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坐在路邊鼓掌的人,你甘心嗎?擺正心態,用持續努力逆轉

2019-10-24     蝶變盛夏

臨近期中考,隨著孩子每周功課測試成績公布,有一批家長的心情會表現得越來越凝重。並且,每一次家長會過後,則是這部分家長焦慮症集體並發的高峰時期。

相比較而言,假設一個班60個孩子,用考試成績排名,剔除排名前10和後5的孩子,處於中間排名孩子的家長,其心情估計大多數時候都如同過山車,上下波動,對孩子的學習成績喜憂參半、憂思重重。

我女兒隔壁班的班主任,管理班級孩子,基本採取「二八法則」,重點關注學習排名前10和後5的孩子,前五和後五的孩子組成同桌,再加上另外幾個孩子,長期坐在班級第一、二排,確保前十名保持穩定的學習優勢,也希望由此讓位列後五名的孩子,不要徹底掉隊,通過向成績優秀的孩子學習,讓自己學習成績有所提升。

由此可見,學習成績位於中游的孩子,在學校里是比較不受關注的一類人;如果孩子學習長期處於中游,那麼老師對孩子的關注度相對比較低,而這一類孩子在班級占大部分比例。這種情況就是引發學習成績處於中游孩子的家長,染上焦慮症的原因之一。那麼,學習成績處於中游的孩子,家長們到底要怎麼辦?

一、正確看待自己家的孩子

(一) 何為「坐在路邊鼓掌的人」?

《坐在路邊鼓掌的人》是台灣女作家劉繼榮的一篇博文,在這篇文章里,作者寫了她讀中學的女兒,在學校里成績一直中等,但卻被全班同學評為「最欣賞的同學」。理由是樂觀幽默、熱心助人、守信用、好相處等。她開玩笑地對女兒說:「你快要成為英雄了。」女兒卻認真地說:「我不想成為英雄,我想成為坐在路邊鼓掌的人。」

許多人因為讀到這篇博文,而在心裡產生了巨大的震撼。在2012年6月7日,這篇博文也成為浙江高考語文作文題目。

文中「女兒」的學習成績狀態是「中等生」,則我理解的「坐在路邊鼓掌的人」泛指學習成績中不溜秋、不太受老師和同學們關注、大部分不喜歡主動在「舞台」上展示自我的孩子。

(二) 學霸與普通人,智商的比拼?

1、 傳說中的「學霸」——別人家的孩子

有人說,學習是極少數人的狂歡,是大多數人的煎熬和焦慮,因而出現集體的自信缺失和個別人的出類拔萃,於是有了「學霸」這一稱號。

為什麼家長會後,一大群家長會集體並發「焦慮症」?因為孩子們學習成績的橫向比較,會讓家長的心態在瞬間受到一萬點的暴擊。

比如,上學期期末,我去參加孩子的家長會。老師在家長會上通報了初一年級整體考試情況、班級考試情況,班級在年級各科排名,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等。

特別舉例講了同一年級別班一個男生,早已學完初中、高中的數學課內容,目前在學習微積分,數學競賽那麼有難度的題,滿分120分,他都能考117分;另外一個女生,英語考試120分滿分題,她考試從沒有低於117分,因為她已經考過了雅思和托福……

諸如此類的學霸案例,正可謂沒有比較,沒有傷害;而有些家長的心,也在孩子學習成績的比較中,逐漸失衡,日漸焦灼。

2.高智商的孩子是極少數

很多家長內心裡認定,學習成績的好壞主要受智商的影響,那些學習成績好,學習得又很輕鬆的孩子,是因為孩子智商本來就高。但是,教育專家研究表明,人的智商確實是有區別,我們的身邊確實存在智商特別高的學生,但這樣的孩子數量是極少的。

普通人的智商一般在90-100,如果超過130就屬於智力超常的學生,倘若能達到160就屬於天才級別的學生了。反之,如果智商低於90,則屬於弱智。

有專家在對我們身邊的人群進行智商統計後得出結論,智商低於90和高於130的學生,比例僅占2%,這也意味著,每一百位孩子中真正超高智商的天才型學生大概僅有1名左右,數量是極少的。

