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大家都聽到過這樣一句話:「巧妙地花一筆錢和掙到這筆錢一樣困難。」這句話出自我們都很熟悉的比爾蓋茨之口,說起比爾蓋茨,大家都知道他連續多年登頂全球富豪榜榜首,他也可以說是當今財富排名前幾的人之一也不為過。我們根據《2018胡潤全球富豪榜》可以知道,當時的他擁有著5700億元人民幣的資產。
5700億人民幣在手,你會如何去花呢?我覺得我可能會在全世界購置我自己的房產,到一個地方自己就能夠擁有一個落腳點,然後找一份相對清閒的工作,還可以隨時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去做自己一直想做而未能做的事情…你看我們一下子就能夠說出這麼多用錢的方式,但是他卻說巧妙地花一筆錢很難?
我們回看剛剛自己的花錢其實更多地偏向消費方向,如果這樣下去會坐吃山空,而《學會花錢》這本書,就給予了我全新的啟示,
聽書名就知道,它就是想要幫我們解決如何花錢這項難題。它是由日本作者野口真人編寫,說起野口真人,真的可以說是一位金融界大佬,從畢業後就在金融界摸爬滾打,就職過 摩根大通、高盛等世界知名金融機構,後來在日本也擁有了自己的諮詢公司,對金融學就這自己獨特的思考和想法,基於自己的知識和經驗,他將金融和身邊常見的小時相互融合,讓我們能夠深入淺出地理解金融知識。
今天我就來和大家分享下,我看完《學會花錢》後的幾點感想:
很多人就知道花錢,但是他們卻不知道,花錢也分類型。作者就把花錢分成3種類型,接下來我們一一去品鑑下。
第一種花錢類型是消費型,消費通俗點說就是滿足自己的慾望而花錢,比如我們日常的吃喝,比如為了變美購買化妝品和護膚品,比如說為了滿足我們自己的精神需求購買遊戲裝備點卡等等,這些源於慾望的花錢行為我們稱之為消費。
第二種就是投資,顧名思義,就是你針對某一事物投入了時間和金錢,未來他能夠為你帶來遠大於投入的回報,比如說我們現在花時間考取的證書,這些都能夠為我們的升職加薪提供有效助力;再比如你如果是想要俘獲男神/女神的心,那麼我們就需要投入去購買護膚品、化妝品,還有健身,讓對方能夠被你吸引,從而獲得機會。
第三種就是所謂的就是投機,比如買彩票,期望著中幾百萬的大獎,比如在股市裡面買漲殺跌,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投機的例子。
看例子有人會說,消費還是投資很難去界定,同時也覺得投資與投機其實也不太容易區分。
事實上確實是這樣,消費和投資之間的界限甚至有些模糊,因為很多時候慾望消費和投資在於我們的目的不同,如果只是單純的取悅自己的話,就是消費,如果是想要通過變漂亮來獲得回報的話,那就是投資。
投資是只要我們付出,雖然可能會比較小,但是一定會有回報,而投機更像是打賭,就是說投機可能會獲得回報,也可能沒有回報甚至虧損,主要還是看運氣
但我們考慮買一個東西或者服務的時候,我們肯定會思考,這個東西是不是對得起他的價格,只有我們覺得不錯的,我們才會為他付費,但是事實上,很多事情並沒有辦法直接界定,那麼我們要如何判斷它是不是值得。
針對消費來說,花錢其實就是為了能夠獲得內心的滿足,而這種滿足的感覺,他是有著不一樣的程度的,這種情感上的滿足程度,在經濟學裡成為效用,而且一個相同的物品在不同人的感官下,他會出現不同的情況,正所謂」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一個你非常喜歡的東西在別人的眼裡可能一文不值,所以在你這裡是高效用的產品,才別人那邊不過是個低效用的物件。而且人們對於物品有著「邊際效用遞減規律」,比如喜歡吃巧克力的人,每天一日三餐的吃,他也會覺得齁得慌,所以漸漸地,效用的程度也就一點點的下降了。
所以界定消費花得值不值得,完全根據自己的內心來判斷就可以了,也就是所謂的」一切憑心「。
投資值不值得呢?作者在書中把經濟比作一個生命體,他指出血液只有流動起來,經濟才能健康生長。當你要進行一項投資時,首先要判斷它在未來給你帶來現金流量的變動情況。現金並不能創造財富,但是現金流量可以創造源源不斷的財富,因此,現金流量的創造能力是幫你做出投資決策的另一個標準。我們在考慮投資時,我們要做的就是學會根據未來現金流量的變化情況來做出決策,也可以考察一個事物創造現金流量的能力,來判斷要不要做這筆投資。
正所謂「小賭怡情,大賭傷身」,在投機的時候,我們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學會及時止損,適可而止,我們很難去評判他是不是值得去做,我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防止自己沉迷其中,不斷地陷進去。
《學會花錢》教會了我們該如何合理花錢,是讓錢越花越多。畢竟不管增加的是真實的貨幣,還是我們內心的滿足感,這些都是我們寶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