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出身的普京,是如何當上總統的?他讓俄羅斯實現崛起了嗎?

2024-09-26     文史風雲

閱讀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2000年5月7日,一場盛大的就職儀式在克里姆林宮進行。

在莊嚴的配樂聲中,一輛專車緩緩在遠處駛來,並在克里姆林宮門口停下。

護衛隊上前打開車門,在車中下來了一位四十多歲、外表英武而又幹練的中年男子,他就是即將要即位俄羅斯總統的普京。

在一千多人的注視下,前任總統葉爾欽將總統權力的象徵移交給普京。

在普京向憲法宣誓後,標誌著普京正式成為俄羅斯第三屆總統。

普京是如何走到總統這一步?

在成為總統後,他有沒有帶領俄羅斯走向崛起之路呢?

葉爾欽的失敗與退位

談到普京的即位,便不得不談到前任總統葉爾欽的退位。

在八十年代末,蘇聯一步步走向衰落的時候,葉爾欽就一直設法將蘇聯改造為鬆散的聯邦國家,自己也趁機入駐克里姆林宮。

葉爾欽

1991年12月25日晚,隨著克里姆林宮門前的蘇聯國旗緩緩落下,曾經那個人人畏懼、與資本主義老大美國平分秋色的社會主義大國——蘇聯正式壽終正寢。

葉爾欽原本只是想將蘇聯改為鬆散的聯邦國家,卻由於出現了許多意外讓蘇聯解體。

不過雖然過程有點出乎意料,但葉爾欽終於成為了國家第一人了。

然而,葉爾欽還沒高興幾天,蘇聯解體的一系列問題都找上門來。

蘇聯還沒解體時,葉爾欽雖然已經是俄羅斯聯邦的領導人,但上頭畢竟還有蘇聯領導人,許多關乎國家的重大問題,並不需要自己做決定。

但現在蘇聯已經解體,葉爾欽成了引導國家戰略走向的人。

葉爾欽要面臨的最大問題,便是經濟問題。

經濟問題可以說是蘇聯時代,就已經長久存在的老毛病。

由於蘇聯實行計劃經濟體制,經濟缺乏活力,各行業運轉效率低下、生產積極性不高成了等問題一直影響著蘇聯經濟的發展。

從赫魯雪夫,到蘇聯的「末代總統」戈巴契夫,都曾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改革,但卻收效甚微。

蘇聯解體後,同樣的問題也留在了俄羅斯身上。

作為俄羅斯獨立後的第一任總統,葉爾欽必須要著手解決這個問題。

在當時的俄羅斯社會,許多人對西方經濟體制有著近乎盲目的崇拜,葉爾欽也不例外。

在葉爾欽看來,蘇聯的幾任領導人改革失敗,在於雖然向西方學習,但學的不夠多,不夠徹底。

既然改革,就要徹底推翻舊有的體制。

在西方國家的暗中引導下,葉爾欽對自己的改革思路愈發自信。

他大手一揮:俄羅斯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全面轉變為西方經濟體制。

簡單來說,葉爾欽改革的核心在於「三化」——市場化、私有化、自由化,落到實處,便是大量國有資產轉為私人、全面允許外資進入金融市場,放開政府對商品價格的管控等等。

這一系列措施被統稱為「休克療法」。

儘管葉爾欽的想法十分美好,但實際上這些措施,反而讓俄羅斯的經濟狀況進一步惡化。

市場化讓商品價格飛漲,百姓連日用品都要買不起,生活質量急劇下降;

私有化使得國內迅速出現了經濟寡頭,把持了俄羅斯的經濟命脈;

自由化讓西方滲透更加方便,造成了俄羅斯社會混亂。

在葉爾欽的一系列改革下,俄羅斯的經濟非但沒有迅速增長,反而落入了更艱難的困境。

除了經濟上的問題,葉爾欽在其它方面也做得一塌糊塗。

外交上,葉爾欽最開始推行親西方的政策,但換來的卻是北約的步步緊逼,不斷擠壓著俄羅斯的戰略空間。

個人作風上,葉爾欽有酗酒的環毛病,常常喝得大醉而耽誤處理國家事務。

隨著形勢的惡化,葉爾欽的酒量不減反增,酒精已經摧毀了他的身體。

在重重困境下,葉爾欽萌生出了辭職的想法。

但想要辭職就必須找一個接班人,這個接班人必須有能力來面對俄羅斯現在的爛攤子,也要講情義,當上總統後不清算葉爾欽的家族,那麼誰能滿足這些條件呢?

