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武次位面》作者:大伊萬
當地時間9月19日下午,準備已久的亞塞拜然軍隊突然從多個方向,對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的「埃爾察赫共和國」發起大規模進攻。
據稱,亞塞拜然軍隊使用了大口徑火炮和火箭炮,猛轟「埃爾察赫共和國」行政中心斯特潘納克特。其後,亞塞拜然軍隊開始逐漸展開火力準備,開始有計劃、有步驟地逐個拔除納卡地區「埃爾察赫共和國」軍隊的炮兵陣地、地導陣地等。為此,阿軍出動了TB-2察打一體無人機,「Harpo」自殺式巡飛彈,以色列製造的「Lora」短程彈道飛彈等,可以證實「埃爾察赫共和國」軍隊的部分技術裝備已經遭到了殲滅性打擊。
亞塞拜然國防部發布的照片顯示,位於納卡地區「埃爾察赫共和國」的目標被摧毀
隨後,當地時間9月19日晚,亞塞拜然國防部發表聲明,宣布鑒於納卡地區的人道主義狀況,亞塞拜然軍隊被迫在當地展開「反恐行動」——完全解除「埃爾察赫共和國」軍隊的武裝,迫使該軍隊投降,以完全恢復當地秩序實施人道主義救援等。同時,阿國防部還宣布,「反恐行動」第一階段任務已經基本達成,「埃爾察赫共和國」的軍事行動能力已經被壓制。為此,阿軍從當地時間20日凌晨,似乎出現了地面進攻。
目前根據osint(開源網絡情報)確認的地面進攻方向大概包括兩個主要軸線:
一是北軸線,亞塞拜然軍隊分別從克爾巴佳和阿格達姆地區出動,沿著泰爾泰爾河道路實施東西對進,兩支部隊的戰役企圖是奪取納卡地區北部的Sarsang水庫,以將「埃爾察赫共和國」北部地區與南部完全割裂開來;
二是西軸線,亞塞拜然軍隊似乎沒有選擇從蘇沙向斯特潘納克特正面進攻,或者該正面進攻的戰線還沒有啟動,而是選擇了背後一刀。從先前已經被亞塞拜然軍隊控制的拉欽走廊兩側,直撲拉欽走廊的M12高速公路,戰役意圖是將亞美尼亞本土與斯特潘納克特之間的交通聯繫切斷。
亞美尼亞的反應
截止大伊萬寫稿時(亞塞拜然時間20日清晨),暫時不清楚亞塞拜然的這一輪火力準備戰果如何,也不清楚osint(開源網絡情報)表示存在的亞塞拜然軍隊地面進攻是否屬實,倒是亞美尼亞方面的反應耐人尋味:
亞塞拜然國防部發布視頻,聲稱是遇襲的亞美尼亞軍隊陣地畫面
衝突爆發後,亞美尼亞國防部第一時間在社交媒體上發文澄清,說納卡地區的「埃爾察赫共和國」「沒有亞美尼亞軍人」,這個「共和國」和亞美尼亞方面「沒有一毛錢關係」;而亞美尼亞總理尼克爾·帕希尼揚也對外表示,亞美尼亞承認納卡地區歸屬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並沒有處於衝突狀態,但他又暗搓搓地表示,正是因為俄羅斯的存在,才導致了目前納卡的局勢突變。
對於帕希尼揚的這些表態,亞美尼亞國內出現了反對聲浪,部分老兵開始在首都葉里溫的總理府門口聚集要求討個說法,對此帕希尼揚毫不猶豫地出了鐵拳,派出防暴警察將這些鬧事的群眾全部驅散。
亞美尼亞總理府門口的抗議人群
總而言之,目前納卡地區的局勢顯得十分莫名其妙,那邊亞塞拜然軍隊打的侵掠如火,這邊亞美尼亞軍隊還不動如山,而且還忙著摘乾淨自己和「埃爾察赫共和國」之間的關係。實際上是個人都知道,亞美尼亞和「埃爾察赫共和國」之間的關係用一句話形容,「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著」。
很顯然,新一輪納卡衝突已經全面爆發,且衝突的起因,亞塞拜然軍隊的行動,甚至亞美尼亞這看起來有些莫名其妙的反應來說,都不難理解。
衝突爆發的起因
衝突的起因,我們之前已經說過很多次,兩個因素:
