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寧再發現丨昌寧茶的歷史和現在(內含稀見資料)

2020-05-03     曉德書號

昌寧野生茶,楊沖攝,善侍茶業提供

在去昌寧之前,自己沒有去過保山。對昌寧的了解,也是在朋友店裡喝過野生紅茶,鮮甜、山野氣韻足,是我對昌寧茶的印象。之前也聽說過昌寧紅,但也就停留在聽說的層面,也沒有深入下去。


受朋友的邀約,在四月初,去了趟昌寧,去過之後,一直想寫點東西,但又擱置了很長時間。


昌寧吸引我的除了昌寧紅,還有豐富的野生茶資源。昌寧在「紅茶時代」也是赫赫有名,但作為鳳慶茶廠的原料基地,知道的人還是不多,近幾年通過打造區域品牌「昌寧紅」,知道的人多了起來。


要懂雲南茶業的發展歷程,可以參看昌寧茶的發展脈絡,便能窺視出一些秘密,探知歷史,把握現在,暢想未來。


01

昌寧茶歷史脈絡


「昌寧」,設治時間不算太早,到1933年「昌寧」開始成為一個行政區域,由永昌(今保山)、順寧(今鳳慶)的部分組合而成,治名也分別取永昌之「昌」、順寧之「寧」,得名「昌寧」,「昌寧」既有地緣組合之緣由,又有昌盛安寧之意。「昌寧」雖然得名較晚,但今日昌寧所轄範圍的種茶歷史卻比「昌寧」的由來,早了太多。


昌寧種茶的文獻資料做一個爬梳,整理昌寧茶的歷史脈絡,對了解昌寧茶的過去,很有幫助。


1、昌寧茶葉栽培,傳說最早為明朝洪武年間,在今達丙區右文鄉試種,其茶葉品質好,味道清香爽口,人稱「碧雲仙茶」,明清時期曾作為貢品送往朝廷。其中一株保留到解放前夕,距今約550多年。——《昌寧縣誌》,雲南省昌寧縣誌編纂委員會編纂


2、其孟通(今勐統)山所產細茶,名灣甸茶,穀雨前采者為佳。——【明】陳文景泰《雲南圖經志書》卷六《灣甸州》(【明】周季鳳正德《雲南志》卷三《大理府》、【明】李元陽萬曆《雲南通志》卷十四《灣甸州》兩書中均有記載,內容幾乎無差,僅錄此條)


《茶鄉昌寧》,1988年,曉德書號藏書

3、有孟通上所產細茶,勝於中國。——【明】謝肇浙《滇略》卷九


4、灣甸御夷州……高黎共山……孟通山,在司境。產茶,名灣甸茶,味殊勝。——【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一百一十九


5、順寧為滇省僻遠之地,在萬山之中,他省人鮮知之者,……郁密山,在郡城西南,三十里外……太平寺,迄今百餘年來,善果疊成,規模清整,花木繁秀,為順郡禪林第一,寺旁多別院,亦皆靜雅。其岩谷間,偶產有茶,即名太平茶,味淡而微香,較普洱茶質稍細,色亦清,鄰郡多覓購者,每歲所產只數十斤,不可多得。僧房之左有清泉一股,石上橫流,潺湲可聽,鑿池貯水,汲烹新著,尤助清香。——〔清〕劉靖《順寧雜著》


6、孟通山在灣甸州境,產細茶,味最勝,名曰灣甸茶。——〔清〕汪灝《欽定佩文齋廣群芳譜》卷十八,《茶譜》


7、乾隆三十三年十ニ月初三日,抵南甸,已接總督印任事。是晚,撫軍以順寧、普洱茶見餉。順寧茶味薄而清,甘香溢齒,雲南茶以此為最。普洱茶味沈刻,土人蒸以為團,可療疾,非清供所宣。——〔清〕王昶《滇行日錄》


《昌寧茶韻》,劉文允主編,曉德書號藏書


8、茶,《順寧府志》:味淡而微香。——道光《雲南通志稿》卷六十九《食貨志・物產・順寧府》(光緒《續修順寧府志》卷十三,有同內容,不錄)