思來想去之下,葉爾欽想到了那個滿足各方面條件的人——普京

普京的總統之路

與多數人對普京「硬漢」形象不同,學生時代的普京是一個不善言辭的做題家。

1970年,年輕的普京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聖彼得堡法律專業。

在這裡,普京遇到了影響自己一生的貴人——聖彼得堡大學經濟學教授索布恰克。

索布恰克是聖彼得堡大學的一個「異類」,他精通經濟學問,卻並不喜歡一味死學的學生。

在課堂上,他總是鼓勵學生們發表不同的見解,很多時候,一堂課能被他上成與學生的辯論課。

如此有個性的老師,很快吸引了普京的興趣。

在上其它課時,普京總是坐在最後一排,低頭做著自己的事情。

而在索布恰克的課上卻不一樣,他總是坐在第一排,發表著自己的見解。

雖然學生眾多,但思維敏捷的普京,還是給索布恰克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在他看來,普京已經完全做到能與他交流不同見解的地步,兩人的關係也逐漸升溫,成了亦師亦友的好朋友。

一次下課,索布恰克甚至把普京叫到辦公室,向他說:「你的天賦留在經濟系實在屈才,我願意出面請求學校讓你從法律系轉到經濟系,也許你會有更好的發展。」

然而,普京卻婉言拒絕了索布恰克的好意。

此時的普京,還沒有想好未來做什麼,喜歡聽經濟學的課程,也只是欣賞索布恰克的教學方式。

在大學的五年里,兩人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普京經常找索布恰克談論社會與經濟問題,而索布恰克也經常給予普京生活上的幫助。

五年後,普京順利畢業,在與索布恰克大醉一場後,離開了聖彼得堡大學。

作為聖彼得堡大學畢業的高材生,普京想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輕而易舉。

然而,他卻選擇了加入克格勃。

進入克格勃後,普京優秀的工作能力很快得到展現。

僅僅一年,就出色完成了組織的交給他的幾項任務。

不久,普京就被組織派往東德進行諜報工作,依舊被他出色的完成。

1990年10月3日,兩德統一,普京在東德的諜報工作也不必再進行,組織將他接回了國內。

闊別家鄉數年,本應是十分激動,然而,國內的形勢卻讓普京感到十分痛心。

此時的蘇聯,距離解體僅剩一年,可以說是有出氣沒進氣了。

圍繞改革問題,中央內部、中央與地方、民族之間的矛盾紛紛爆發,全國上下亂成了一鍋粥。

普京罕見的迷茫了:我為之奮鬥了二十多年的國家,怎麼會變成了這樣。

如中國近代魯迅「棄醫從文」類似,普京也開始了自己的思考:繼續當特工顯然不能挽救這個國家,唯有進入政壇並且身居高位,才能改變這些亂象。

因此,普京決定轉而從政。

但此時的蘇聯政治上派系林立,沒有政界大佬的推舉,普京很難走入政壇。

就在普京苦於沒有門路時,恩師索布恰克卻找上了他。

此時的索布恰克,早已離開聖彼得堡大學,轉而投身政治,如今已經是聖彼得堡的市長。

雖然已經身居要位,但索布恰克卻並沒有太多信得過的手下,因此他找到普京,希望普京能來做自己的助手。

老師的盛情邀請正中普京下懷,他連連感謝。

在索布恰克的推舉下,他開始在聖彼得堡政府內任職。

1994年,在從政幾年後,普京正式就任聖彼得堡副市長。

然而,風頭正盛的索布恰克,卻引來了總統葉爾欽的猜忌。

儘管索布恰克多次公開宣布,自己不會競選俄羅斯總統,但政治上的博弈,誰敢完全相信別人呢?

