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1938年二月的一天,八路軍115師作戰科長王秉璋,遇到了一件怪事。
原來,當天115師參謀長周昆,命令警衛員將一包文件帶給王秉璋。
不料,王秉璋打開裝文件的包裹之後,發現裡面裝著的,居然是整整三萬元法幣。
同時,裡面還附著周昆寫的一封信。
他說,自己從司令部領到了共計六萬法幣的軍餉,他自己帶走三萬元,剩下三萬交給王秉璋保管。
王秉璋看了這封信,滿心狐疑,六萬法幣可不是個小數目,周昆為什麼突然把這錢擅自領來,又為什麼要把錢一分為二,自己帶走一半呢?
王秉璋本想等周昆回來,仔細問問他究竟怎麼回事。
可沒料到,從那之後,再也沒有人見過周昆的身影,他和那三萬法幣一起失蹤了。
離奇失蹤
這成為了八路軍歷史上一個大懸案。無論建國前還是建國後,都派出了很多人手去搜尋周昆的蹤跡,可所有的線索都如同石沉大海一般。
直到今天,也沒有人知道周昆究竟去了哪裡。
周昆作為一個久經沙場的老革命,這樣離奇失蹤的事情發生在他身上,實在是超乎人們的意料。
據當時周昆身邊的警衛員回憶,周昆那天表現的確實有一些反常。
本來,周昆那天是作為參謀長,前往第二戰區司令部開會的,領軍餉只是順手的事情。
當時,他的身邊只帶了一個警衛員。
由於時局動盪,所以,通常開完會之後,大家都會以最快的時間趕回駐地。
可那天周昆卻一反常態,沒有急著回去,反而是將自己隨身的一個挎包交給警衛員,告訴他,裡面裝有重要文件,讓他務必親手交到王秉璋的手上。
但至於他自己要去哪兒,卻並沒有告知警衛員。
當時警衛員並沒多想,還以為首長有別的事情,加上從駐地到司令部這一路,也走過許多回,所以,警衛員就先回去了。
直到看見包里裝著的軍餉,警衛員才意識到事情不對。
由於周昆的失蹤和軍餉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所以,有不少人猜測,周昆是不是攜款潛逃了?
疑點重重
這種猜測有一定的根據,因為,這件事情在軍區傳開之後,許多將領都回憶起,周昆在失蹤前不久,曾表露過對於國民黨紙醉金迷生活的羨慕。
1938年一月,也就是周昆失蹤的一個月之前,周昆在武漢參與了由我黨和國民黨聯合召開的師級以上參謀長會議。
會議結束之後,眾多參謀長都到總部,向上級彙報會議情況。
當時,彭德懷和左權等人都在場。
周昆當場對彭德懷等人說,自己在武漢過得很不舒心。
彭德懷
因為,他看到不少國民黨將領都有自己的公館,出入有汽車接送,有僕人伺候。
而自己的軍銜比國民黨有些人,還要高出不少,卻沒有這樣的待遇。
他甚至還抱怨八路軍小氣,連出入坐一趟黃包車的錢都不提供,讓參謀長們過得像個「叫花子」。
這話,當時在場的很多人都聽見了。
眾人回憶,彭德懷一聽這話,當時就火了,拍著桌子和周昆大吵了一架,最後,兩人不歡而散。
周昆後來也並沒有對此事做出道歉,可見心裡還有點不服氣。
而且,這件事情過去一個月,就發生了周昆和三萬軍餉一同失蹤的事件,大家很難不把這兩件事聯繫到一起。
1938年,金融體系還沒有崩潰,三萬法幣的購買力非常驚人,足以讓一個人過上榮華富貴的生活。
因此,後續很多調查資料中,都把周昆這件事情定義為攜款潛逃。
包括1984年,楊尚昆在做報告時,提起此事,說的依然是:「周昆從國民黨那裡領了幾萬元法幣的餉,開小差跑了。」
但也有很多人提出反對意見。
楊尚昆
因為,一個人要隱入茫茫人海,固然容易,可他帶著三萬法幣,不是那麼好藏的。
只要他露財,就一定會引人注意。
可這麼多年,調查組查遍了全國各地,卻連一點點有效的信息都沒有找到。
所以,周昆攜款潛逃這件事,雖然是許多人的懷疑方向,卻沒有證據,不能輕易的給周昆定罪。
當時,我軍曾把周昆的老家湖南平江,作為調查的重點。
如果像周昆所說,他羨慕國民黨軍官那種前呼後擁的富足生活,那麼,他有很大的機率跑回老家去,購房買地,做大地主。
要知道,1938年,我軍對於地方的掌控力並不是很強,湖南離我軍總司令部更是千里之遙。
周昆當時即便公然在湖南揮霍錢財,也有機會躲過我軍的制裁。
但平江沒有任何周昆回去過的痕跡,派出的專員走訪了周昆在平江的親戚朋友,沒有一個人見過周昆。
而且,周昆的親人們在平江也一直過著樸素的生活,可見,並沒有從周昆那裡得到錢財。
就算周昆在平江隱姓埋名,改頭換面,那建國之後,幾次人口普查,也總該把他找出來了,但仍然沒有。
這就說明,他並沒有來過此地。
杳無音信
還有一種猜測是,周昆既然羨慕國民黨的生活,那會不會直接攜帶巨款投靠國民黨呢?