其一是2020年11月10日結束的上一次納卡衝突,對於亞塞拜然來說是一個「不算完美」的衝突。儘管經過四十多天的衝突,亞塞拜然軍隊成功奪取了納卡地區的大部分領土,奪取了斯特潘納克特的瞰制地蘇沙,兵臨斯特潘納克特城下,但亞塞拜然軍隊在進攻中也耗盡了大部分力量。隨後俄軍南部軍區軍事警察部隊出手,將阿、亞兩軍分割開來,一手主導了隨後的停火協議。
停火協議雖然將克爾巴佳、阿格達姆、拉欽、加沙赫等區域全部劃給了亞塞拜然,但納卡地區核心的斯特潘納克特,亞塞拜然卻並沒有收回。作為高加索山脈南麓的一大梟雄,想來阿利耶夫對於這個結果是不算滿意的,奪回亞塞拜然領土的行動功敗垂成,那個時候下一次納卡衝突事實上已經進入了倒計時。
介入2020年納卡衝突的俄軍警察部隊
其二是俄羅斯在南高加索山脈地區的影響力下降。其實2020年俄羅斯主導的那個停火協議,既有俄羅斯想居中調停,待價而沽的意圖,也有俄羅斯在南高加索山脈南麓已經懶得管事,你們愛咋咋地的因素。隨後美國和土耳其的加入,讓阿亞局勢更加撲朔迷離,加上俄羅斯在2022年因為SMO(特別軍事行動)導致戰略重心向歐洲集中,對高加索山脈南麓的關注度進一步下降。因此,這時候再讓俄羅斯出手把亞、阿兩軍分割開來,俄羅斯也未必想做,就算想做也未必做得到。
而亞美尼亞急著抱美國的大腿,現在又沒有真正抱上,雙方現在還處於眉來眼去的狀態。歐盟的態度更加曖昧,由於亞塞拜然手握的裏海天然氣對於解決歐盟的能源問題意義重大,因此歐盟甚至喜聞樂見亞塞拜然出手教訓亞美尼亞,乃至打穿納希切萬,好把裏海的天然氣給輸送到歐洲去、解歐洲工業的燃眉之急。
因此總體來看,目前外部局勢對於阿利耶夫來說也非常有利,內外因素都有利,那阿利耶夫肯定說干就干。
亞塞拜然實力碾壓
而從亞塞拜然軍隊的行動,和亞美尼亞、亞塞拜然軍隊之間的力量對比來看,這新一輪納卡衝突基本上不會有什麼懸念了,唯一的問題就是亞塞拜然什麼時候能全取納卡全境:
2020年納卡衝突中,被亞塞拜然無人機摧毀的亞美尼亞炮兵陣地
一方面,在2020年的納卡衝突後,亞美尼亞軍隊和亞塞拜然軍隊都遭到了比較大的損失,但隨後的軍力重建上,亞美尼亞軍隊已經落在了亞塞拜然軍隊後面。不僅在常規軍力上沒什麼新的建樹,上次給亞美尼亞軍隊造成了巨大麻煩的亞塞拜然TB-2無人機、Harpo巡飛彈等,亞美尼亞也沒有任何針對性的反制措施。
相反亞塞拜然軍隊倒是進行了認真的整軍備戰,繼續大量從土耳其和以色列進口察打一體無人機、巡飛彈等新型戰鬥裝備,而且還儲備了大量火炮彈藥,短程彈道飛彈。因此,這回剛一出手就來了一點小小的亞塞拜然震撼。
另一方面,亞美尼亞軍隊之所以處於擺爛狀態,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戰略態勢太差了。2020年的納卡衝突後,納卡地區基本上成為孤軍,只有拉欽走廊兩側五千米區域可以聯通亞美尼亞本土和納卡首府斯特潘納克特。一旦阿軍向拉欽走廊發起進攻,這條脆弱的走廊必然被切斷,那整個納卡地區就被徹底孤立起來了,這種仗是沒法打的。
所以倒不如說,亞美尼亞在2020年之後,已經將維持納卡地區現狀的努力寄托在外部勢力的援助和調停上了。比如2023年5月布林肯就撮合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外長搞了一次三方會談,大伊萬估計當時亞美尼亞的條件可能是「主權歸阿、治權在我」,只不過這外交操作很顯然沒有玩成而已。
現在開打之後,亞塞拜然軍隊果不其然從拉欽走廊背後捅上去一刀,這一刀目前還不清楚捅到要害沒有,如果真的捅上去了,那今年的這場納卡衝突,剛開鑼就沒什麼懸念了。
亞美尼亞如何應對?
