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生子女孤單缺伴?送他一個寵物朋友,用溫情治癒他

2019-10-15     蝶變盛夏

同事家養著一隻灰色的英國短毛貓,是折耳貓。這隻小貓是他家兒子初一時要求養的。小升初結束的暑假裡,他兒子和幾個小夥伴去花鳥市場玩,他兒子在一家貓舍一眼相中這隻小貓,越看越喜歡,就和小夥伴說,想和父母說養這隻小貓。

小夥伴七嘴八舌的議論,其中一人說,「你家爸媽是不會讓你養的,他們的說詞都是:過一段時間再說,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他兒子回家後,和他提了養貓的事情,他正準備回答:「你剛上初中,需要適應初中學習和生活節奏,養貓的事情過段時間再說……」,這話都還沒說出口,他兒子已經幫他把話回答了七八成,問他,「你準備告訴我,過段時間再說,是吧?」

同事說他自己,當時只覺啞口無言,孩子已經太清楚家長的套路,再不給他養個寵物,估計以後也沒有機會了。之後,他和孩子媽媽商量了好半天,第二天帶兒子去把小貓領回了家。

好多孩子都喜歡小動物,但是願意給孩子養寵物的家長並不多。我們來分析一下,孩子為什麼喜歡小動物?家長不給孩子養寵物,顧慮是什麼?給孩子養寵物有什麼好處?怎麼樣給孩子養寵物?需要注意些什麼?讓我們慢慢道來。

一、孩子為什麼喜歡小動物?

(一) 孩子的童心天然喜歡親近小動物。

小孩子一般都心地善良、純潔天真,整個世界對於他們而言,都是充滿未知的,他們對一切事物充滿好奇。大人帶著孩子接觸小動物時,是基本帶著引導性的、喜歡的情緒,因此孩子看到小動物就會特別激動和喜歡,願意和小動物交流,喜歡親近小動物。

(二) 在孩子眼中,自己和小動物處於平等的位置。

孩子和大人在一起的時候,處於弱勢地位,屬於受大人保護,並且要聽大人話的角色,這種時候,孩子是被動聽指令的。但是孩子從內心覺得,小動物也處於弱勢地位,和自己是處於平等的位置。

因此孩子一見到小動物就充滿保護欲,並且他可以對小動物自由發出指令,並能和小動物自主交流,符合孩子的自我意識的覺醒,因此小孩子喜歡和小動物在一起,這是天性和本能。

(三) 孩子受到環境的影響,自然而然喜歡小動物。

孩子從嬰兒時期開始,很多孩子的衣服上、餐具上、床單被套上,都是可愛的卡通動物圖案,甚至遊樂場、商場、幼兒園裡都有小動物主題造型,因此孩子也會受到影響,自然而然願意親近小動物。

二、家長不給孩子養寵物的原因

(一) 嫌棄小動物不幹凈、身上細菌多。

家長普遍害怕小動物攜帶傳染病,從而引發孩子的疾病。寵物畢竟是屬於動物類,動物是很多疾病的攜帶者,會傳染給人。寵物可能傳染給人類的疾病,主要包含5種:

1. 狂犬病。狂犬病是危害是最大的,這種傳染病通常是存在於狗的神經組織和唾液中的病毒。據統計,狂犬病的來源70%是狗,20%是貓。凡是哺乳動物,包括人都可能會被傳染。

2. 皮癬。這種皮膚癬在小動物的身上表現嚴重時,會出現環形掉毛,皮膚變薄,瘙癢嚴重。但是,這種病一旦傳染給人,人的皮膚變化非常明顯。這是貓狗攜帶的一種真菌,傳染性比較強。當然,這種真菌感染的皮癬是可以治癒的,但是治療之後皮膚會留下疤痕。

