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武次位面》作者:軍武菌
美國桑迪亞實驗室發布的新型B61系列核炸彈
根據《環球時報》報道,五角大樓於10月28日稱,美國國防部正在研製一款名為「B61-13」的新型核炸彈,以應對《2022年核態勢評估報告》中描述的快速變化的安全環境的需求,目的是「適當威懾兩個主要核武器競爭對手 —— 中國和俄羅斯」。
美國國防部《2022年核態勢評估報告》
作為世界上唯一在實戰中使用過核武器的國家,這已經是近年來美國第二次一邊指責別的國家發展核力量是破壞地區和平,一邊毫不避諱地研製新型核武器以保持自己所謂的戰略威懾地位。
日本長崎上空升起的蘑菇雲
目前,世界各國服役的常見核武器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通過彈道飛彈、巡航飛彈乃至是遠程火箭彈發射的核彈頭;一種是通過戰鬥機、轟炸機在目標上空投下的核炸彈。
可攜帶核彈頭的美國洲際飛彈:和平衛士、民兵III和民兵I
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研製出核武器的國家,也是世界上擁有核武器型號最多的國家,從上世紀中期至蘇聯解體前,短短40年左右的時間,美國已經研製出了至少65種不同型號的核彈頭、核炸彈。
美國研製的第一種核火箭:MGR-1 Honest John
由於超過保質期、項目落馬、技術升級等多種原因,大部分型號的核彈頭、核炸彈都已經退役或從未真正投產。目前,美國的核武庫里仍在服役的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型號:
W76型核彈頭:用於UGM-133三叉戟II潛射彈道飛彈,外界估計至少生產了3400枚,目前在役的主要是爆炸當量為9萬噸TNT的W76-1,以及少量只有5千噸TNT當量的W76-2。
W78型核彈頭:據估計至少製造了1083枚,部署在LGM-30G民兵Ⅲ洲際彈道飛彈上,可產生35萬噸TNT的爆炸當量。
用於民兵Ⅲ洲際彈道飛彈的W78核彈頭
W80型核彈頭:主要用於部署在巡航飛彈上,如AGM-86 ALCM、AGM-129 ACM、BGM-109 「戰斧」 巡航飛彈,可通過改裝控制爆炸威力在5千到15萬噸TNT當量之間。
W80型核彈頭
W87型核彈頭:部署在LGM-118A「和平衛士」以及部分老舊的民兵Ⅲ洲際彈道飛彈上,最大可產生47萬噸TNT的爆炸當量。
和平衛士上搭載的W87核彈頭
W88型核彈頭:曾被稱為美國最先進的核彈頭,可產生47萬噸TNT爆炸當量。在2021年還經過了一次升級,最新型號為W88 ALT 370,可部署在三叉戟II潛射彈道飛彈上,每枚三叉戟可搭載8枚。
W88核彈頭的引信系統
除了這5種現役的核彈頭,美軍還擁有兩種威力更大的核炸彈:B83、B61
B83是美國核武庫里最強大的核武器,爆炸當量為驚人的120萬噸,相當於80顆在廣島投下的「小男孩」原子彈,或是3發搭載了W78核彈頭的民兵Ⅲ洲際彈道飛彈。
B83核炸彈
美國大約製造了650枚B83核炸彈,其威力之大,以至於美國曾試圖將其用於近地小行星防禦,通過太空飛行器將6枚B83發射向小行星,從而為地球帶來核平。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正是由於B83的威力實在是太大了,導致美國歷屆政府對於B83的態度都很糾結,因為這麼大威力的核彈,除非是真的大規模核戰爆發了,否則基本用不上,反倒是每年要用一大筆錢進行維護。
B83核炸彈
因此在歐巴馬政府時期,美國就曾宣布將退役B83這種百萬噸TNT當量級別的核炸彈,但是特朗普上台之後立馬就又推翻了歐巴馬的政策,認為這種大傢伙留著才是鎮國之寶。如今拜登上馬,又開始重新推進B83的退役。
當然,可別以為美國退役掉B83是為了世界和平,他只是覺得這種核彈不好用而已,反而更偏向於發展一些輕量級的、戰術級的核武器,降低核戰門檻,美國認為這樣反而能提高自己的核威懾力量。
B83核炸彈
這就相當於兩個人在一個禁槍的國家吵架,一個人舉起一把步槍,威脅說再動手就要開槍了,另一個人可能不信,因為開槍的代價太大。但若是這個人舉起一根木棒,威脅說再動手就要給你點顏色了,那另一個人此時反倒有點擔心了,因為他極有可能真的會揮木棒。
而這個用於替代步槍的木棒,就是美國這次宣布要研製的新核武器:B61-13。
從型號就可以看出,B61的年紀要比B83還要大,早在1961年的一份報告中,美國海軍和空軍都對輕型核炸彈展現出了極高興趣,於是在1962年,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就獲得授權開發後來的B61了。