3.學霸與普通人的差異不在於智商

由此也有人總結:「學霸」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特徵在於他們擁有讓人驚羨的學習成績,通常能長久占據在成績榜頂尖位置。當然,能達到這個境界甚至高於這個境界的還有另一類物種——學神,學神就屬於那1%不到的人。

區分「學霸」與「學神」的明顯特徵在於,學霸往往也需要付出不亞於常人的努力來獲取優異的成績。因此,「學霸」與「普通人」的差異,並非智商,之所以學習成績優異,是因為,真正對成績影響較大的因素是: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努力程度和心理狀態。

(三)學習成績中游的孩子,不一定就是「坐在路邊鼓掌的人」

1、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不要給孩子設限

人生過程很漫長,無論是小升初、中考、高考,亦或是其他各種各樣考試,考試成績只不過是人生旅途中的各種節點,孩子的未來有無限多種的可能性。

無論孩子現在處於何種狀態,家長一定要明白,孩子才是自身人生旅途的主人,家長能做的只是指引者、助力者,最後怎麼走,還是要靠他(她)自己。因此,家長一定不要去設定孩子的人生,也不要隨意預言孩子的未來。

2、 每個孩子都有閃光點

在學習上,付出了、努力了,並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能在學業上出類拔萃,但是每一個孩子一定都有他自己的閃光點。如同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說過的,「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人也一樣,每一個孩子都與眾不同。

因此,對於學習成績處於中下游的孩子,在其求學的路上,肯定會經歷很痛苦的心理過程,作為家長,我們要引導孩子理性認識自己所處的狀態,不但家長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更重要的是家長要啟發孩子發現自己的優勢,引導孩子肯定自身獨有的天賦,並幫助孩子根據自己的個性、意志、興趣,找到適合自己的路。

3、學習成績中游的孩子,可以自由選擇是否成為「坐在路邊鼓掌的人」

學習成績處於中游的孩子,並非這一輩子大機率就是扮演「坐在路邊鼓掌的人」這樣的角色。這並不是一個必然的結果,這只是孩子的一種選擇。正如《坐在路邊鼓掌的人》一文中的女兒,她從內心裡選擇不願意做英雄,只想成為「坐在路邊鼓掌的人」。

在人生中,很多事情都是相對的。可能在某一方面,我們是「坐在路邊鼓掌的人」,為同學、為同伴、為隊友歡呼,為英雄喝彩;但有可能在自己擅長的另一面,我們自己就是舞台上的明星或者競爭場上的主力選手,那時我們就成為別人眼中的「英雄」。

而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我們也有可能一段時期是「坐在路邊鼓掌的人」,一段時期我們必須逼自己成為「英雄」去努力拚搏。這一切都是在於自己的選擇。

因此,學習成績中游的孩子,一定不要因自己只能成為「坐在路邊鼓掌的人」,而讓這個理由成為自己懶惰的藉口。像電影中小哪吒一樣,要堅定地對自己說,「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只有我自己說了算!」

對於每一個人而言,我們的命運由自己掌控,我們可以選擇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二、擺正心態,我們要做不慌不忙的家長

(一)坦然接受現狀,「平凡」是大機率

梁曉聲曾在網絡發出詢問:「做一個平凡普通人,有那麼令人沮喪麼?」事實就是,世界上99%的人可能會平凡地度過一生。

我們家長需要承認一個事實,我們大部分人都是平凡人,接受自己是平凡人,那麼推己及人,要接受自己的孩子在未來和自己一樣,從大機率來說,也是一個平凡人。

周國平說:「人生有三次成長:一是發現自己不再是世界的中心的時候,二是發現再怎麼努力也無能為力的時候;三是接受自己的平凡並去享受平凡的時候。」有時候接受平凡,有可能比超越平凡更重要。

意識到孩子的平凡,我們家長才能正確認識孩子,真正理解孩子。從而不要把過高的希望,寄期望於孩子身上,不要企圖讓孩子實現家長的夢想,從而避免讓孩子不堪重負。

(二)告訴孩子,努力的現實意義

前幾天在頭條上,看到一個把中不溜秋孩子培養得考進紐約大學的孩子爸爸所寫的文章,詳細講述了孩子在小學時期學習成績長期處於中游水平,但中學以後孩子通過努力,成功考入紐約大學的真實故事。這個事例,很清楚明白地告訴我們,努力才能有收穫的現實意義。