3. 寄生蟲病。貓狗的身體里有蛔蟲、絛蟲、鉤蟲、滴蟲這些寄生蟲,這些寄生蟲都有可能通過家養寵物而傳染給人。

4. 弓形蟲。弓形蟲病是由寄生在狗貓身體里的弓形蟲引起的,懷孕的人、免疫力差的人都不能接觸。如果懷孕的人接觸,有可能導致流產或是胎兒先天畸形等。

5. 貓抓病。貓抓病是人被貓爪抓傷後,貓身上的病毒侵入人體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臨床上的表現呈現多樣化,主要引起人的局部皮膚損傷,如果嚴重的話會引發淋巴結腫大。

這就是很多家長不願意給孩子養寵物的第一個原因,擔心養寵物,孩子沒法有效抵禦小動物身上攜帶的多種疾病。

(二)擔心孩子養寵物是「三分鐘熱度」

孩子想要養小動物,小動物是一個小生命,充滿靈性;如果讓它成為家庭成員,必須有始有終,不能像對待玩具一樣喜新厭舊。很多孩子,考慮問題也很稚嫩、淺顯,做事情容易出現「三分鐘熱度」。

比如,我有個朋友家的孩子,讀小學三年級,有一天在市場上看見一隻蝴蝶犬,很可愛,於是非要媽媽買下來;但是因為小狗還太小,每個晚上都會不停地叫,要喝奶,要有人陪著,那個孩子陪伴小狗一周,每天晚上都睡不好,一周後主動和家長說,不養小狗了,於是朋友又把這隻小狗賣回給賣小狗的店家。

因此家長不給孩子養寵物的第二大原因就是:擔心孩子只看到了養寵物帶來的一時快樂,而不明白要為小動物付出很多。比如,孩子不會想到,養寵物,意味著對寵物要承擔很大的責任心,要給它喂食,教它上廁所,幫它清理糞便,幫它洗澡,掉毛期時還要勤打掃家裡衛生等等。

(三)擔心孩子養成及時滿足的習慣

因為小動物被人類馴化的時間比較長了,只要孩子隨便一逗弄,小動物就會給出及時的反饋,比如小狗會搖尾巴,跳躍上撲、舔臉、舔手等,這種就屬於小動物給孩子帶來的及時反饋,使孩子立刻就能獲得滿足感和愉悅感。

如今社會,可稱之為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人們很容易獲得信息的及時反饋,而延遲孩子的滿足感,讓孩子學會等待,培養孩子的忍耐力是很重要的事情。

(四)擔心孩子玩物喪志,影響學習

家長擔心孩子養了小寵物以後,每天放學後就是想著和小動物玩,玩個不停,自己的學習也不專心了,導致「玩物喪志」,從而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

三、養寵物的好處

(一) 小動物能從心靈上陪伴孩子,讓孩子更具愛心,並善於表達愛

孩子在與寵物的相處過程中,從情感上是把寵物當成自己的兄弟姐妹,會不由自主給予寵物很多呵護,漸漸的孩子會比普通的小朋友更具有愛心。

現代家庭里的孩子,大多是家裡生活不能自理的「少爺」和「小姐」,不善於關心和體貼家人。通過照顧家裡的寵物,他們學會充分表達自己的關愛之情,並且學會關注身邊需要幫助的人,及時給予別人幫助。

(二) 小動物能成為孩子最真誠的夥伴,有益孩子身心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絕大多數的家長需要朝九晚五的上班,對孩子的陪伴較少,孩子上幼兒園以後,每天放學回家,要麼面對老人,要麼就是自己獨處。

孩子和老人無法隨心所欲地玩,因為孩子好動,大部分老人在運動方面沒法跟得上孩子的節奏;如果是獨生子女,那就更是孤單,沒有朝夕相處的、情感有所寄託的夥伴。

寵物的出現,剛好可以填補孩子的感情空白,找到可以一起不停歇玩鬧的夥伴。日常生活中,孩子無論遇到任何煩煩惱,也可以無拘無束地向寵物傾訴,不用憋在心底,孩子的感情得到充分宣洩,有助於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實際生活中,寵物對於孩子的意義還有更多很多。比如,寵物還可以幫助孩子結交新的朋友,成為良好的社交催化劑。孩子們更願意跟正在與寵物玩耍的孩子打招呼交朋友,寵物會成為他們之間友誼的橋樑。

