥的選擇。收入翻倍,不必擔心案源,不必挖掘客戶,在日常工作中提供法官裁判思維,對重大疑難複雜案件,通過模擬法庭進行分析和梳理。很安穩的路徑,也可以將曾經的職業履歷迅速變現。畢竟,先吃飽飯,再談理想。

然而,二十年體制內穩定的生活,「安穩」這個字眼,對我來說略微稀鬆平常,你可能覺得我凡爾賽,可這不正是圍城的道理嘛。出生於軍人家庭的我,雖然吃穿不愁,但也稱不上大富大貴,可是,規劃好的人生,總覺得缺了點味兒。沒在驚濤駭浪里撲騰過,怎能說人生沒有缺憾,但是,你要知道,這條路,是不歸路。

所以,但凡你還有丁點兒猶豫,我不勸你辭職。

辭職的第一年,我在家待了8個月,恢復英語學習,報考雅思,申請留學,我想要的放飛,是可以去更遠的地方,見更大的世界。記得2019年的春節,我和姐姐在馬來西亞過年,站在吉隆坡的電視塔上,我說要換一種生活方式,無論多苦多難,都會堅定不移。

上圖是在吉隆坡的電視塔頂拍攝的雙子塔和城市全貌

如願拿到offer,卻在疫情的嚴酷現實下,先申請了延期,後選擇了放棄,好吧,畢竟在我這個年紀,經歷更重要,沒有自由的校園生活,沒有自由的交流探討,沒有正常的社交行走,這本身,已經失去了意義。內心曾沮喪過,但仍然相信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於是調轉車頭,直搗黃龍。既然出國不成,那就去最好的城市,見更好的自己。 這一年,我與自己和解了。

在一個陌生的城市打拚,不認識人,不認識路,歸零的心態是必須,但歸零的結果你準備好接受了嗎?當你與這個世界短兵相接,你才是自己的救世主。

辭職的第二年,我開始選擇打拚的方式和打拚的城市,毅然選擇了上海。很多人不解,問我為什麼要離開生活工作20年的地方,選擇一個陌生的城市。對此,我能給出最真實的答案就是——喜歡。最初的幾個月,我每月來上海的姑爺爺姑奶奶家住一兩周,他們給了我歸屬感,助我以最快的速度熟悉這座城市,感受過夏天的雨,領略過秋天的烈,於是,便多了幾分抵禦冬日寒冷的底氣,我,毅然、決然地,來了。

沒有案源,找不到抓手,最初的工作以寫作和講課為主,將過往的積累大量集中地整理輸出,創建了法官思維模型,並且在一次次分享後,總結、調整、升華、修正,打通思維模型任督二脈的同時,我似乎也觸到了融入全新生活的一把鑰匙,於是, 在焦慮中學會了平和,在陌生中學習了成長。在多家律所分享《法官思維模型帶你破局》課程,在多個平台發表法官思維模型系列文章,並在「無訟」「智合」等平台做了直播分享,希望有機會與更多的同行交流、探討、切磋,提升和精進自己的專業領域。

這個階段,精神層面自由、豐盈、富足。物質層面,因為有留學的積蓄打底,倒不算焦灼。

所以,如果沒有一定的物質儲備,我不勸你辭職。

現實很骨感——我要生存

辭職的第三年,我開始適應律師的工作,面對骨感的現實。

你眼中的律師是不是電視劇里的樣子,西裝革履,才華橫溢,妙語連珠,有錢有閒。於是,衣櫃里增加了很多職業套裝,西裝成了我的戰袍。

看看真實的現狀吧,司法部最新發布的規劃,到2025年,全國執業律師將達到75萬名。

上圖來自公眾號《民商法律實務》

內卷、低價競爭、惡意競爭,成了律師行業不可迴避的詞彙。可是,在這個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除了接納挑戰,逆流而上,你還有更好的辦法嗎?

做法官的時候,總以為律師賺錢容易,常常認為能力不如法官的人,為什麼賺的盆滿缽滿。那時候,辦理過一起律師起訴委託人,要求支付1000多萬元律師代理費的二審案件。不看案件事實的時候,對那個高額的代理費還是相當耿耿於懷的ὠ4,琢磨著找個理由少判點心裡才能平衡。然而,時過境遷,境遇和經歷的改變,讓我更加理解了律師的不易。

法官的傳票來的不期而遇,客戶的要求來的隨時隨地。當你做法官的時候,你可以按照自己的工作計劃安排開庭,你也可以根據心情,在開庭的時候多說或者少說那麼幾句。而作為律師,除非身體大恙,行程帶*,或者排期衝突,你無權選擇開庭時間。而且, 被法官訓是家常便飯,安撫客戶是責無旁貸。因此, 律師的時間是法官的,更是客戶的,也就是說,當你忙的時候,你的時間是被別人安排的。當然,閒的時候,你的時間由自己掌控。但對於剛剛進入轉型期的人來說,應該是寧願一直忙吧。

所以,如果你對規律的作息和時間的掌控有執念,我不勸你辭職。

這世界上有兩件事最難——

「把別人的錢裝進你的口袋」

「把你的思想裝進別人的腦袋」

律師,不就是在干這最難的兩件事嗎? 把自己對案件的理解裝入客戶的腦袋,獲得客戶信任,將客戶的錢變成律師的代理費,同時,將律師對案件的認識輸入法官的腦袋,獲得法官認可,以保證錢袋子的安穩和累加。做法官的時候,不喜律師高額的代理費,做了律師方知代理費其實收的很良心。能收到高額代理費的,也是經過長期積累才獲得的。

坐在公權力賦予的審判台上,天然有一種底氣,而當你選擇從審判席下來,坐在代理人位置上時,就應當尊重角色的改變,偶爾被法官訓,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所以,如果你不願放低姿態,我不勸你辭職。

總而言之,法官基於中立地位可以心無旁騖地研究案件,無需重點關注任何一方當事人,但作為律師,除了鑽研案子,還得鑽研客戶心理,因為律師是法官的防火牆。如果案件走勢喜人,管理客戶預期自然容易,但如果趨勢向反,即便律師在代理之初已經提示和告誡過客戶,也不容易獲得客戶的認同和理解。因而, 沒有絕對的自由,只有在熟悉了現實和生存方式之後的遊刃有餘,當你適應了新的生活狀態,安穩得沒有波瀾也好,焦慮得常有驚喜也罷,你都可以找到「自由」。

擁抱不確定,自我成長,是克服內卷的唯一出路

回顧辭職的這三年,

第一年,認識自己;

第二年,謹慎選擇;

第三年,找尋節奏。

三年,體會和看清了真相後,激情被沉澱,理想被過濾,角色轉換,初心不改。 沒有凡爾賽,生活就是樸素而真實的;

沒有乘風破浪,悅納為理想而作出的不同選擇;

更沒有追悔莫及,只要見過更高的山峰,人間便是值得。

無論選擇哪條路,哪種生活方式,都是喜憂參半。但大多數敢於離開體制的人,乾得都不會差,至少擁有這份勇氣的人並不多。

新的一年要來了,焦慮,是律師的日常,看著身邊的同行者,我們不孤單。

投稿轉載說明

本公號非營利性 不支付稿酬

投稿即視為同意本公號對文章進行轉載刊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0fa95476022d9ef799ed3c7100b5be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