9、茶,《一統志》:出灣甸州孟通山。章潢《圖書編》:灣甸境內孟通山產細茶,名灣甸茶,穀雨前采者尤佳。《騰越州志》:團茶色黑,遠不及普洱,出滇灘關外小茶山境。——道光《雲南通志稿》卷七十《食貨志・物產・永昌府)


10、順寧該縣年產茶三千二百擔,運經大理下關而銷四川。茶地百萬畝,茶樹約共二十萬株。

保山該縣茶地面積四十餘畝,茶株三萬餘株,年產茶六百斤,僅銷本縣。全年總值滇幣二千五百元。——《雲南之茶業》,儲守莊,1934年


《永昌古茶軼事》,賀雲華主編,曉德書號藏書


11、昌寧縣 舊為右甸,其鄰順寧各地,遍植茶樹,為滇中新興茶區之一,年產約三百擔,併入順寧茶,銷本省及四川。——鄭鶴春《雲南之茶業》,1940年


12、昌寧境內,百年老茶樹觸目皆是。——民國《雲南行政紀實》


說明:1未見文獻資料,有價值,遂摘錄;5、8、10內容以順寧(今鳳慶)、保山為主,但考慮轄地有重合之處,遂摘錄,可做昌寧茶歷史參考。2至9內容均來自江燕《滇茶史輯》一文。12轉引自《發現昌寧 42個群落 15萬株古茶樹》一文。


雲南因地處邊疆,文獻資料的撰寫和留存相對於其他省份,都會少了很多。但在有限的文獻資料中,依舊能爬梳出這麼多關於昌寧茶的資料,從另一個側面也可以證明昌寧茶的歷史悠久。


02

紅茶時代下的昌寧茶


紅茶時代的昌寧,有名氣,但是紅茶當時主要任務是出口換匯,作為全省前三的紅茶產地,卻成為鳳慶茶廠的原料基地。從另一個角度看,紅茶時代,昌寧完成了紅茶製作技藝的積累以及茶園建設,也為昌寧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翻開《昌寧茶葉志》,可以輯錄幾條有代表性的史料,勾勒一個昌寧茶的脈絡,這個脈絡的主線,則是紅茶和茶園建設。

《昌寧茶葉志》,昌寧縣文化發展促進會編,曉德書號藏書

1950年,12月全縣統計茶葉種植面積15067畝,總產干茶30萬千克。


1952年,勐廷寨人楊德中試製紅茶到順寧售賣。


1953年,在順寧茶廠的幫助指導下,建成漭坡、勐廷、里睦、松山茶葉初制所。


1955年,12月中國茶葉總公司、雲南省茶葉公司派出農村工作組到昌寧縣幫助青茶改制紅茶工作,並分別從安徽省、雲南鳳慶縣聘請制茶技術人員36人,成立昌寧縣紅茶推廣隊,分赴城關、漭水、溫泉、達丙、松山5個片區,指導「萎凋、揉捻、發酵、千燥」等改紅工藝。年末,全縣共有茶地27367畝,總產57.50萬千克,試生產紅茶2.60萬千克。


1956年12月,全縣茶地面積31607畝,產干茶43萬公斤。


本圖來源網絡


1958年,3月20日昌寧縣紅茶精製廠開工興建,選址於達丙大田邊平整開闊地帶,占地105畝,後為118畝(此前紅茶廠在達丙街占地7.06畝)。4月25日,地方國營昌寧縣紅茶精製廠成立。12月,昌寧茶廠獲周恩來總理簽署的國務院獎狀,授予「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稱號。


昌寧再發現丨昌寧茶的歷史和現在(內含稀見資料)

60年代昌寧茶葉生產狀況,圖片來源網絡


1964年,昌寧紅茶精製廠財務、銷售工作劃歸雲南省茶葉公司管理,更名為雲南省昌寧茶廠。


1966年,全縣新植茶園19736畝,總產茶葉71·50萬千克。


1971年,省茶葉公司將雲南省昌寧茶廠的財務工作下放回歸昌寧縣管理,更名為昌寧縣茶廠。


1973年12月全縣實有茶地62764畝,總產100·53萬千克。


1974年 全國茶葉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昌寧縣被國務院列為全國茶葉生產「百強縣」。