澳大利亞大學副教授Lisa Wood說,寵物似乎正變成社會交往和友誼形成的一個重要因素,當然了,這不僅僅說的是小貓或者小狗,其他任何寵物,包括兔子和蛇都有可能成為我們社交中良好的共同話題。

(三)小動物能讓孩子增強責任感,讓孩子更加具有耐心

寵物由孩子全權照顧,能更好的讓孩子樹立責任感。從一開始,就要讓孩子明白,他要對寵物的一切負責,比如,他要負責飼養寵物,給寵物定時喂食;他要負責清理寵物的衛生,需要清理寵物的糞便、確保寵物窩的整潔,逐步讓孩子獨立完成一切,從而培養他們的責任感。

從小樹立責任感,現在對寵物負責任,長大才會對自己和其他人負責。而且,孩子每天和寵物玩耍,如果寵物是狗的話,需要遛狗,可以增加了孩子的運動量;如果寵物是貓的話,也會和小貓玩鬧,對孩子的身體也會好的影響。

如果孩子養了寵物,父母還可以引導孩子「以小動物為鑑」。比如,當狗狗發怒了,可以讓孩子觀察,並鼓勵孩子說出狗狗發怒的理由,甚至還可以通過「換位法」幫助孩子思考,「如果我是狗狗,當食物被搶了,我應該怎麼做?」這一做法,不僅有助於孩子學習認識情緒,還能幫助孩子學習情緒自省,最終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好脾性。

孩子和寵物的相處過程中,相互之間的交流,需要時間的沉澱,才能形成比較好的溝通模式,所以家長擔心的孩子容易養成及時滿足的習慣,其實那個只是很小的一個方面;孩子和寵物相伴成長,相互也會有磕磕絆絆,一路長大,對於寵物應該是越來越有耐心,從而孩子性格能形成比較好的耐性。

(四)讓孩子充滿自信,提升孩子的自我滿足感

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長以大人口吻自居,不給孩子表達機會,慢慢的孩子便會不自信。而性格比較內向、比較自卑的孩子,很容易出現不善於跟其他孩子交往的情況。但在飼養寵物的過程中,孩子會發現他被寵物需要,他可以為寵物做很多事情,寵物也很依賴他,這樣可以大大提升了孩子的自我滿足感。

另外,孩子對寵物往往更加願意敞開心扉,因為寵物從來不在乎孩子犯錯誤,也不會在意孩子在他們面前犯傻。孩子在寵物面前不用掩飾自己,可以毫不猶豫地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看法,長此以往,對樹立孩子的自信心有很大的幫助。

(五)讓孩子學會珍惜,讓寵物成為孩子永遠的朋友

我女兒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們給她養過一對虎皮鸚鵡,每天晚上兩隻鸚鵡在籠子裡頭靠頭的睡覺,女兒每次看到都對我說,「媽媽,我一見到它們這樣頭挨著頭睡覺,我就覺得好溫暖。」後來,一天晚上,小雄鸚鵡把籠子的門啄開一點,鑽出去飛走了;小雌鸚鵡獨自在籠子,第二天就拚命大叫,從早上就沒停歇過,後來到傍晚時分,小雄鸚鵡居然自己飛回到了陽台上,孩子爺爺把它捉住,放入了籠子;誰知再過了幾天,兩隻都鳥飛走了。

