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董事長違法問題曝光「優等生」郵儲銀行遭遇大跌

2022-10-12     大摩財經

原標題:昔日董事長違法問題曝光「優等生」郵儲銀行遭遇大跌

昔日董事長違法問題曝光「優等生」郵儲銀行遭遇大跌

出品|大摩財經

曾長期任郵儲銀行董事長的李國華,日前被披露「違規放貸」、「靠郵政吃郵政」、「濫用職權造成國有資產重大損失」,郵儲銀行則在港股和A股先後出現單日大跌。

現年62歲的李國華長期在郵政系統任職,從郵政基層起步逐漸升至國家郵政局副局長之職,2011年-2018年擔任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總經理,期間兼任郵儲銀行董事長。在其任內,郵儲銀行先後完成了整體改制、引入戰略投資者以及2016年香港IPO上市等重大改革目標。

2018年7月之後,李國華調任中國聯通集團總經理,很快又於2020年3月到齡退休。 退休近兩年後,李國華在今年2月被宣布接受中紀委監委調查。

9月30日下午,中紀委監委網站披露的調查結果指出,李國華在郵政系統任職期間存在嚴重問題,包括「默許親屬利用本人職務影響謀取私利」,「違規向管理和服務對象放貸獲取大額回報」、「濫用職權造成國有資產重大損失」等,構成嚴重職務違法並涉嫌受賄、濫用職權犯罪。

無獨有偶,中紀委監委在10月8日披露了招商銀行原行長田惠宇「靠金融吃金融」、以投資理財為名「以錢生錢」的問題後,招商銀行在10月10日也出現逾5%的大跌,節後三個交易日累計最高跌幅超10%。

市場還注意到,郵儲銀行的重要H股股東李嘉誠、李澤鉅父子,在9月29日減持郵儲銀行5萬股H股後,持股總額從其長期持有的約22.67億股下降至約21.84億股。這也是 李嘉誠家族自2016年郵儲銀行港股上市以後首次披露減持。

郵儲銀行成立於2007年,脫胎於原郵政儲蓄系統。2012年1月完成股改,並由李國華出任第一任董事長。李國華在任內推動郵儲銀行完成兩件大事,即2015年底引入瑞銀、中國人壽、螞蟻金服等戰略投資者,並在2016年9月登陸港股上市。李嘉誠父子在郵儲銀行港股IPO後持有22.67億H股(占H股11.42%),直到2022年中報持股數量多年未變。

值得一提的是,中央巡視組曾在2018年上半年對中國郵政集團進行巡視,反饋意見中指出有的領導「對郵政的政治和社會屬性重視不夠」、「選人用人問題比較突出」、有的領導「特權思想比較嚴重」,以及對此前巡視結果整改不到位。2015年,中央巡視組曾在巡視中國郵政時指出「信貸業務中違規放貸、以貸謀私問題多發」等問題。2018年巡視後,李國華離開中國郵政赴任中國聯通。

結束李國華時代後,郵儲銀行董事長由張金良接任。張金良曾長期在中國銀行工作,45歲任中國銀行副行長、47歲任光大銀行行長,2018年接任郵儲銀行董事長後,在2019年底完成了郵儲銀行A股上市,使郵儲銀行「A+H」上市計劃圓滿收官。2022年4月,張金良領航郵儲銀行三年後赴任建設銀行行長,去年剛擔任郵儲銀行行長的劉建軍代履董事長。

張金良任職三年,郵儲銀行業績斐然,尤其是2021年郵儲銀行營收、凈利達到3188億、762億元,分別逾11%、18%的雙位數增長,不良貸款率僅0.82%,在國有大行乃至全國主要銀行上市公司中表現突出。 2022年上半年,郵儲銀行營收1735億元、凈利471億元,繼續保持雙「雙位數」增長,不良貸款率0.83%,保持平穩。

郵儲銀行作為網點近4萬家的零售大行,經營質量不斷改善提升的同時,在2020年引起了知名投資人、喜馬拉雅資本李錄的關注,李錄在2020年買入郵儲銀行H股超5%,截止2022年中報共持有郵儲銀行12.74億H股,占H股比例6.42%。

自2020年10月至今年初,郵儲銀行港股漲幅高達240%,在港股內地銀行中同期漲幅最高。不過,今年以來郵儲銀行港股已從高點連續下跌,年內最高跌35%至4.18港元/股,較李錄的買入成本已不遠。

郵儲銀行在業績基本面良好的情況下跌跌不休,更在昔日董事長李國華調查結果出爐後罕見大跌,引起市場一定的不安。10月10日晚,郵儲銀行發布了一份《關於持續服務實體經濟、提高經營質效》的公告,被視為安撫市場之舉。

公告中稱,郵儲銀行服務實體經濟「取得積極成效」,努力為實體經濟注入更多金融「活水」;前三季度,客戶貸款總額超過7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超過10%,客戶存款總額超過12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超過8%;「資產質量繼續保持優良水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5b44d4166e40900e203807beaf701d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