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藉助天然稟賦、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如何讓村民在家門口暢享鄉村振興的發展成果?白馬灘鎮的答卷是:堅持黨建引領,發揮「五級聯動」機制優勢,創建聯村黨組織,領辦專業合作社,成立旅遊服務、環境整治、信訪維穩等特色黨小組,吸收以村「兩委」幹部、志願者、鄉村致富帶頭人等為代表的黨員為黨小組成員,精準聯戶服務,以特色民宿為依託,因地制宜發展「農耕研學、田園康養」旅遊板塊,成功打造「印象圪嶗」勞動教育實踐基地、暖山河畔露營基地及(神峪·領悅)院子、碾子灣白馬雲棲田園民宿等一批鄉村研學旅遊基地,帶動當地村民就業創業,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
盤活鄉村「微經濟」
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為主線,依託「五級聯動」機制,發揮基層黨支部對集體經濟發展的引導作用,由黨小組成員帶頭,動員群眾利用閒置房屋發展科普研學、康養旅遊,打造印象圪嶗市級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盤活了群眾閒置資產,將群眾牢牢鑲嵌在旅遊發展鏈條上;以農村「三資清查」為抓手,用村民批而未建的宅基地和保留原始風貌的老村莊進行招商引資,發展中高端民宿,探索形成了「支部+專業合作社+農戶」的運行發展模式,為研學康養露營項目的順利實施提供了堅強保障,「以宿帶村、整村推進」的效果逐步呈現。截至目前,全鎮累計接待遊客14.6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1680萬元,預計參與研學項目的58戶群眾全年戶均增收2萬元以上,讓鄉村經濟依託旅遊成功轉型,群眾吃旅遊飯、發旅遊財、享旅遊樂,「農村變景區、農產品變旅遊商品、農民變旅遊從業者」的美好願景正在一步步實現。
「蝶變」民宿迎新生
充分挖掘當地豐厚的自然人文資源,深化拓展「五級聯動」機制,把黨小組建在鄉村旅遊產業鏈上。大膽嘗試「農房變客房」模式,經過鎮村黨小組成員的精心改造,閒置房屋變成了「推窗聞鳥鳴,開門見山水」的高端民宿,備受遊客青睞,讓「過路客」變成「過夜客」、「頭回客」變成「回頭客」。在印象圪嶗國家AAA級旅遊景區的加持和高端民宿的帶動下,實現了村莊變景點、舊宅變民宿、農民變股民的美麗蝶變,走出了一條「景區帶村、就地轉崗、居家經營、產業富民」的集體經濟帶動群眾增收之路,成為了「望得見山、看得到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片區。目前,神玉川共發展精品民宿56家、特色客房130間、優質床位302個,可同時滿足300人規模研學、康養團隊的需求,進一步推動「強村」和「富民」同頻共振。
旅遊開出「幸福花」
旅遊要發展,黨建先引領。積極探索「黨建+旅遊」新模式,在旅遊中融入黨建元素,創新服務載體,在民宿周邊景區設置「旅遊服務特色黨小組遊客諮詢點」,讓黨小組成員亮身份、沖在前、作表率,打造「黨建+民宿」旅遊新品牌。
劉增民是圪嶗村的黨小組組長,也是積極參與鄉村旅遊的第一批從業者。「我們通過黨員帶頭組織動員、民宿家庭積極參與,實現農民增收致富。就去年7月、8月,僅僅通過康養、研學項目的團隊就餐我就掙了4萬多塊錢,再加上散客、自駕游,一年掙個十萬沒問題!今年,基地建設更成熟了,我們也參加了多次培訓,不管從技術還是服務上都有了很大進步,幹勁更足。」劉增民自信滿滿地說道。
「民宿不光帶動我們村的旅遊業發展,讓家鄉越來越漂亮,更重要的是讓我們這樣年齡的人能夠回到家鄉就近就業,顧家的同時還可以拿到一份不錯的工資。」白馬灘鎮神玉村黨小組成員、民宿管家王艷琴一邊嫻熟地鋪床一邊高興地說。
不離鄉、不離土、不離開原有的生活環境,如今的神玉川,在一間間鑲嵌在連綿青山裡的鄉村民宿的帶動下,走出了一條以黨建引領鄉村旅遊、助推鄉村振興的新路子。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正日益凸顯,富起來的村民,投入更多精力去綠化、美化村莊環境,吸引遊客前來。村裡的「顏值」提升了,村民的口袋也「鼓」起來了,實現了從「美麗鄉村」到「美麗經濟」的華麗轉變。
來源:延安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