B61核炸彈
僅僅一年後,B61就設計定型了,又兩年後也就是1965年就投入了生產,至今已經開發出了從Mod 0 到Mod 12 共計12個版本,截至2012年共生產3155枚,目前仍有540枚正在服役。
拆解後的B61
B61也是一枚可以調節爆炸當量的核炸彈,不同的版本之間調節範圍略有差異,用於戰術用途的Mod 3、Mod 4 最小可以只有300噸TNT的爆炸當量,用於戰略用途的Mod 7、Mod 11 最大也可以達到34萬噸TNT的水平。
F15攜帶B61-12
所以,對於美國而言,B83這種龐然大物更像是毫無用處的美蘇冷戰產物,可用性、拓展性都更強的B61反倒是最值得投入資金的,即便目前最新的B61 Mod12 單價已經高達2800萬美元,比同等重量的黃金還要貴(B61 Mod12大約324kg)。
F35空投B61-12訓練彈
在冷戰期間,蘇聯為一度觸之即發的核大戰而修建了很多地下堡壘、核戰避難所。而美國為使核打擊更具威懾力,開始研發具有鑽地功能的核彈。
其中就包括於1985年開始開發的W61鑽地核彈,可通過 AGM-129 先進巡航飛彈和 MGM-134 「侏儒」 小型洲際彈道飛彈發射,最大爆炸當量可達34萬噸TNT,但在蘇聯解體後,這個項目也就很快取消了。
W61鑽地核彈
W61項目雖然半途落馬,但是美軍仍然有鑽地核彈的需求,因為在蘇聯得知美軍在研製W61鑽地核彈後,就開始修建防禦能力更強的地下核指揮和控制設施。
於是,美軍基於B61研製出了B61 Mod 11,相當於是在原本的B61核炸彈前安裝了一個雷射制導的GBU-28型鑽地炸彈,足以穿透6米後的混凝土,而後在敵掩體內引爆一顆最大爆炸當量可達40萬噸TNT的B61核彈。
在桑迪亞國家實驗室測試的B61-12
但時至今日,俄羅斯已經有了扛核打擊能力更強的地下堡壘了,在2021年普京就證實俄軍已經基本完成新的地下核指揮和控制設施的掩體建設。而根據美國中情局之前披露的消息,俄軍至少有兩處這樣的地下掩體:
一處位於烏拉爾山脈北部的科斯文斯基·卡門基地,另一處位於南烏拉爾山脈的雅曼陶山基地。這兩處基地都位於300米厚的花崗岩層之下,即便是遭到B61 Mod 11的正面打擊也有很強的生存能力。
科斯文斯基·卡門基地就在這座山峰之下
此次美國預備研發的B61-13其實就是基於B61系列中產量最高的B61-7型,外部改裝上一些類似B61-12的尾部制導套件,最大爆炸當量大致在34萬噸TNT左右。
儘管五角大樓此次在報告中,直接表明B61-13的研製目的是為了「適當威懾兩個主要核武器競爭對手——中國和俄羅斯」,因為不僅俄羅斯有深埋地下的核指揮和控制設施,我國也建設了很多加固型地下飛彈發射井。
美國也有這樣的地下防核堡壘:夏延山基地
但實際上,美軍研製B61-13並不會對中俄構成多大的威脅,更像是美國國內兩黨的政治博弈。
其一,B61-13說白了就是個老酒裝新瓶的東西,本質上還是個1985年的老物件,在威力上也沒有任何提升,反而是為了降低核門檻,一度在提高投彈精度、降低爆炸當量。
B61系列可在控制面板上改變爆炸當量
其二,B61-13雖然裝了尾部制導套件,但終究是顆需要轟炸機或是戰鬥機進行空投的核炸彈。而即便是美國,想要讓戰機突破層層防空網、深入中國、俄羅斯的腹地,本就已經難度極大,更別提還要在目標上空精準投彈了。
B2投放B61-12
並且,核炸彈通常在高空投放,美軍在2020年曾測試用一架F15E在25000英尺的高空投放一枚B61-12,核炸彈足足在空中自由下落了55秒,對於中國和俄羅斯這樣的大國而言,55秒足以將其在空中攔截而不引發核爆炸。
美空軍官員也曾表示,隨著遠程飛彈的發展,核炸彈在實戰中的重要性正在下降,因為轟炸機及飛行員將在突破至高價值目標前遭到強烈的攻擊而受到傷害。
美空軍測試B61-12
相比於威懾中俄,B61-13對像伊朗這樣的國家反而更具威懾力,也更具實戰價值,美軍完全有能力突破乃至摧毀伊朗的防空力量,然後投下一顆爆炸當量不高的核炸彈。
其三,B61-13的研製和生產,能加速百萬噸級核彈B83的退役,近幾年來一直是美國兩黨之間對抗的焦點之一,相比之下,用一款「老彈拉皮」的所謂新型核武器,去挑釁中俄兩個大國,實在是不值當。更像是為了讓國會批錢而刻意表現的強硬態度。
總的而言,B61-13並不是什麼21世紀的新型核武器,不過是給核彈裝上了一個尾部制導套件,比直接空投的精度要高一些,對中俄的威懾力並不大,更多的是美國對自己核武庫的升級換代,淘汰實用性不強的B83,而保留核門檻更低的B61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