況且,聖彼得堡是全國的經濟中心,如此重要的地方卻沒有掌握在自己的手裡,令葉爾欽感到十分不安。

再加上這幾年葉爾欽失敗的經濟改革,索布恰克也是多次批評了他的經濟方針,這也令一向強勢的葉爾欽感到十分不爽。

在葉爾欽的操控下,無數關於索布恰克的緋聞在聖彼得堡傳開。

很多不明真相的群眾,聽信了這些謠言,也漸漸非議起索布恰克。

1996年,索布恰克輸掉了聖彼得堡的新一屆市長選舉。

然而葉爾欽的依舊不能安心,一段時間後,法院以「擾亂國家安全」的「莫須有」罪名逮捕了索布恰克,等待最終的審判。

那麼作為索布恰克的左膀右臂,普京受到了怎樣的政治迫害呢?

答案是不僅沒有受到迫害,反而是節節攀升。

葉爾欽並沒有因為普京跟索布恰克的關係而打壓他,正相反,葉爾欽十分欣賞普京的才能,並將他提拔為聯邦安全委員會秘書。

但普京卻並沒有忘記索布恰克的恩情。

如今索布恰克深陷困局,明眼人都看得出葉爾欽要處死索布恰克,普京又怎能袖手旁觀呢?

1997年的一個深夜,普京謊稱接到了葉爾欽的命令,帶走了監獄中的索布恰克,將他送到機場,順利逃亡國外。

在普京看來,葉爾欽在得知自己放跑索布恰克後一定十分震怒,哪怕處死自己也是很有可能的。

然而,葉爾欽卻並非一般人。

此時的葉爾欽,正想著退位找一個接班人,這個接班人必須有能力,接得下俄羅斯這個爛攤子;

還要講情義,自己扶持他成總統後不能反過頭來清算自己。

在聽說普京冒死放走索布恰克後,葉爾欽認為,這反而能說明普京十分重情重義,自己若是扶持他當總統,想必也會念及自己的恩情。

因此,普京沒有因為放走索布恰克而受到任何懲罰,反倒是愈發得到葉爾欽的重用。

2000年,在葉爾欽的支持下,普京正式就任總統,開始了他漫長的統治生涯。

普京為何沒有帶領俄羅斯崛起

普京從2000年任職開始,一直是俄羅斯事實上的掌控者(梅德韋傑夫曾出任幾年總統,但一般認為是普京親信),那麼普京有沒有帶領俄羅斯崛起呢?

答案顯然是沒有。

時至今日,俄羅斯依然受困於經濟問題,輕重工業比例失調、過度依賴石油出口、國防安全遭受歐美國家威脅,這些問題依舊沒有解決。

那麼,是普京執政期間沒有試圖改變這些問題嗎?顯然也不是。

普京執政以來,加強中央權力、整頓地方、打擊金融寡頭、努力改善外交環境。

論其成果,已經遠超前幾位領導人,連美國《時代》周刊都不得不承認「普京是21世紀極有影響力的人物」。

那為何普京沒有帶領俄羅斯走向崛起呢?

筆者認為,人們在觀望國家發展時,總是會誇大個人的作用,認為一個極為出色的人物出現可以重整河山,扭轉時局,但這只是一種理想化的想法。

中國有句古話叫「時勢造英雄」,為何這句話不是「英雄造時勢」?因為放在整個國家、整段歷史的大背景,個人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歷史的發展進程,或者說,人力總是有限的。

同樣,俄羅斯的問題並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從蘇聯時期就已經埋下了禍根。

葉爾欽又進行了一場失敗的改革,俄羅斯的問題已經是整個大環境的問題。

它並非短短几年,或是僅僅出現了一個有能力的人,就可以去改變的。

因此,我們要學會重視普京,承認他的貢獻,也要理解俄羅斯無法崛起的深層原因。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俄羅斯當下雖無法崛起。

但在普京的執政下,以及後世人的共同努力,相信會取得更大的發展。

參考文獻:

汪沖《普京:從克格勃特工到俄羅斯總統》

膠東在線《俄羅斯總理普京的政治生活》

觀察者網《再干六年,普京能帶出一個強大的俄羅斯嗎》

本文由「文史江山」原創,已開通全網維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8a6b4b2d69457da9de9672f083e15d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