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窮:一個誓言,萬千行動

2022-05-15     法律讀庫

原標題:無窮:一個誓言,萬千行動

無窮:一個誓言,萬千行動

作者:鐵艷霞

來源:檢察日報

十年前的2012年,由總部位於丹麥的國際非營利組織STEPSINTERNATIONAL推動的非商業項目《為什麼貧窮?》拍攝完成,全球同步播出了一系列探討21世紀貧窮問題的紀錄片。這部系列紀錄片探討了全球10億赤貧人口的過去與未來。

然而,這部風靡一時的紀錄片並沒有找到答案。

《為什麼貧窮》海報

2021年,中國香港TVB紀錄片《無窮之路》試圖為解決貧窮問題找到答案,而答案就清晰地呈現為國家扶貧戰略實施過程中的一個個生動的故事。《無窮之路》在全國挑選了十個最具代表性的深度貧困地區案例,分析易地搬遷、產業帶動、教育扶貧、企業幫扶等每個不同地域的不同扶貧方式,以今昔對比的表現手法,細說各地在扶貧脫貧過程中面對的艱難、挫折與困境,凸顯了無數人的血汗及努力所取得的成就。

1

2016年5月,新京報《懸崖上的村莊》報道中,孩子們在懸崖上攀爬藤梯的畫面,引發轟動與關注。阿土勒爾村,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支爾莫鄉。垂直於絕壁的17條藤梯,曾是村民與外界相連的最便捷通道,阿土勒爾村也因此被稱為「懸崖村」。

「藤條為路」給村民出行不僅帶來不便,更重要的是極不安全。其中最讓人揪心的就是孩子。據《懸崖上的村莊》報道,村裡15個孩子在山腳下的學校里上學,平時住在學校里,每個月回家一兩次,而每一次回家意味著單程兩個小時的攀爬,這還只是天氣好時的時間,當遭遇雨雪等惡劣天氣,孩子們要麼花費更長的時間拼盡全力攀爬,要麼只能等到雨過天晴再出發。

藤梯,曾是「懸崖村」的標誌,而「懸崖村」的進化,正是從藤梯的消失開始。為解決村民出行、孩子上學的難題,當地政府投入300多萬元,他們通過人力搬運120噸的鋼管上山,再一級一級地從山底搭建到山頂,建起了一條2556級台階的「鋼梯路」,從山下直達山上。鋼梯路由數千根鋼管組成,結實、堅固,與懸崖呈60度角,替代了原來幾乎和崖壁平行的十餘條藤梯。

報告文學《懸崖村》用大量的篇幅記錄了藤梯到鋼梯的變化。一開始,當地想通過修建通村路實現「懸崖村」與外界的聯繫,但經過測算,通村路的費用高達4000萬元,當地政府實在難以承擔,所以才有了先給「懸崖村」建鋼梯的辦法。

與鋼梯一併接入懸崖村的,還有國家電網、光纜和4G網絡。幾乎一夜之間,懸崖村跳出了沒有手機信號、柴火燒飯、煤油燈照明的年代,電燈、電飯煲、冰箱、洗衣機等電器通過鋼梯,逐漸進入了村民的日常。網絡的接入,為懸崖村打開了一扇通往外界的窗戶。村裡的年輕人通過直播,向外界展示懸崖村現狀。為數眾多的遊客、自媒體人、網紅慕名前來打卡,驟然之間,每年來懸崖村的遊客達10餘萬人。

懸崖村的吸引力,讓圍繞懸崖村周邊的特色旅遊項目陸續推進,懸崖村之上的大平台,可以俯瞰原始森林、雲海、古里大峽谷、遠眺金沙江……

2020年5月,「懸崖村」84戶貧困戶344人走下2556級鋼梯,離開生活了7代人的地方。他們搬遷到了70公里外的昭覺縣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移民安置點,住進了設施齊全的新居,懸崖生活從此結束。搬遷完成後,現有的部分土坯房將改造為客房,配套水沖廁所和洗浴間等,這裡將成為一個度假勝地。那個曾經窮山惡水的「懸崖村」如今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度假勝地。

相關數據顯示,改革開放以來,按照現行貧困標準計算,中國7.7億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按照世界銀行國際貧困標準,中國減貧人口占同期全球減貧人口70%以上。自扶貧戰略實施以來,5700多萬農村人口住上了安全住房,近1000萬貧困群眾進行易地搬遷,平均每天有近6000人從大山中搬出來,農村人均住房面積擴大近5倍。中國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成為第一個完成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減貧目標的發展中國家。

2

電視劇《山海情》劇照

2021年,一部現實主義題材電視連續劇《山海情》「霸屏」。《山海情》的故事發生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南部的西海固山區。這裡地處黃土高原,山大溝深,交通閉塞,土地貧瘠,降水極少,糧食作物匱乏,生產方式落後……聯合國糧食開發署曾將此地確定為「世界上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區之一」。

生活在這裡的人們窮到七成人都吃不飽飯,窮到兄弟三人只有一條褲子,窮到冬天為了挖山頭僅剩的一點茅草填炕取暖而打得頭破血流,窮到把女兒嫁出去只為了換一頭驢和一口水窖,窮到年輕人在本地看不到出路迫不得已扒火車逃跑。為扭轉局面,當地政府制定了「吊莊移民」的政策:把老百姓從山裡搬遷到首府銀川市近郊的平原地區,原有耕地不變再另外給予相應的土地,就好像將村莊直接「吊」過去一樣。

