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有出息的孩子,是許多家長的共同目標,這是因為在家長們眼裡,孩子有出息就等同於在未來能收穫幸福人生,可事實真的如此麼?
最近刷到一個短視頻,簡簡單單的用了一部電梯就闡述了人的一生,其中卻蘊含了培養孩子的真理。
在電梯的1樓,意味著出生,在父母的喜悅中,我們來到了這個世界上,與他們共同前行。
轉眼間,電梯來到了8樓,在這裡有嚴厲的老師:「你怎麼又遲到了?!」
從此,孩子的生活中多了學業,多了老師的存在。
電梯門再次閉上,這次來到了22樓。
老師完成了他的使命,這次加入孩子生命中的,是職場、加班、老闆...
27樓,孩子生命中的另一半到來了,並且對孩子承諾:「我會保護你一輩子!」,那個懵懂的孩子建立了自己的家庭。
30樓,孩子到了而立之年,他們迎來了自己的孩子。
53樓,孩子的孩子已然成年,他們選擇邁出這部擁擠的電梯,建立自己的家庭。
縱容再不捨得,但...孩子大了,有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生活,也理應有自己的空間。
53樓,老闆道了一句「辛苦了」,隨即也邁出了電梯,職場也離開了孩子的生活。
57樓,爸爸離開了;60樓,媽媽也離開了。人總逃不過生老病死。
本來擁擠的電梯,現在只剩下孩子和她的另一半,面對父母的離去,他們相擁而泣,同時也相互支撐。
到了77樓,孩子的另一半也走了,再也陪伴不了她。
電梯空蕩蕩的,只剩下孩子一個人。
相信類似內容的短劇,各位家長可能都看過,有人看出了悲傷,有人看出了憂愁,淅爸看出了...養育孩子的啟發:短劇中映射了孩子的一生。
其一、在家庭中,應該以夫妻關係為重
人的一生中,有兩段不分高下的親密關係:親子關係、夫妻關係。
在孩子成年之前,親子關係是孩子最重要的關係,其中會受到教育、職場的影響;在孩子成年之後,陪伴孩子剩餘的2/3人生的,是孩子的另一半,是屬於孩子的夫妻關係。
其二、親子關係,需要保持距離
在短劇中有一個細節:女孩婚後,父母並沒有放她離開;但女孩的孩子結婚後,女孩夫婦「放走」了自己的孩子。
在女孩的原生家庭中,父母和女孩始終黏在一起,這讓電梯在擠進了老師、老闆以及孩子的另一半之後,顯得異常擁擠。
在那個擁擠的空間裡,所有人都受到了影響:他們只要一動就會侵犯到其他人的空間;
在心理學上,這種緊緊相黏互相侵占對方空間的關係模式,成為拒絕分離。
其危害性是雙向的,父母把孩子當做自己的第一精神支撐,失去了孩子等於失去了人生的意義;而孩子則在被父母緊緊黏在一起的過程中,不斷錯過獨立的機會。
這種狀況就如分娩時的難產一般,孩子捨不得離開母親溫暖舒適的子宮,最終母子雙方都受到了生命的威脅。
而在女孩自己的家庭里,當孩子找到生命中的另一半之後,丈夫勸導她道「孩子大了」,讓女孩放手,讓孩子獨立。
在心理學上,這種相愛而又保持了距離的親密關係,稱為成熟分離,即關係親密的雙方之間有愛,而又明白對方是獨立的個體,需要獨立空間。
倘若此時孩子的另一半也進入了電梯,這承載了女孩一生的電梯,興許就會過載而崩潰,讓所有人都置於危險之中。
其三、再親密的親子關係,終將迎來分離
在電梯到達57樓、60樓的時候,即女孩到了57歲、60歲的時候,女孩的父母相繼離開了。電梯空蕩蕩的,只剩下了女孩的丈夫與之相伴。
再親密的親子關係,最終都逃不過自然規律,迎來分離的那一刻。
如果此時孩子並不懂得獨立,沒有找到人生的另一半,那麼接下來的日子她將與孤獨相伴。
在看完這部短劇之後,淅爸所想到的是,我們都在追求孩子有一個有出息的未來,但卻忽略了孩子更需要的是獲取幸福的能力。
淅爸有話說:與其與孩子緊緊黏在一起,甚至乎操控著孩子,不斷阻礙孩子成長獨立的道路,不如在孩子與我們相處的最關鍵的那1/3人生里,教會孩子獨立,放手讓孩子獨立,並教會孩子獲取幸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