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一特工悄悄將白色粉末撒進酒里,日軍毫不知情一飲而盡

2024-10-29     文史風雲

1939年,日軍軍官舉行大型酒會,一特工混入其中,悄悄將準備好的白色粉末撒進酒里,幾十名日軍毫不知情,將毒酒一飲而下......

這起案件,後人稱之為「金陵毒酒案」。

下毒之人,名叫詹長麟。

1932年初,詹長麟就跟著俞濟時,參加了「一·二八」淞滬會戰。

在會戰中,詹長麟見識了日軍的禽獸行徑,更鍛鍊了膽識。

這之後,詹長麟就離開了國民黨軍隊,在老家黃泥崗搞紡織謀生。

1934年4月,經由父親的老友王先生介紹,詹長麟得到了一份工作——到日本南京總領事館應試當僕役。

每月,詹長麟可以領8塊大洋的工資,養活一家不成問題。

當時,日本總領事館負責招聘的工作人員,提出了三個條件:

第一,不懂日語,省得竊取情報;

第二,要有家人生活在南京,可做人質;

第三,外貌要過得去,手腳要勤快,眼睛要看事,算是工作能力。

這些條件詹長麟都符合,日本總領事曾親自過問,也表示滿意。

來到總領事館的頭一天晚上,就有一個神秘人找到了詹長麟,對他說:「我是首都警察廳外事組的組長,叫趙世瑞。你能得到這份工作,背地有我們的引薦,王先生就是我們的人,現在我們需要你的幫忙。」

詹長麟大吃一驚,頗感意外,說:「你們要我幹什麼?」

趙世瑞將詹長麟拉到一個僻靜無人的地方,繼續說:「刺探情報,充當內應,我們要及時掌握日本人的動態。」

身為一個軍人,詹長麟當然知道情報的重要性。

他低著頭,好長時間不說話。

一旁的趙世瑞急了,就說:「我們了解你,知道你當過軍人,有愛國心。現在和你開誠布公,你有兩條路,一是和我們配合,否則就要除掉你。」

說完這話,趙世瑞從懷裡掏出了一柄手槍。

鎮靜下來的詹長麟,想到日軍對同胞的燒殺擄掠,想到慘死的戰友,渾身的血液再次沸騰,表示願意接受任務。

從此,詹長麟就成了一名特工,每月可得10元的薪金。

1939年6月10日,日本領事館要舉行一場大型酒會。

參加的多是日軍高官,包括日本華中派遣軍司令官山田乙三中將、參謀長吉本貞一少將,副參謀長鈴木宗作少將、特務機關本部部長最高顧問原田熊吉少將,以及谷田大佐、岩松中佐等一大批高官,還有許多汪偽政府的工作人員。

詹長麟得知這一情況,立即上報,制定了毒殺計劃。

事前,詹長麟還將家人轉移到了江北農村隱蔽。

晚上6點,詹長麟按照計劃,事先就對人說:「我肚子疼,宴會一開始,我先去醫院。」

為了投毒,詹長麟特意挑選了溫酒的工作,他將白色粉末(美國提供,藥效大,便於隱藏)倒入酒瓶,用力搖晃了幾下,讓毒粉均勻溶解。

然後,詹長麟捧著毒酒瓶,走到桌邊,按照順序把毒酒一一倒入酒杯。

可惜的是,日軍很多高級軍官未能出席,於是日本領事館為了湊人數,將館內的外交人員進行了替代。

總領事館花輪義敬,先進行了一番演講,歡迎賓客的到來,高呼「天皇萬歲」。

眾人一一拿起酒杯,開始了痛飲。

詹長麟見任務完成,就脫下了工作服,跳上了自行車,離開了領事館。

軍統南京區的特工劉玉卿,奉命接待了詹長麟,將詹長麟送到了江北。

這起「毒酒案」,只殺死了書記官船山、和領事館的宮下,雖未能完成既定任務,但也對日軍造成了威懾。

抗戰勝利後,詹長麟離開了軍統,拿著五萬元退伍費,開辦了一家旅館、一家飯店、一家雜貨店,過上了平穩的日子。

參考資料

《抗戰傳奇老人詹長麟》檔案和建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7fc14c1e9df1d142aa832fe1b6df5c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