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中國人的母親河之一。在關於她的論述中,「第一」的競爭總是異常激烈。第一灣?第一港?第一橋?第一灘?第一城?
長江沿岸有著許多美麗的城市,僅省會級城市就有四個,上海、南京、武漢、重慶。而有這麼一座城市,論行政級別只是地級市,在全國排名也「僅」是三線城市,可它卻擁有別處所羨慕不已的前綴——萬里長江第一城!
這裡是宜賓!
「萬里長江第一城」宜賓,長江之名從這裡開始。
01
因為宜賓所以長江
長江,發源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她從唐古拉山山脈的各拉丹冬峰出發,一路向東,浩浩蕩蕩,奔騰入海。
從源頭至四川省宜賓市之間3464公里的長江,在各段有不同的稱呼,稱沱沱河,稱通天河,稱金沙江,稱長江。
金沙江是長江的上游,而且長江的宜賓段還有一條著名的大江-岷江。宜賓地處岷江匯入金沙江的入口,兩江相匯而成長江,故而宜賓有「萬里長江第一城」之謂。
值得一提的是,在信息不發達的古代,古人對長江這條大河並不了解,直到明末徐霞客發現了金沙江前,都認為岷江就是長江的上游。
宜賓位於高原與平原的結合處。青藏高原的南部與雲貴川高原相連,這裡地勢高峻,萬里長江在此處如下山猛虎呼嘯而出,從宜賓開始進入平原地區。
地處雲貴川三省結合部的宜賓,可謂四通八達之地。從宜賓出發,北可上成都,東可下重慶,西南可通昆明,東南可通貴陽。
基於此,漢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西漢開「西南夷」時,就在宜賓設置了僰(bó)道縣,更值得說道的是,僰道縣還是犍為郡的治所,相當於現在的地級市市區。
歷史悠然而過,或許是因為長江水面升起的騰騰霧氣,將宜賓氤氳出了幾分浪漫氣息,不少藝術家將鏡頭給到宜賓。
李安曾讓發哥在宜賓竹海里藏龍臥虎,今年坎城的最佳短片《海邊升起一座懸崖》,年輕的95後導演陳劍瑩也稱宜賓為「中國最有詩意的地方之一」。
誠然,宜賓這份詩意,從古至今。
早在千年前,詩聖杜甫從成都乘船沿岷江而下時,就在宜賓燃起了詩情:
「勝絕驚身老,情忘發興奇。座從歌妓密,樂任主人為。重碧拈春酒,輕紅擘荔枝。樓高欲愁思,橫笛未休吹。」
在詩里,有宜賓,有長江,也有酒。
02
好山好水出好酒
中國人一向迷戀舌尖的探索之旅,當一縷芬芳的氣息從剩飯飄散而出時,這份羈絆就和中國人緊緊纏繞在一起。
儀狄作酒醪,杜康作秫酒。酒的誕生是個偶然。
但作為腸胃的「奴隸」,人們自然要想方設法將這偶然得來的美味封存保留,並憑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追求味覺的極致體驗。
「蜀中自古多美酒」。自從唐宋時期四川一帶折騰出了一種澄澈透明、高溫蒸餾過的白酒後,直至現在,民間仍流傳著「中國白酒看四川」的說法。
四川宜賓是一座天然的酒城。
作為萬里長江第一城,在長江水的滋養下,為白酒的釀造打下了紮實的基礎,成就了宜賓「中國酒城」的稱謂。
白酒的釀造,是水與糧食的浪漫相遇。
位於天府之國南部的宜賓,是一座天然的糧倉。濕潤的氣候,富足的水源,富含花青素等成分的糯紅高粱在這裡蓬勃生長。「高粱香,玉米甜,大米凈,小麥躁,糯米綿」,五種不同的糧食各以其特質融會貫通,匯就了「宜賓之光」「世界名酒」五糧液的精華之源。
占據天時、地利條件的宜賓,自然是中國白酒的發祥地之一。
宜賓位於水陸交通要道,宜賓之下地勢變緩,長江水流變慢,航運和商業極其發達,南來北往的客商和馬幫絡繹不絕。所謂「搬不完的昭通,填不滿的敘府」,順著長江水,宜賓的白酒遠揚天下。
這份好滋味,也引得不少詩人自願為其推廣。如南宋詩人范成大嘆「我來但醉春碧酒,星階脈脈向三更」,又如黃庭堅,曾在宜賓城北修建流杯池,仿王羲之《蘭亭集序》的「曲水流觴」。
「川酒甲天下,精華在宜賓」。
幾乎每個朝代的佳釀中,都有宜賓製造,無論是先秦時期僚人釀製的清酒、秦漢時期僰人釀製的蒟醬酒、三國時期鬏鬏苗人用野生小紅果釀製的果酒、南北朝的窖酒、亦或是是如今聞名四海的五糧液。
03
宜賓碼頭「扛」出來的燃面
宜賓地處金沙江、岷江、長江三江交匯的黃金水道,航運極其發達,南來北往的客商和馬幫都要到宜賓歇腳。於是,碼頭文化逐漸興起。
古代宜賓碼頭有「六渡八幫」之說,六大渡口即北關渡、東門渡、上渡口、中渡口、下渡口,合江門渡;八大船幫有乾貨幫、成都幫、敘渝幫、敘瀘幫、五板幫、竹木幫、鹽幫、嘉陽幫。
宜賓的碼頭如此繁忙,自然少不了乾重體力活的縴夫、挑夫。他們乾的都是耗費體力的苦活累活,但是收入並不高。於是,一種重油無水、好吃又扛餓還便宜的食物橫空出世,名曰「燃面」。
因宜賓古稱敘府,燃面在古代被稱為「敘府燃面」,顧名思義「燃」就是點燃的意思,有種說法是因此面油重無水,點火即燃,故名燃面。還有一種說法是燃面重油重辣,吃起來口中如一團火在燃燒,故名。
但不管哪種說法,都突出了宜賓燃面油多的特點。所以,它還有一個更直白的名字:「油條面」。
吃燃面時,佐料和面一定要攪拌均勻,面見底,佐料也應同時見底。因為料實在太香,浪費一絲一毫都是犯罪。
小磨麻油、鮮板化油、八角、山奈、芝麻、花生、核桃、金條辣椒、上等花椒、味精、香蔥等,還有宜賓有名的碎米芽菜,層層裹住「水葉子」面,混合成獨有的面香,好吃慘了!
當然,宜賓的美食不止燃面。
譬如,壩壩茶、點點香、把把燒,李莊的白肉和白糕,川南出名的筠連水粉,挺難吃到的高縣土火鍋,以鯽魚和小青蛙為首的各類河鮮……都早已根植於每個離鄉遊子的味覺記憶里。
壩壩茶
點點香
把把燒
白肉
歲月匆匆,如今小城裡的人們依舊人來人往,街頭巷尾煙火氣十足,長江所賦予的鮮衣怒馬快意恩仇,似乎都溶解在了一杯白酒、一碗燃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