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波答企業家六問:此時此刻,活下去比成功更重要

2022-05-29     吳曉波頻道

原標題:吳曉波答企業家六問:此時此刻,活下去比成功更重要

點擊上圖立即報名

吳曉波20年企業研究心得

線下閉門課重磅開啟

文 / 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疫情進入第三 年,世界格局還在變化,這些難以預料的外部問題,令企業家們不得不去應對很多原本與企業經營無關的事情。

失敗離他們如此之近,而失敗的誘因又超出了他們的經驗範圍。對於企業家來說,發展和擴張已經成為過去式,活下去是比成功更重要的事。

眼下,正是需要各領域的 企業家、專家坐在一起研究如何避免敗局的時候。

5月21日—22日,第十期《企投私房課·避免敗局》在廈門開啟。

吳曉波老師與姜躍平、張其亮、毛艷明老師一起,帶領來自平安私人銀行和巴九靈各社群的100多位企業家學員,直面當下企業的經營與發展困境,共同探討如何把握轉型趨勢、進行數字化改造,以及跨越周期

開課前,吳老師特別叮囑我們,去問問同學們此時此刻遇到了哪些現實問題。

經過收集,我們發現大家遇到的問題都和當下的大環境緊密相關,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希望突破困境,希望抓住新的機遇,希望知道中長期到底會發生什麼。

在整整兩天的課堂上,同學們帶著各自的難題,面對面向幾位老師請教,並在企投創新私董課上展開了激烈討論和共創;幾位老師也結合當下特殊環境的思考,給了大家針對性的建議。

我們從中挑選了6個熱議問題,並將老師們的回答附在了後面,與你分享。

Q1

對於當下中小型企業,如何規避風險,定位未來2—3年?

——《企投私房課·避免敗局》學員

風險控制

未來規劃

吳曉波:做企業永遠要面對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發展,或者說如何在發展過程中降低風險和避免敗局。

這是一個踩油門的時候怎麼控制剎車的問題,而不是研究怎麼剎車的問題。

所以我們做企業尤其要注意一個詞——速度。「速」和「度」是兩件事,「速」是動能,「度」是控制。

一個團隊裡面有的人對「速」負責,有人對「度」負責,風險控制就是對「度」負責。作為企業家,既要控制「速」,也要控制「度」。

對速度的追求是企業家的本能衝動和精神底層,而對速度和節奏的掌控能力,則代表了他的成熟和境界。

速度的本質是另外一個詞——節奏,也即周期和規律。企業家懂了速度和節奏之後,就會變成藝術家。

Q2

最近這兩年由於中美貿易摩擦,國際市場面臨很大的挑戰。我們公司2年前就已經在規劃國內市場,分線上和線下兩個渠道在操作,但一直做不起來,想知道傳統製造出口企業如何拓展國內市場?

——《企投私房課·避免敗局》學員

市場拓展

外貿轉型

吳曉波:第一,組織創新+新的資本結構,要用蜂窩式組織的思路思考兩家公司的治理架構和人才來源,我的建議是:

創業的人一定要是85後; 創業者要有2個能力:審美能力、網際網路的敏感性。

第二,不要用現有的品牌,建一個新品牌,在公司內部形成一個全新的內部創業機制。

根據消費者畫像的四個維度:區域、年齡、收入、審美,定義一個細分的小產品,把這個小產品打爆。

Q3

從事的行業小眾、天花板低,想改賽道但是不知道方向,怎麼辦?

——《企投私房課·避免敗局》學員

轉行

轉型

吳曉波:答案就是不換賽道,但要努力做到行業老大,同時警惕第二名、第三名會不會超過你。

小眾不是問題,天花板才是問題。假如你的行業在全國的銷售額只有10億,那你占到3億的時候,就會掌握一個非常重要的權利——定價權。

所以,小眾就要堅持小眾,然後通過技術變革把天花板撐起來,這樣你的利潤空間自然就大了。

姜躍平(資深管理與戰略專家):如果我們想在困局之中做一個戰略的調整,有四種比較常規的可能性——

第一種叫「整形」。比如我原來做線上的,發現線上成本太高了,考慮要增加一個線下業務,線上線下結合;或者我原來做外貿的,現在還要做內銷。「整形」就是不放棄原來的主業,核心能力不變,只是做一個加法、一個延長。

第二種叫「變性」。比如我原來做線下的,現在把線下門店關了,全力去做線上;或者說我原來是做代工的,現在要做自己的品牌;又或者說我原來是做美容行業的,現在要改行做軍工產品。「變性」就是改變核心賽道,依賴新生的組織能力,大幅度或徹底轉型。

第三種叫「苦撐」。比如現在遇到困難了,我的業務形態不變,只是把規模收縮,減少損失,留住核心「資產」,等待春天。

第四種叫「清零」,就是我覺得不能再乾了,關停止損。過去賠了多少就賠了,我去健身修心增識,尋找或等待新的時機。

在這四種常規策略之外,還有第五種,叫「聚焦」。

現代管理學裡有一個說法,一個企業真正能夠形成的「護城河」(或者說可持續關鍵競爭優勢)無非是三個:品牌、規模、聚焦。還有半個是創新,因為有3M這樣的傑出案例。

也有人把「聚焦」策略叫「差異化」,在我看來是一回事,就是要敢於做減法。從「大而散」「大而弱」,變成「小而美」「小而強」,這是擺脫企業同質化競爭的關鍵。

Q4

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發現,行業整體數字化程度較低,作為製造工廠應如何進行數字化建設?是否有其他行業經驗值得借鑑?