1983年,昌寧縣茶廠生產的「滇紅」被對外經濟貿易部授予「品質優良」證書。


昌寧再發現丨昌寧茶的歷史和現在(內含稀見資料)

昌寧茶廠承製雲南紅碎茶標樣,產地標註為鳳慶,曉德書號藏

1989年,雲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昌寧茶廠「省級先進企業」稱號和「1988年出口先進單位」。同年,昌寧茶廠生產的「滇紅工夫一級茶」在線全國優質農產品名茶評比會上被評為全國名茶,獲「景泰藍」杯獎。


1990年,在重慶召開的西部地區名優茶評比大會上,昌寧茶廠生產的「高檔紅碎二號茶」被評為名優茶,獲「陸羽杯」獎。同年,昌寧茶廠生產的「滇紅工夫一級茶」,被農業部評為名優產品。


昌寧再發現丨昌寧茶的歷史和現在(內含稀見資料)

昌寧茶廠90年代「碧雲」牌紅茶,魏東藏,曉德書號攝

1992年,昌寧縣茶廠生產的「雲寧」牌「滇紅工夫條盒裝茶」、溫泉供銷社生產的「尼諾綠茶」,在第二屆中國西部地區名優茶評比會上被評為名茶,雙獲「陸羽杯」獎。


在「紅茶時代」的昌寧茶,確實贏得廣泛的市場讚譽,但是隨著茶葉市場的風雲變化,昌寧茶以及昌寧茶廠陷入了沉寂,2005昌寧茶廠被龍潤集團收購。2009年昌寧縣引入昆明穩隆茶葉有限責任公司,開始著重打造「昌寧紅」,昌寧紅茶又開始被市場所熟知。


03

尋找溫泉原頭茶


此次去昌寧,一是去了解紅茶相關歷史,另外則是去看野生茶樹。昌寧境內野生的大理茶資源特別豐富,溫泉、莽水等地擁有大量野生茶資源。虞富蓮編著的《中國古茶樹(修訂版)》和黃炳生編著的《雲南古茶樹資源概況》中也收錄了很多昌寧野生茶的資料。


本次昌寧之行,為了更好地了解古茶樹相關信息,特意帶了虞富蓮老師的《中國古茶樹(修訂版)》和昌寧縣文化發展促進會編寫的《昌寧茶葉志》,在朋友的廠里還找到了一本《昌寧縣誌》和他們贊助印刷的《永昌古茶軼事》。

在閱讀的過程中,注意到了溫泉原頭茶,在昌寧茶引種、栽培歷史有極大的關係。算是昌寧茶的重要發展源頭之一。


虞富蓮在《中國古茶樹》一書中寫到:原頭茶,又稱原頭子茶。茶樹最初是從雙江勐庫引進的,至今昌寧、鳳慶等地仍把最初引進的勐庫種稱作「原頭子」(原種),原頭子的有性一代稱「客子」(勐庫客子),客子的有性一代稱「客孫」(勐庫客孫)。產昌寧縣溫泉,海拔1988m。栽培型。


《中國古茶樹》,虞富蓮編著,曉德書號藏書

在《昌寧的古茶樹資源》一文中寫到:栽培型茶樹分類上屬於普洱茶種和茶種,目前古茶園中的茶樹多為這一類型,分布較成片,但多呈「滿天星」狀栽培,以漭水鎮黃家寨、溫泉鄉破石頭村最為集中,樹齡一、二百年。」


《昌寧茶葉志》中也有相關記錄:溫泉原頭茶為國家級地方有性群體良種,原種發掘於溫泉鄉聯席破石頭於子能家地邊,在統分類中屬於茶。樹型喬木,樹姿半被張,葉形橢圓和長橢圓,葉緣微波狀,葉面隆起,葉質較厚軟,葉色綠,芽葉黃綠,發芽中早,芽頭在茸毛多,產量中高,抗性強,適制性好,一一芽一葉蒸青樣測定胺基酸3.18%、咖啡鹼4.23%、茶多酚總量3392%。適宜在溫熱、亞熱茶區種植。歷年推廣,昌寧縣內種植面積已有3萬畝。


