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多大的運動量,運動多久才開始消耗脂肪?

2022-08-04   Garmin佳明

原標題:究竟多大的運動量,運動多久才開始消耗脂肪?

生活中我們可能聽過關於「有效的運動時間」、「運動燃脂基礎時間」的不同說法,有人說有人說30分鐘,有人說1小時。其實,如果為了達到「消耗脂肪」的目的,是不能拋開運動強度(運動量)的差異和個體生理差異的。
有一點說在前面, 在任何時候,人體的能量供給都是糖原供能和脂肪供能多通道並行的,也就是說當運動的一開始就存在脂肪的消耗,只是哪個占主導消耗更多有所區別。大量科學家試驗確認了這一觀點,多數實驗研究基本一致得出的結論是:在有氧運動開始30分鐘後,脂肪的供能比例增加,有利於增加脂肪的消耗,也就是減脂。

人體能量供給的特點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需要知道我們人體能量供給的方式。

人體供能的特點就是會尋找最優解、省事、高效,剛開始做運動,優先使用肌肉中肌糖原來提供能量(就近原則),然後使用血液中的血糖(全身運送),然後使用肝臟中的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釋放到血液中)。在這期間,脂肪其實也是在消耗的,只不過剛開始非常少,身體的血糖把大多數供能的活都乾了。

比如:在運動時,一克糖約可以供應4千卡熱量,糖的能量釋放比較快,所以運動剛開始的時候糖原總是被優先使用。一克脂肪約可以供應9千卡熱量,脂肪氧化釋放能量比較慢。

所以脂肪需要在一定條件下(比如較長時間的運動後)才開始發揮主要供能的。

脂肪的消耗需要有氧運動的動員

當我們在做有氧運動的時候,主要利用的能量來源是糖和脂肪。糖主要在肌肉里(肌糖原)、血液里(血糖)和肝臟里(肝糖原),脂肪主要儲存為皮下脂肪和內臟脂肪。

隨著時間的增加,由肌糖原-血糖-肝糖原組成的快速供能小組開始需要支援,作為身體巨大的能量寶庫——脂肪開始大顯身手

這個時間差不多是在連續保持低-中強度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等30分鐘以上*。其根本原因是在這段連續的運動過程中,提高了「脂肪動員」。脂肪細胞中的脂肪,只有進入血液成為脂肪酸,才能進行氧化供能。

*著名運動生理學研究先驅Edward L.FOX 在《運動生理學》一書中提出,在有氧運動開始的前30分鐘時間裡,糖的消耗大於脂肪,也即糖供能比例大於脂肪,在第30分鐘時糖與脂肪的供能比例各為50%,並形成交叉,之後脂肪的供能比例增加,糖供能比例下降,這就是經典的有氧運動後30分鐘脂肪供能比例增加的依據。
後來,大量科學家試驗確認了這一觀點,多數實驗研究基本一致得出的結論是:有氧運動開始後30分鐘,脂肪供能比例增加,有利於增加脂肪消耗。

有氧(偏淺色)和無氧(偏深色)運動和心率之間的參考表

脂肪動員是指儲存在脂肪細胞中的脂肪,被脂肪酶逐步水解為游離脂酸(FFA)及甘油並釋放入血液,被其他組織氧化利用的過程。在禁食、飢餓或交感神經興奮時,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激活脂肪酶,會很有效的促進脂肪動員。

實際上,我們經常說要通過一定有氧運動時間來讓提高脂肪供能,主要來自於「脂肪動員」的條件:有氧運動使得體內的糖減少,運動使交感神經興奮,使得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增加,這都可以激活脂肪酶,促進脂肪動員。

脂肪動員會讓脂肪細胞中的脂肪變成脂肪酸釋放到血液中,脂肪酸可分解為乙醯CoA,徹底氧化成CO2和H2O並釋放出大量能量,大多數組織均能氧化脂肪酸。

有氧運動半小時以上,脂肪氧化提供能量成為主力,就減脂而言,我們建議運動半小時到一小時。前半小時用來激活脂肪上C位,讓大量脂肪酸進入血液,後半小時「請開始脂肪供能的表演」。