因此,從這個角度看,亞塞拜然軍隊對「埃爾察赫共和國軍隊」大打出手後,亞美尼亞軍隊不僅沒有出手,反而國防部忙著摘清楚自己和納卡地方政權的關係、帕希尼揚一邊把自己往外摘一邊還不忘杯葛俄羅斯兩句,就能看出來亞美尼亞的戰略意圖是什麼了。大伊萬認為亞美尼亞目前已經放棄了納卡地區,戰略的重點有兩個:
其一是儘量避免因為進入和亞塞拜然的衝突,導致阿利耶夫有進一步擴大衝突的藉口。這種藉口必然導致亞塞拜然軍隊打穿亞美尼亞國土南部,將亞塞拜然本土和西部飛地納希切萬連起來。這對於亞美尼亞來說堪稱戰略災難,目前必須及時止損,這就是為什麼亞美尼亞咬死口不承認自己在和亞塞拜然衝突的因素。
其二是為後續拋棄俄羅斯、和美國交好做好輿論鋪墊。其實從亞美尼亞的角度來看,目前的一切問題,都可以歸結為投美投的不徹底,和俄羅斯之間的切割切的不徹底。既然亞塞拜然開火了、俄羅斯也沒有什麼動作,各方的牌面基本上都翻開了,那亞美尼亞接下來也沒有必要繼續在美俄之間搖擺了,全面倒向美國是可以預料的。
當然我們之前也說了,亞塞拜然如果真打算打穿納希切萬,那必然不會是他自己的主意,肯定是背後有埃爾多安「大蘇丹」在攛掇。如果阿利耶夫真的敢打亞美尼亞南部,那麼就意味著各方關係已經完成平衡,這種情況下亞美尼亞靠當鴕鳥就能避免這一刀,這到底管不管用,咱們暫且蒙在鼓裡。
亞美尼亞拋棄俄羅斯、全面擁抱美國,這當然也沒什麼太大的問題,人各有志嘛。但我們之前也說了,你亞美尼亞對於美國來說有多大的戰略價值,你的議價權能有多大,能不能大的過土耳其加上亞塞拜然的組合,這也是需要打個問號的。當然了,對於亞美尼亞高層來說,現在對美國是帶一層粉紅色的濾鏡的,必然怎麼看怎麼順眼,那我們也不必多說,尊重理解祝福三連了事。
大伊萬如何看待這場衝突?
最後多說一句,昨天晚上在微博上大伊萬在評論這一輪納卡衝突時,有讀者在後面評論,說納卡衝突大伊萬難道支持亞塞拜然?
其實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兩方,大伊萬哪個都不支持。一個完全把自己的命運寄托在外部勢力的身上、沒有一絲一毫自力更生的魄力;另一個教權派思維濃厚,上次納卡衝突從敘利亞搞了一堆人過來當「古拉姆炮灰」。總而言之,這雙方都挺抽象的。
大伊萬最關注的是,納卡衝突現在越來越呈現出聯動的趨勢,尤其是這個納希切萬的問題。如果阿利耶夫真的和埃爾多安攛掇起來打穿了亞美尼亞南部,那麼對於伊朗的北部戰略態勢陡然惡化就不說了,直接會導致土耳其的戰略影響力大量進入中亞地區,這對於很多國家來說絕非福音。如果我們不想過幾年在中亞各種聽那新朝雅樂《Ceddin Denden》(鄂圖曼軍樂),不讓亞塞拜然繼續進攻亞美尼亞本土、必須維持亞美尼亞領土和主權完整,應該是必須遵循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