這種說法,也很快遭到推翻。
因為,一個共產黨將領投靠國民黨,這對我黨是十分巨大的打擊,蔣介石不會放過這個宣傳機會。
所以,只要周昆到了那邊,蔣介石一定會安排記者報道,大肆宣傳,抹黑我黨的形象。
而周昆如果真的投靠國民黨,也完全不必隱姓埋名,憑他在我黨的級別,在國民黨那邊也完全可以得到一個很高的職務。
但很顯然,國民黨那邊從來沒有得到過周昆的消息。
就算建國之後,我軍對國民黨內部的情報機構進行清查,也完全沒有發現周昆的任何資料。
考慮到1938年這個時間節點,除了投靠國民黨之外,周昆還可以去投靠日寇。
但這種猜測同樣站不住腳,而理由就與周昆不可能投靠國民黨是一樣的。
日寇同樣不會放過這樣一個大好的宣傳機會,再說,以周昆對我黨我軍的了解,一旦他投靠日寇,肯定會搖身一變成為漢奸頭子,在日軍的命令之下,對我軍進行搜捕。
但是,周昆失蹤之後,日軍方面並沒有對我軍進行大規模的掃蕩,也沒有出現我軍人員被大規模出賣這樣的可疑事件。
也就意味著,當時,並沒有人給日寇提供我軍根據地的信息。
還有一種可能,是周昆當時拿到這三萬巨款之後,他沒有投靠任何人。
同時,為了躲避搜捕,也沒有回到老家,而是隨便找了一個地方,隱姓埋名,生活下來。
這個推測是相對合理的,可是,同樣無法解釋那三萬巨款去了哪裡。
周昆如果冒這麼大的風險,把軍餉帶走,那他即便隱姓埋名,也肯定是要讓自己享受的。
不管他去了哪裡,這筆錢都會讓他成為一個十分顯眼的富翁。
但是,我軍對無數財主富豪都進行了篩查,他們沒有一個人符合周昆的特徵。
而且,當時流寇遍地,周昆如果出於攜款潛逃的目的,孤身一人上路,可能很快就會在半途遭遇土匪截殺。
周昆身為高級將領,一向行事謹慎,頭腦冷靜,就算他真的起了貪財之心,又怎麼可能不知道攜款潛逃的危險性呢?
多年後,又有人提出,假如周昆當時帶走這筆錢後,根本沒有留在國內,而是通過某種渠道去了海外呢?
周昆
這種說法,雖然能解釋,為何搜遍全國也找不到周昆,但依舊無法解釋那三萬法幣。
因為,當時三萬法幣,雖然在國內很有價值,但出了國情況就不同了。
這是由於,日寇占據了我國土地之後,將自己搜刮來的法幣,拿到銀行去兌換美元等。
最後,逼得國民黨政府不得不停止了以法幣兌外國貨幣的業務。
所以,周昆身上的這三萬法幣一旦出了國,就會成為廢紙。
除非他願意冒險,帶著法幣到黑市去換。
可是,黑市更是個魚龍混雜的地方,一旦他拿出錢,就會被各方人馬盯上,絕對不可能瞞住消息。
法幣換不了外幣這件事,當時,國民黨政府發過公告,我軍的各級將領都是清楚的。
所以,周昆應該也不會幹出這種,貿然帶法幣去國外的蠢事。
再說,更讓人想不通的是,既然已經決定冒險攜款潛逃了,那直接把六萬法幣帶走,豈不更加乾脆?