如果只運動半小時,血糖消耗較多,而脂肪剛要大規模消耗,就收攤了。肥肉沒減多少,卻鬧了個肚子餓血糖低,這樣吃一頓飽飯,血糖很快就補回來了。

值得說明的是,有氧和無氧都不會單獨分離出來,這兩種能量的合成是同時進行的。只是看誰占的比例更多。在肌肉層面,有氧、無氧的差別也會體現在該項運動中使用到的肌肉類型上。

比如:博爾特是快肌纖維比例高的類型(無氧),而基普喬格則慢肌纖維占優(有氧)。

· 快肌纖維的特徵是收縮速度快,力量大,主要由無氧代謝提供短期能量,但不具備耐力。

· 慢肌纖維的特徵是收縮速度慢,力量小,能夠很好地利用氧氣,具有耐力。

運動強度關係到消耗的能量來源

除了運動時間以外,我們還要注意運動強度。前面提到了,人體供能其實都是糖和脂肪多通道同時進行的。只不過糖的供能是很快的,運動激烈,耗能耗氧旺盛,主要以消耗糖為主。脂肪供能緩慢但持久,當運動強度保持在有氧區間而耗時長的時候,會增大脂肪供能的比例。這也是為什麼跑馬拉松的高手清一色都是那麼瘦。

總結,人體消耗能量環節:強度大,燒糖為主;強度小,燒油(脂肪)為主。保持中小強度的長時間,是最適宜減脂的。

有一點要注意,每個人的身體素質不同,有氧耐力不同,「運動強度」 或「有氧區間」 就會因人而異了,我們又該如何來判斷自己的運動強度和有氧能力處在什麼區間呢?

舉個例子,一個跑步高手,可能跑步5分/公里的配速都不出汗不臉紅,而入門跑者可能6分配速時就已經累的喘不上氣了,甚至根本跑不到30分鐘以上。了解自己的運動能力,身體素質水平,才能夠有效的幫助消耗脂肪。

以心率為基準去判斷運動強度和有氧區間

運動減脂兩個要素,一定的時間和合理的強度。

時間很容易控制,難的是控制合理的運動強度。我們要怎麼知道,適合自己的強度範圍是什麼,才能讓脂肪供能占主導呢?運動科目五花八門,個人的生理差異千差萬別,再具體到每種項目,每個類目,恐怕難以周全。不過好在對任何人來說,有一個指標是非常容易量化參考的,那就是心率。

我們可以隨時監測到身體處在不同的強度範圍的不同心率數據。

靜息心率:身體在低功耗時進行的輸出,

暖身心率:身體活動開做好運動準備,

燃脂心率:以燃燒脂肪供能為主的強度

有氧心率:提高有氧耐力,臨界心率提高我們耐乳酸能力,

無氧心率:處於費力的狀態,很難持久。

燃脂心率大概在最大心率的60%~70%之間,具體數值因人而異。

舉個例子:當我的最大心率190,那麼我的燃脂心率在就在 114~133 之間。

當在這個心率下運動(比如跑步),能量供應屬於以脂肪供應為主,糖用的不多。如果我跑快一些,能量供應的速度跟不上,用糖來供能的比例就會增加,脂肪供能比例就會減小(因為來不及)。不是不能減脂,而是減脂的效率不高。請記住,在任何時候,我們都是糖供能和脂肪供能多通道並行的,只是哪個占主導有所區別。

總的來說,要想做到高效減脂,有兩個要素,一個是30分鐘以上,血糖減少,神經興奮,腎上腺素飆升,脂肪動員加強;一個是強度控制在燃脂心率區間(最大心率的60%~70%)。

無論你處於什麼運動水平,或者當下體重有多少,只要開始動起來,都是非常值得稱讚的。運動減脂是一件相當需要毅力和自制力的事情,而動輒1小時以上的運動時間也極為珍貴。我們常說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10年前,如果沒有,那就是現在。2021年還有幾天就要過去了,不去趁著2022年的開始,也向著一個嶄新的自己,行動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