——《企投私房課·避免敗局》學員

製造企業

數字化建設

吳曉波:成功的數字化改造是先以降本切進去,再來做增效,應該先做四件事:

工序優化,減少人員; 增加半自動化設備提高效率; 建立管理體系; 新增業務部門,接受外部OEM訂單和增加收入。

數字化改造實際上是一個公司整體能力再造的過程,需要做一個頂層設計。任何公司的數字化改造路徑,和最後所形成的解決方案,一定是個性化的、定製化的。

你可以請外部的數字化改造的團隊和專家進行總體設計,但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因為數字化改造方案一定不是一家公司可以完整提供給你的。

對於傳統製造業企業而言,完成數字化轉型一般需要5到6年,你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建數據中台,也不是建數字化系統,而是通過藉助數字化解決一個當下最大的痛點。

波司登用大概5年的時間完成了數字化轉型,他們做的第一件事是改變店鋪的進銷存業務,在幾千個門店抓取數據進行動態管理,整個過程花了2年時間。

這件事情完成後,進銷存業務和數據形成了協同關係,波司登就可以利用它做客戶服務、消費者洞察了。接下來就順理成章地進行生產線柔性化改造、倉儲智能化改造,然後才開始建數據中台,最後整個數字化改造完成。

所以,關鍵在於你現在最難的事情是什麼。思考一下公司發展到今天三件最難的事情,然後找一件事情,用數字化改造去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也就是你對了解數字化的過程,以及公司內部數字化人才培養的過程,一步一步往前走。

Q5

當行業內的競爭對手都很強大的時候,如何進行突圍,做成一個世界級的品牌?

——《企投私房課·避免敗局》學員

品牌

營銷

吳曉波:眼下第一件事不是做成一個世界級的品牌,而是怎麼活下來。

首先,找出中國最好的兩個同行,認真研究它們,研究它們為什麼發展得比你好,自己的公司有沒有趕超它們的可能;另外,再從全世界尋找兩家龍頭企業,研究它們在幹什麼,有哪些事情是你的企業可以在中國乾的,等你把四家企業都研究透了以後,企業該如何發展,答案就在你心裡了。

其次要在功能和價格上有差異化。差異化也叫細分化,先把你的細分行業打穿,不管是製造業、服務業、文化行業還是金融行業,針對性地對功能進行微疊代,然後在某個細分領域裡面不斷提高用戶量和市場占有率,慢慢就形成了競爭力。

以後再碰到這個問題,我會反問你:行業中有那麼多強大的競爭對手,為什麼要選擇你?15秒之內你告訴我答案。

Q6

面對疫情,以及越來越多的低價競爭者,銷售額及利潤都在下降,針對目前的短期波動,如何保持戰略定力?

——《企投私房課·避免敗局》學員

低價競爭

跨越周期

張其亮(數字化轉型研究院聯席院長):在經濟下行的大環境下,如果你還去打價格戰,實際的結果是既擴大不了市場,又不能給自己「保命」,因為降價不會讓你產生多大的市場增量,反而會攤薄你僅剩的市場利潤。

相反我認為應該漲價。特殊時期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漲價可能會讓你損失80%的客戶,甚至80%的團隊,但成本也相應減少了很多,而剩下那20%不會輕易離開你的「鐵桿客戶」,可以幫助你保住利潤,度過危機。

任何一次危機之後,都會迎來新的機遇。疫情過去之後,你通過漲價活下來了,而 別人沒有扛住,就給你騰出了更大的市場空間,讓你可以拿著手裡剩下的資本,迅速重振旗鼓。

吳曉波:漲價是一種策略,但是要講究技巧。

一個商品的價格由三種因素決定:第一是成本,第二是消費者關係,第三個更重要的是消費者心理,也即願意為這件事情花多少錢。面對低價競爭者,你要去思考自己的產品在這三個因素上的要素配置。

除以上精彩問答外,幾位老師也在各自的課堂上傾囊相授:

吳曉波老師主講《2022:周期與倖存者的生存法則》,姜躍平老師主講《避免敗局的戰略選擇》,張其亮老師主講《不確定性下的企業創新與數字化轉型》

整整兩天的課程,還有很多乾貨沒有說盡,比如在毛艷明老師的企投創新私董課堂上,企業家們互相提問題、出主意,儼然一場大型辯論賽,沉澱下來很多見識和理解。

吳曉波老師說過:「企業家精神也許就是,當陣地即將淪陷的時候,你是不是那位端起刺刀、第一個衝出戰壕的將軍。」

《企投私房課·避免敗局》這門課能提供的,或許就是那把你隨時可以拿來衝鋒的「刺刀」。

接下來,《企投私房課·避免敗局》將攜企業家們繼續走進全國各大城市,如果你具備一定的人脈與資源,願意與我們一起助力更多優秀企業成長,歡迎與我們聯合舉辦。

點擊按鈕立即報名

合作支持

銀行業獨家合作夥伴:平安私人銀行

合作單位:白襯衣實驗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5d41650d3a04b3b03cd371f7c3e6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