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營、攝影、直播……新疆牧區也時尚

2023-09-04     大邑檢察

原標題:露營、攝影、直播……新疆牧區也時尚

來源:新華網

這是8月16日拍攝的位於新疆昌吉市的索爾巴斯陶牧區(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胡虎虎 攝

新華社烏魯木齊9月3日電(記者胡虎虎、熊聰茹)從新疆烏魯木齊出發,向著西南方向的天山前行,城鎮漸遠。行至100多公里處,在翻越一處達坂後,視野豁然開朗,草原隨著山勢婀娜起伏,牛羊悠閒覓食,氈房錯落有致。

這就是地處烏魯木齊和昌吉之間的索爾巴斯陶牧區。一片青山綠水間,既有哈薩克族牧民沿襲的遊牧生活,也不乏現代都市生活的影子。傳統與現代元素兼具的索爾巴斯陶,是如今新疆牧區的縮影。

露營帳篷與遊牧氈房

家住烏魯木齊城區的丁先生和妻子一起,帶著1歲的兒子在索爾巴斯陶度過了周末。一家三口露營的地方,正是牧民木合塔爾的草場。

木合塔爾家世代在這裡遊牧。2017年,在自家草場上,他利用3座氈房、2間小木屋,開辦起牧家樂,為前來露營遊玩的遊客提供包括場地、奶茶、烤肉等在內的服務。

新疆索爾巴斯陶牧區的牧民木合塔爾(右)和小女兒在房間內休息(8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胡虎虎 攝

近年來,露營成為中國城市居民體驗山野自然生活的熱門方式,在山川壯美的新疆更是如此。除新疆本地人,木合塔爾家還接待過甘肅、河南等地的遊客。

「7月份最忙,一天就有近20撥人在這裡露營。」木合塔爾家地勢較高、緊鄰牧區公路,背靠森林,人氣也高,「加上幫忙的親戚,我們有11個人為遊客服務。」

「牧場上,我更喜歡睡氈房。」木合塔爾13歲的侄兒巴合巴爾幹也有一頂1.8米長的帳篷。在這位初中生眼裡,帳篷更方便,「一分鐘就可以弄好」,而傳統氈房搭建起來需要一天。

由於上學、日常生活都在城區,對像巴合巴爾幹一樣的牧民後代來說,回到索爾巴斯陶牧區更像是度假。與父輩相比,他們對新生事物的適應能力更強。

傍晚,太陽沉入西邊的山巒,蜿蜒曲折的山路上,不時仍有自駕露營的車輛駛入牧區,駛向更遠的深山。

阿哈力與「吾莫特牧民攝影隊」

阿哈力在更偏遠的深山夏牧場放牧。牧民說,那裡到了車走不了的地方、再騎馬兩天才有可能抵達,少有外人踏足,如世外桃源。

阿哈力時常上傳照片到「牧民攝影隊」微信群。這支組建於5年前的攝影隊,以「吾莫特」(哈薩克語,意為「希望」)為名,70多位成員皆為牧民。他們用上萬張照片記錄牧區生活點滴,在當地政府支持下,還舉辦過3次攝影展。

阿哈力和同伴們沿著祖輩走過的牧道,從夏至冬,遊牧遷徙,從牛羊到身邊人,從牧區到山外城鄉,用手機記錄下心動的影像,分享生活的美好。

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資深攝影家譚成軍是攝影隊的發起人和指導老師。在他的手機里,總能收到從深山傳出的照片。本真、靈動、帶著濃濃煙火氣的畫面,直擊人心。

「吾莫特牧民攝影隊」的指導老師譚成軍(左三)和索爾巴斯陶牧區的牧民在一起(8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胡虎虎 攝

「牧場上生活單調,教大家用手機記錄美的事物,能豐富牧民的精神生活。」已退休的譚成軍因一次免費為牧民拍攝婚紗照而被眾人熟知,「對我和牧民來說,有了攝影就多一份快樂!」

拍攝牧區事,傳播家鄉美。這群天山腳下的牧民對攝影方面的榮譽極為看重。譚成軍回憶,有一次線上攝影比賽,很多牧民騎著馬或摩托、開著皮卡車,挨家挨戶去推介自己的作品。

「網紅」努爾夏西與「綠水青山」

牧民努爾夏西·哈布力的草場與木合塔爾家僅隔一道山樑。除了用手機拍照,努爾夏西更喜歡在網絡上發布視頻。

努爾夏西在某社交媒體平台上有近10萬粉絲,47歲的她是這裡的頭號「網紅」。

視頻里,她穿著哈薩克族服裝在三亞海邊跳起傳統舞蹈「黑走馬」,有時又一身運動服戴上墨鏡行走在草原上。除去外地旅遊,她拍攝的大部分是牧區日常。

在新疆昌吉市索爾巴斯陶牧區,牧民努爾夏西·哈布力在小木屋內錄製視頻(手機照片,8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胡虎虎 攝

每年4月中下旬,努爾夏西就會從山腳下村莊來到牧場,直至10月中旬。這段時間是經營牧家樂的旺季,也是她更新社交媒體帳號最頻繁的日子。

「前兩天,吉木薩爾縣一位70歲的奶奶來這裡玩,還說看過我直播。」網絡知名度為努爾夏西帶來了紅利——她在居住的小木屋前,建起13個氈房開起牧家樂,還雇了四五個牧民幫忙打雜,每天按100元支付報酬。

牧區也時尚,包括網絡在內的現代設施極大改變了新疆牧區生產生活條件,也拓寬了牧民眼界。

努爾夏西的網名「綠水青山」,是在武漢上大學的兒子定的,牧家樂也是這個名。不過,她的兒子現在時常會驚呼:「媽媽,你的粉絲太多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a8dbfb9d2c022120c66d5fa8ffad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