《山海情》的故事背景落在九十年代的寧夏西海固地區。在這片貧瘠荒涼的土地上,一個關於金灘村近三十年來的脫貧攻堅之路徐徐展開。其實早在1983年初,寧夏政府已經開始在經濟條件較好的永寧、平羅、中寧、中衛四地建立吊莊移民基地,首批從涇原、隆德搬遷的吊莊移民在永寧、平羅紮根,第一批吊莊移民工程先行先試取得成功。此後,寧夏的吊莊移民工程浩浩蕩蕩地展開,並先後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通過吊莊移民、生態移民、勞務移民、插花移民等多種形式,先後從南部山區移民100多萬人口。

吊莊移民工程絕非簡簡單單的移民,而是涉及東西協作、對口扶貧政策,較富裕的福建省對口支援寧夏回族自治區,提供了人才、技術和資金幫助寧夏脫貧,如今的閩寧鎮就是對口扶貧的重大成果——「閩寧鎮」這個名字,恰恰體現了無數人的傾情奉獻。

1990年10月,寧夏南部山區西吉、海原兩縣的1000多戶百姓,搬遷到首府銀川市近郊的永寧縣境內,建立玉泉營、玉海經濟開發區,這是閩寧的前身,他們也是閩寧鎮的第一代移民。1997年4月,福建、寧夏兩省區負責人共同商定,在此組織實施閩寧對口扶貧協作移民示範區,這個地方被命名為「閩寧村」。2002年2月,以原永寧縣閩寧經濟開發區設立閩寧鎮;2003年7月,玉海經濟開發區併入,閩寧鎮正式成立。《無窮之路》所展現的,是一個個身懷使命的福建商人,在沙海開發的一次次投入,矢志不移。

2021年固原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截取的數據: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9%,預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程度達到97%以上;改造農村危房7.8萬戶,自來水入戶率達到95%以上,實現農村危房全清零、安全飲水全普及。5個貧困縣(區)全部摘帽,624個貧困村全部出列,26.7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閩寧對口幫扶成為全國東西部扶貧協作典範,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稱號。

《山海情》之所以引起太多人的共鳴,是它展現了從貧窮走向富裕的真實場景,它以鮮活的人物形象展現了中國鄉村運作的細枝末節,它也沒有迴避欺上瞞下、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吃拿卡要、以權謀私等諸多現實問題。扶貧脫貧之路艱辛,並非一蹴而就,警惕脫貧之後的返貧,更有漫漫長路要走。

3

《無窮之路》中的志願者、盧森堡退休警官尼可

《無窮之路》展現了中國扶貧之路的方方面面以及各種形式的探索與試驗。

在貴州,央企華潤集團投入1.3億元,在一處偏僻難行的苗寨建設了300畝的新村,沒有搬遷,而是就地改造,老宅翻新,取名「希望小鎮」。華潤投入了10億元,這樣的希望小鎮在全國有12個,顯示出國有企業逆市場而行的公益心和責任感。

四川理塘同樣沒有搬遷,而是採用網際網路+旅遊模式,就地開發旅遊業,村村通公路通網絡。不過,理塘的發展契機來源於「網紅丁真」——2020年11月11日,「微笑收藏家·波哥」一條10秒鐘的短視頻迅速獲贊276萬,留言及轉發達到13萬,而這條視頻的主人公就是火遍全網的丁真。此後,瘋狂湧入當地打卡的人如浪潮一般。在此之前,當地主推的是孔武有力的「康巴漢子」形象,但一直沒有太大的影響力。

良好的自然環境和遊客基礎吸引了外地人來理塘投資,《無窮之路》中,有一個外地投資者把一棟貧困戶的危房改成有藏族風情的精品民宿,每個月給主人5000元租金,幫助他擺脫了貧困;同樣成為網紅的還有甘孜州的旅遊局局長,因為帥氣、風度翩翩,長得像周潤發而成了網紅,他給甘孜州代言,推動當地旅遊業發展。很多村民都藉此掙到錢了。塔公村有141戶人,「十一」黃金周給遊客牽馬,六天時間掙了147萬,每戶分到一萬多。

廣西「最貧窮最偏遠」的扎洞村,盧森堡退休警察尼可,2015年退休來中國旅遊,無意間發現了扎洞這個美麗的村莊,也發現了扎洞村的貧窮。扎洞村全村100多戶,分布在13個屯裡,原來種玉米,但種的玉米還不夠下山搶劫的猴子吃的。尼可第一次進入村民房子時,說「第一次知道什麼是貧窮」。紀錄片主持人問他:什麼是貧窮?他說:什麼都沒有,一無所有。尼可決心留下來,幫助村民脫貧。

他作為駐村書記謝萬舉的洋助理工作,和村民一起幹活,給村民買打孔機,也和謝書記一起籌集40萬元修路,發展百香果和養蠶產業。有個養蠶戶說自己以前要挑三四個小時,現在有人開車來收,20天賺3000多元,一年收入三四萬元。

尼可說自己的快樂來自於助人,除此之外,別無所求。他和謝萬舉之間語言不通,通過手機翻譯軟體來交流。主持人問他語言不通怎麼工作,他說他是來幹活的,不是來開討論會的……他說歐洲也有貧困問題,歐洲解決貧困的方法是低於最低收入就領取救濟金,中國的脫貧工程更加系統和完整,不是光給錢。這些回答字字珠璣,讓我們從一個「外人」的角度,理解中國的扶貧脫貧事業。

謝萬舉駐村任務結束之後離開了扎洞村,但他每周會與尼可回來一天,繼續幫助村民。

在精準扶貧八年期間,有300萬名扶貧書記參與到扶貧攻堅中,其中1800名因為天災、意外、勞疾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無窮之路,這是一條讓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再無貧窮的求索之路,這也是一條永無止境的道路。這是一句誓言,也是我們此生與後代萬萬千千人的行動指南。

投稿轉載說明

本公號非營利性 不支付稿酬

投稿即視為同意本公號對文章進行轉載刊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bddf51c0b6be0bd608baba6f31627c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