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擺脫刻板印象對我們的影響?三個方法幫到你

2022-02-06   光醬語言研究所

原標題:如何擺脫刻板印象對我們的影響?三個方法幫到你

我曾看到過這樣的一個故事:蘇聯社會心理學家包達列夫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將一個眼睛深凹,下巴外翹的人的照片分別給兩組人觀看,並給兩組人做了不一樣的介紹,他們對第一組的人說「此人是個罪犯」,而對第二組的人說「此人是位著名學者」,之後讓兩組人對他的外觀進行評價。結果不出所料,第一組的人給到評價是「此人眼睛深凹表明他兇狠、狡猾,下巴外翹反映著其頑固不化的性格」,第二組人則認為「此人眼睛深凹,表明他具有深邃的思想,下巴外翹反映他具有探索真理的頑強精神」。

他們描述的其實是同一個人,為什麼結果卻有著如此巨大的差異呢?其實這是因為我們會按照性別、種族、年齡或職業等進行社會分類形成關於某類人的固定印象。所以將某個人作為罪犯來看,任何外貌特徵都將與「兇狠、狡猾和頑固不化」划上了等號,而作為學者來說,外貌的的特徵則會被重新定義,比如「思想深邃和意志堅定」則會和人練習起來,其實這就是我們內心的一種心理定式,也叫刻板印象。而且正是因為刻板印象的存在,我們才會給不同的人打上不同的標籤和印象,產生歧視和偏見。

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麥勞德·M.斯蒂爾所寫的《刻板印象》為我們展示了他對刻板印象的研究結果,作者是一名黑人,所以它從小就被別人區別對待,比如社群泳池屬於黑人的使用時間只有周三下午,同樣的溜冰場也只有周四下午才允許黑人出入…斯蒂爾教授發現刻板印象其實會對人產生巨大的負面作用,而且不僅會對少數種族產生影響,而且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既然刻板印象會對我們產生負面影響,那麼如何降低負面影響,作者和我們分享了三個解決方案。

01|自我肯定:提升負面刻板印象的「抗性」

我們在學習和工作時,總是難免會受到自我和外部帶來的刻板印象,比如我總覺得數學很難,在涉及數學的問題時,第一反應不是想著去解題,而是逃避;再比如大家的印象里是我是一個內向喜靜的人,在熱鬧的一些場合,安排活動的時候直接將我排除在外…由此引發的一系列問題,讓我們總是把問題歸咎於自己的原始身份。所以想要打破這樣的僵局,我們首先要學會幫助自己建立起「自我肯定」的理念,讓我們不再受到刻板印象的束縛。

書中作者向我介紹了一種方法,就是將我們自己最看重、最擅長的三個方面寫下來,可以是家庭關係、愛情、擅長文字的表達、擅長待人接物等等,而且通過文字對這些內容進行描述和擴充,通過這種方式,你會不知不覺地發現我們自己的優勢,就不會在一段關係中看輕自己,經過不斷的訓練,我們會逐漸建立起「自我肯定」的信念。類似的方法還有寫成就事件,寫成功日記等,都可以加強自我肯定帶來的影響。所以當我們面對孩子的成績出現問題時,不是一味地指責和給孩子打標籤,而是應該進行「自我肯定」的干預,幫助他們重拾自尊、保持自信。

所以說建立「自我肯定」的理念是非常重要的。

02|不與別人比較,獲取知識提升抵禦刻板印象的能力

每個人都有長處與弱點,總是拿自己的短板和別人的強項去比較,那麼我們將會一直沉淪在焦慮的情緒里,我們正確的做法是,嘗試發揮自己的優勢,努力獲得認可,這樣不僅可以降低我們的焦慮情緒,也會讓我們心態更好。當然,想要提升抵禦刻板印象的能力,就需要不斷獲取知識。因為停止獲取知識,停止思考的時候,我們就會用自己的身份角度以及過往經驗來解決問題,這樣一來,有將自己困在了刻板印象的囚籠里。所以我們要不斷地提升自己,不斷地獲取知識,讓我們不在局限於現在所處的位置,讓格局和眼界得到提升,只有這樣,才能夠抵禦刻板印象給我們帶來的風險。

03|保持成長型思維

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相信自己的能力是可以發展的,他們對於挑戰從不畏懼甚至是熱愛,相信自己的努力,即便是遇到挫折,仍能夠通過自己的能力重新再來。
——卡羅爾·德韋克《終身成長》

當我們所處的社會一成不變的時候,我們就需要提高警惕了,我們要開始反思自己思考問題的方式是不是還是停留在之前的水平。社會在不斷發展,人也跟隨著節奏在進步。只有保持著成長型思維,我們才不會讓自己停留在過去的固有思維里,走出自己的舒適圈。才能夠打破周圍人對自己的評價和認知,成為更加優秀的人。

斯蒂爾教授說,科學無法清除偏見,但它可以通過拓展我們的閱歷削弱偏見的影響。這點我非常贊同,願大家都能夠擺脫現在身上的標籤,打破刻板印象,成為更優秀、更厲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