現階段孩子努力的重點在於讀書。

龍應台給兒子的信里,闡述了讀書的意義在於: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讓孩子明白,「努力」的現實意義就在於:讓孩子長大後擁有選擇的權利,在人生中擁有成就感和尊嚴。

(三)持續努力的力量

所謂人生,歸根到底,就是「一瞬間、一瞬間持續的積累」,如此而已。將努力變為「持續的力量」,就能讓你這個「平凡的人」變為「非凡的人」,你就會具有強大的力量。——稻盛和夫《干法》

讓中國幾代人為之驕傲的網球女王——李娜,她在網壇取得的成就,讓自身的冠軍光環熠熠生輝。她在一次接受採訪中談到自己的日常生活狀態:無休止的練球。每天練球要打爛幾十個球。同一個動作,反覆練習,夜以繼日,無休無止。這種生活不僅僅是平凡,簡直是枯燥乏味。

菲爾普斯22枚金牌、27枚獎牌永載奧林匹克史冊,被喻為游泳的「神」。他是如何創造了神一般的奇蹟?據報道,菲爾普斯平均每周的訓練量是85000-90000米,在備戰巴西里約的奧運會時,他一周的訓練量超過10萬米。據說一年365天,他只休息了三個下午。應該就是這樣持續的努力,才讓他能夠站到世界最高的領獎台,被世界關注和尊重。

不僅僅是李娜和菲爾普斯,幾乎所有的奧運冠軍都是相同的經歷。也不僅僅是奧運冠軍,幾乎所有不平凡的人,人生中99%的時間都在經歷平凡與枯燥的煎熬。

李娜以及其他不平凡之人,他們原本和我們本質是一樣的,都是平凡的人。但他們雖然平凡但絕不甘於平庸。他們通過持續努力的力量,把自己從「平凡的人」變成了「非凡的人」。

我們家長可以引導孩子,讓孩子真正明白,作為平凡人,雖然可以無過人之才,可以默默無聞,但不能沒有自己人生的理想與追求,更不能消極悲觀、無所作為。通過持續的努力,平凡人也可以朝自己的夢想邁進,奮鬥過程中自然會有所收穫。

(四)賞識孩子,陪伴孩子共同成長

要學會撇開學習成績,準確全面地評估孩子的優缺點,學會賞識孩子,對孩子要有真正的愛心,父母才能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無論他是不是最優秀的,家長始終能找到孩子的與眾不同,看見同別的孩子相比,自己孩子的長處,這樣父母才會發自內心地認為自己的孩子是優秀的,把讚美留給自己家孩子,讓孩子在父母賞識的眼光中成長。

踐行周宏老師的賞識教育,我們家長要學會賞識孩子,需重點做以下三個方面:

1、相信孩子(重點是三個「相信」)

第一個相信:我們要相信每個孩子都願意通過努力來綻放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好。

第二個相信:我們要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有他天才的那一面,只是你沒有發現而已。

第三個相信:我們要相信每一個孩子都可以透過學習得到成長。

2、 引導孩子發現自己的天賦

推薦一部電影,叫《地球上的星星》,是電影故事講的是印度一個八歲男孩伊夏,他是成年人眼中的問題兒童,學習成績不好,在班上的排名靠後, 腦子裡還充滿了各種匪夷所思的鬼點子,在又一次闖下大禍後,忍無可忍的父母將他送往了寄宿學校。在這所學校,一位名叫尼克(阿米爾·汗 Aamir Khan 飾)的美術老師走進了他的生活。

他發現伊夏跟他小時候一樣有著嚴重的讀寫障礙。他決定幫助這個孩子。尼克老師來到伊夏家裡,他向伊夏父母詳細解釋了何為讀寫障礙,也了解到伊夏在繪畫方面的天賦。最後的在他的悉心培養下,伊夏全方位取得進步,並在之後的繪畫比賽上,伊夏的作品成功入選畫冊並被作為畫冊封面,伊夏克服了心裡的自卑和恐懼,成為和身邊的孩子一樣的人。

因此,每一個孩子都有與身俱來的天賦,關鍵在於我們要善於發現孩子最天才的那一面,並引導孩子發現和肯定自己的天賦。一定不要埋沒了孩子天才的那一面,並且一定不能以我們家長的眼光去審視,單方面要求希望孩子要達成什麼樣子?其實我們從內心真正接納孩子,啟發孩子最天才的那面,才是對孩子最大的鼓勵。