何必還要讓警衛員帶回一半,甚至還專門寫明,一半軍餉由自己帶走,從而迅速引發所有人的懷疑呢?
無處追查
就因為種種猜測都站不住腳,所以,周昆的戰友們對此是百思不得其解。
比如,發現周昆失蹤的王秉璋就說:「周昆是參加秋收起義後首批上井岡山的老幹部,曾擔任紅八軍團軍團長、紅一方面軍參謀長等重要職務,他為什麼會突然潛逃一直是個謎,說他貪財吧,只拐走了一半經費,事情沒有做絕。」
如今,人們認為,周昆在半路意外出事,要遠比攜款潛逃的可能性大。
這也是基於周昆過往人品,所做出的推測。
雖然周昆在1938年一月份,說了一些羨慕國民黨生活的話。
可是,他能如此坦然地說出來,某種程度上,反而讓人覺得他不會攜款潛逃。
畢竟,誰會在攜款潛逃之前,先把嫌疑遞到別人手上呢?
再說,周昆是從土地革命時期走出來的,連兩萬五千里長征那麼艱苦,他都挺過來了,沒道理在八路軍環境相對安定的時候,反而起了邪念。
紅軍時期,他也見過不少國民黨將領,那個時候,雙方的生活質量對比更加慘烈。
如果周昆真是一個貪財如命的人,那他當時就完全可以投靠國民黨,過好日子了,何必等到1938年再來冒險?
就算退一萬步講,周昆真的被巨款蒙了心竅,想要逃跑,也不太可能悄無聲息的一個人跑。
如果出於安全考慮,他用這筆錢誘惑更多意志不堅的人,組成一支隊伍,一起跑,反而更能保障利益。
如果他身邊有槍有人,那麼無論是投靠國民黨、日寇,亦或是做土匪,都有退路。
但只靠他一個人的能力,是絕對保護不了三萬巨款的。
所以,更大的可能是,周昆本想處理完事情,便回軍區,可他在半路上就被人殘忍殺害了。
因為他已經去世了,所以人們才找不到他的蹤跡。
當時,我軍和國民黨為了抗日再度合作,所以,周昆所在的115師,名義上也歸國民黨管理,軍餉也是從國民黨處領取的。
周昆所去開會的第二戰區司令部,名義上的最高領導是閻錫山。
所以,這所謂的司令部,其實並不是個太平的地方。
國民黨軍官們各懷鬼胎,周邊的治安表面看上去還算穩定,其實有逐漸惡化的趨勢。
流民遍野,周邊土匪不斷增多,很多官僚也和土匪暗中勾結,謀取錢財。
更有甚者,一些國民黨軍隊,直接干起了土匪的搶劫生意。
而周昆身上所攜帶的三萬軍餉,很有可能成為了他的催命符。
動手的,可能就是當時和周昆一起開會的國民黨軍官,也有可能是周邊的土匪得到了消息。
在周昆回去的那段路上,有好幾段路,都是人跡罕至,想要謀財害命,同時掩人耳目,難度並不大。
而且,當時由於治安混亂,殺人命案高發,國民黨政府往往懶得追查。
就算周昆的遺體,被周邊的國民黨駐軍發現,也很有可能是當做無名懸案,草草了事。
而周昆攜帶的那筆錢,只要流入了土匪手中,再想要找到,就難如登天了。
這可能才是此事難以追查的原因。
當然,以上種種都是推測,隨著時間的推移,想要破案越來越難。
但人們還是期待有一天能找出真相,給當年的人們一個合理的交代。
參考資料:
青年文學《八路軍高級將領周昆失蹤前後》
黨史博採《115師參謀長周昆下落不明之謎》
本文由「文史風雲」原創,已開通全網維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