溫泉原頭茶,楊沖攝,善侍茶業提供

在有了準確的地理位置之後,在朋友的協助之下,找到了這棵樹,在經歷過數次台刈的茶地中,它靜靜地矗立在那裡,陽光穿過葉子,照在剛萌發出來的新芽之上,嫩綠可愛。


除了原頭茶之外,昌寧還有很多值得注意的茶樹種質資源。


「紅褲茶」,本地也叫「苞紅茶」、「報洪茶」、「寶紅茶」,楊沖攝,善

昌寧的古茶樹資源,1994年7月,湖南農業大學陳興琰教授主編的《茶樹原產地一雲南》一書中有記載:1997年,西南農業大學劉勤晉教授實地考證了田園鎮石佛山栽培型古茶樹群落,鑑定較大的6株古茶樹屬大理茶亞系栽培型古茶樹,村齡1000年以上:2006年,由中國工程院茶葉專家陳宗懋院士領銜,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研究員虞富蓮擔任組長的專家組,對昌寧古茶樹樹齡、古茶樹群落年限以及分類、茶葉品質進行了鑑定。


《茶樹原產地——雲南》,陳興琰主編,曉德書號藏書


如何利用這些資源,帶動昌寧茶葉的發展,又是一個需要不斷探索的過程。自己也喝過野生茶製成的紅茶,有高海拔特有的清甜和山野氣韻,價格也有競爭優勢,也算一個有益地嘗試。

在昌寧茶山行走的時候,自己腦海中一直有種聲音:昌寧茶葉的發展,其實是雲南茶發展的一個縮影。


在昌寧茶山行走的時候,很少見到成片成園的古茶樹。哪怕自己花了心思去尋找的「溫泉原頭茶」,樹很大,樹形也特別漂亮,生長狀態也特別好,但就孤零零一棵,站在山崗上,俯視著身邊台刈矮化過的同伴們,茶葉鮮葉價格也賣不上價格,在西雙版納古茶園裡同種生長狀態的茶樹鮮葉,動不動就賣好幾百,它卻破不了百,但這也是雲南茶的常態。周圍新開闢的茶園,茶青的價格普遍在7元丨公斤,和名山頭一些小樹鮮葉都能過百,待遇也天差地別。


《雲南農副特產品概況》,李良生著,曉德書號藏書

昌寧是雲南名副其實的產茶大縣,在1981年的《雲南農副特產品概況》一書對雲南產茶縣份概括的時候,寫到:「其中年產茶葉5萬擔的有鳳慶縣、年產3萬擔的有勐海縣,年產2萬擔的有昌寧、雲縣、永德」。1986年,昌寧縣還和福建安溪、浙江富陽、安徽岳西,同時被命名為全國首批優質茶葉基地縣。2012年,昌寧縣全縣茶園面積25.01萬畝,居雲南省第三。雖然產量大,但昌寧茶的知名度,依舊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昌寧茶,是雲南茶產業的重點,也是雲南茶產業縮影,代表著最真實的雲南茶現狀,有高產量,但產值卻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昌寧茶中野生紅也好、高原生態茶也好,只要能創造出市場接受的茶品,提高涉茶人員的收入,才是昌寧茶的重要著力點,願昌寧茶越來越好,雲南茶越來越好。


特別感謝:善侍茶業對本次茶山行的支持。


參考資料:

1、《滇茶史輯》,江燕,《中國西南文化研究2013·第二十一輯茶·交通·貿易》,楊福泉主編

2、《昌寧縣誌》,雲南省昌寧縣誌編纂委員會編纂

3、《昌寧茶葉志》,昌寧縣文化發展促進會編

4、《中國古茶樹(修訂版)》,虞富蓮編著

5、《茶樹原產地——雲南》,陳興琰主編

6、《發現昌寧 42個群落 15萬株古茶樹》,胡亂,《茶山記錄片》

7、《雲南農副特產品概況》,李良生著


推薦閱讀:

1、《中國古茶樹(修訂版)》,虞富蓮編著

2、《中國西南文化研究2013·第二十一輯茶·交通·貿易》,楊福泉主編

3、《雲南古茶樹資源概況》,黃炳生主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r9N7HEBfGB4SiUwA-Z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