3、讓孩子不斷體驗到成功的感覺

在家庭教育中,鼓勵孩子努力嘗試各種小事,不斷體驗到成功的感覺。比如孩子持續一個小時在讀書,家長可以及時鼓勵孩子,表揚孩子做事情很專注;比如孩子和同學出去玩,買東西時貨比三家選擇買便宜的東西,回家後帶了多少錢、使用了多少、剩下多少錢都在筆記本上做了登記,則可以及時表揚孩子,表揚他從小就有理財意識。

三、持續努力,實現逆轉的路徑

(一) 逆轉的概念及逆轉的可能性

「逆轉」一詞的解釋是:向相反的方向轉變。而《逆轉》是《紐約客》怪才格拉德威爾的一本書。 與他的經典著作《異類》關注成功人士的「隱性優勢和非凡的機會」不同,他在新著《逆轉》中,核心觀點非常明確:「隨著環境變化,有些劣勢可以轉化為優勢,有些旁人看來的優勢其實是劣勢。掌握了「以弱勝強」的內在邏輯,歷史書上的故事就可以被複製。」

格拉德威爾用嶄新的眼光審視眾多以弱勝強的故事,向弱勢群體和不適應生活的人展示取勝的原因和方法,特別是在與強者的對決中。從而讓我們重新思考:能力與弱點的真正內涵,啟發我們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審視自己,認識他人,從而以弱取勝,甚至超越強者。

書中列舉了大量成功人士案例,但在我看來,作者更多是通過這些故事給予我們走出逆境的勇氣和信心,而沒有教我們怎樣走出逆境的方法。

因此正如成績位中游的孩子,目前想改變現狀,首先需要孩子努力做到「理智和堅持」:理智,是為了在「揚長避短」還是「取長補短」間做出選擇;堅持是為了奔赴最終目的地,而格拉德威所講的故事,就是堅持下去的信念。

(二) 培養孩子構建成長型思維模式

1、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的區別

史丹福大學的卡羅爾·德韋克教授對人們的思維方式進行了研究,這項研究摘獲一丹教育研究獎。德韋克提出了人的思維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成長型思維,一種是固定型思維。

「固定思維」的孩子往往害怕失敗,擔心自己看起來不那麼聰明、比較笨,而拒絕接受挑戰、面對困難,由此他們的發展潛力會受到限制。

「成長型思維」的孩子則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改變智商和能力,相信自己的潛力是未知的,困難和失敗只是幫助自己進步的挑戰,他們對學習充滿熱情。而且當孩子每一次突破自己的「舒適區」去學習新知識、迎接新挑戰時,大腦中的神經元會形成新的、強有力的聯結,長久下去,他們變得越來越聰明。

比如:當遇到考試沒考好時,固定型思維的孩子會想:「我沒有這方面的天賦,我也沒辦法。」 成長型思維的孩子遇到同樣的考砸的情況時,他們會想:「這是一次成長的機會,說明我還有提升的空間,找到不會的知識點補充學習,下次一定能考好。」

最終,德韋克教授得出結論:成長型思維模式不但決定了孩子面對困難和挑戰的積極態度,還將通過激發更活躍的大腦活動,提高孩子的智商。

並且德韋克教授的研究結果證實,一個人的思維模式是可以改變的。或者說,成長型思維模式是可以教育和培養的。

2. 如何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

德韋克教授給出很簡單的方法:不困難,一些很小的干預,能產生塑造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作用。比如,更加明智地表揚孩子,不要表揚孩子的智力或能力,不要給孩子貼標籤。

孩子的表揚一定要具體明確,要表揚過程而不是結果,比如他的努力、專注、堅持、創意、策略等等。

另外可以引導孩子將成長型思維的話語融入生活。比如當孩子在抱怨事情太難、自己能力不夠、學不會搞不懂、想要放棄時,提醒他,換個思維模式,換個說法。

常用正面的、積極的語言,會持續影響到孩子的原有思維習慣,這就是播種行為,收穫習慣。

(三) 借鑑學霸的學習方法,總結完善自己的學習方法,持續努力

1、明確目標、制定計劃、有效執行

長計劃,短安排。學習要有學習計劃,有目的性的學習,才能激發學習動力。學霸一般都目標明確,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不盲目跟風。並且學霸的日常學習,每天會依據學習事項的輕重緩急,提前制定好學習計劃,除了學習,還科學安排一些體育活動等,以實現達到較高的學習效率。