女兒沒有傷心,她很珍惜和鳥兒相處的近一年的快樂時光,她看到了兩隻鳥兒的相親相愛,深深感受到鳥兒彼此之間的情真意切,她告訴我她很感動,她覺得這兩隻鳥兒真是不可思議。她甚至覺得,她們既然要飛走,肯定是渴望自由,希望它們能在野外過得無憂無慮。

所以說,孩子養寵物,能讓孩子深刻感受愛,學會尊重生命並且珍惜生命。這種珍惜會「泛化」,孩子能把珍惜轉移到對生活和身邊的人身上。懂得珍惜,是一種很珍貴的品德。

四、養寵物需要注意的事項

(一) 根據家庭環境選擇合適的寵物

如果家庭的房子不夠大,建議不要選擇大型犬類的寵物。我同事養了一隻哈士奇,體型大,性格活潑,且很調皮,高興或不高興的時候,都喜歡把房間弄得亂七八糟的。因此,一定要選擇自己家庭環境適合養的寵物。比如,我另外一個同事,她們家養的寵物是蜥蜴。

(二) 給寵物定時清潔,定期打預防針

1. 養寵物對孩子呼吸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是有好處的。

2010年英國的一項研究表明:有狗的孩子平均要比沒有狗的孩子多出至少11分鐘的鍛鍊時間。而2012年美國兒科學會研究發現,與貓和狗接觸越早的兒童更健康,呼吸感染和耳部感染更少。即便發生感染,治療起來,也比沒有寵物的家庭更快痊癒。有趣的是,在今年(2018年),中國的學者們得出了同樣的結論。

2. 家長最擔心的小動物攜帶各種疾病的問題,需要每年定期給小動物打疫苗來預防。

(1)首先要確保寵物的來源,是正規渠道,比如貓咪滿3個月就要注射第一針疫苗,如果已經你們家買到的貓咪已經3個月以上的,應該已經打過疫苗,需賣家提供打針的證明,從而確保貓咪健康。如果是小狗,第一針狂犬疫苗也應該在狗狗三個月以後再進行注射疫苗。

(2)寵物如果剛到新環境,一定不要著急去打,觀察幾天後去醫院做個檢查,再打疫苗。如果打了疫苗,一定要多關注狗狗的日常表現,有沒有不想吃飯,或者沒心情和你玩耍。沒平常那麼活潑了,一定要及時帶狗狗去檢查身體。

(3)如果你是撿的流浪狗,一定要做完檢查再決定要不要注射疫苗,因為這種狗狗身上很可能已經感染了什麼病毒,這個時候如果給狗狗注射疫苗不僅會傷害到狗狗,還沒有任何效果。

(4)不管是孩子養的是任何寵物,請定期帶小動物到動物醫院,謹遵醫囑,定期體檢,確保寵物的健康狀態。

3.定時給寵物和它的小窩做清潔,並定時洗澡和驅蟲。平日裡,寵物身上有可能攜帶有細菌和寄生蟲,如果沒有給寵物按時洗澡和驅蟲,人和寵物在長時間接觸後,這些細菌和寄生蟲會慢慢侵入人體,導致人體患病,影響身體健康。

另外,孩子和寵物相處時,記得勤洗手,多注意個人衛生,不要和寵物過分親密就可以了。

(三)可以按照醫生或者賣家的建議喂養寵物。

現在的家庭小動物,一般都有專門配備的糧食,具備各種營養成分,建議不要隨意給寵物喂食,儘量給它們吃專門的糧食,比如狗糧、貓糧。

總之,寵物就像朋友一樣,能給孩子帶來無限的溫情與陪伴,如果孩子有意願養一隻小動物,請家長一定慎重考慮,儘量滿足孩子的心愿。讓小動物與孩子相伴成長,懂得愛,善於愛,會表達愛,長大後,才容易真正地能得到愛。

(文中部分圖是網絡找圖,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我是盛夏,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蝶變盛夏」,關注親子關係,致力於女性自我成長,共同蛻變與閃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8L86G0BMH2_cNUgqJ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