自己定的計劃一定要按時完成,另外也要充分的估計到自己的實際,不要訂立超過自己能力的目標,這樣不但完成不了任務,而且容易使人灰心,以至產生消極的情緒。

2、找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學霸並不一定比我們聰明,而是有一套適合自己學習的方法。當然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是需要通過不斷嘗試與實驗得來的,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方法,學起來自然容易輕鬆。並且自己已經形成的學習方法,還需要與時俱進,不斷總結和完善。

3、 掌握學習的「預習、學習、複習、反覆練習」四部曲

(1)提前預習,不預習課堂懂的在50%至60%左右,而預習後懂的則能在80%至90%左右。

(2)上課抓重點,聽課是學習的重中之重,認真聽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課後複習,有效複習的核心是做到四個字:想、查、看、寫。

(4)反覆練習。

俗話說: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學霸雖然在人前風光,在人後必定下了苦工。學霸之所以能保持學習成績優秀,在於其孜孜不倦的勤奮。有效的做題,了解出題者的意圖,反覆訓練,才能做到不輕易丟分。

另外,學霸的勤奮練習,並不重視數量而特別重視效率,做完題之後一定要思考這道題考的是哪個或哪些知識點,自己是否已經掌握了,掌握了就沒必要再做很多這種類型的題了,沒掌握的話就再練一些直到自己以後一見到這一類型的題就能很快解決。

4、 除了複習,還要學會總結

我陪女兒聽過一個哈佛大學的學生介紹自己在中學時學習方法,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自己學會總結,包括日總結、周總結、月總結。他在經驗介紹的時候,說過輔導自己表妹學習數學的案例。他表妹的數學筆記記得非常好,但是考試成績就是不好,他詢問了表妹的學習方法後,指出了她學習的問題。

雖然她數學筆記記得很完整,但是沒有通過課後的複習總結把老師教授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因而考試時,自然而然無法實現舉一反三,題目一旦變化條件,題就解不出來了。因為知識沒有通過自己的消化吸收,自然無法靈活運用。

因此學習一定要學會總結。並且,懂得總結的同時,還要不怕失敗。失敗乃成功之母,成功是建立在失敗的基礎之上。有失敗就有經驗,有經驗就有總結,有總結就成就了自己。

5、學會「自學」

(1)培養求知慾,主動自學課本知識

學霸的學習喜歡自主超前學習,走在大多數同學前面,做什麼事都先人一步,最後成績也就高人一步。學霸們自學能力很強,除了課前會主動預習以外,一般在開學前都會提前把半個學期的知識提前預習完,這樣也就比其他同學領先了半個學期,這也學霸們最常用的一種高效學習方法。

(2)獨立思考、善於思考

獨立思考能力很重要。早在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就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意思:只知道學習,卻不知道思考,到頭來等於白學),可見思考的重要性。思考是人們掌握以往的知識,發現新的問題,掌握規律的必然途徑。在學習上,思考問題的根本目的是: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要學會思考性學習。

(3)遵循興趣定律,喜歡自學

不是因為對一個問題感興趣才去學習,而是在學習中越學越感興趣。找到自學的樂趣,學習才更具有主動性,效果也更好。

總之,學習成績處於中游的孩子的家長們,我們一定要擺正心態,坦然接受現狀,和孩子一起分析情況,揚長避短。我們要踐行賞識教育,引導孩子發現和正視自己的天賦,讓孩子明白讀書的意義,懂得持續的努力能讓自己有所收穫,並引導孩子構建成長型思維,學習學霸的學習方法,形成自己的有效學習模式,最重要的是持續不斷地努力。

即使孩子是平凡的普通人,即使持續的努力也許短期之內並沒有發生逆轉,我們暫時無法預知長期的持續努力會有什麼樣的結果,無論情況怎樣,他(她)依然是我們眼裡最愛的、最可愛的孩子,讓我們用愛陪伴孩子成長。


我是盛夏,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蝶變盛夏」,關注親子關係,致力於女性自我成長,共同蛻變與閃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DHeI24BMH2_cNUgm1f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