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淄博到爾濱,網紅城市漂流指南

2024-01-18   毒眸

原標題:從淄博到爾濱,網紅城市漂流指南

文旅從來沒有像過去一年這麼熱過。

從2023年初走紅的延吉、憑藉燒烤殺出重圍的淄博,再到變身「討好型市格」的「爾濱」,大大小小的城市輪番登場,迎接短視頻時代的「潑天富貴」。

而在哈爾濱爆火之後,各地文旅又開始了新一輪「整活」,邀請網紅、明星助陣,力圖也在這個冬天火上一把。全網狂歡的背後,文旅產業正在以全新樣態站在人們面前,地方政府、短視頻平台、內容創作者都參與其中,合力打開文旅產業的向上空間。

短視頻捧紅了形態各異、文化不同的城市,這些流量對於文旅產業到底價值幾何,他們又該如何將流量變「留量」?網紅城市輪轉一年,到了復盤的時候。

文旅之火,正在燎原

僅元旦三天,哈爾濱接待遊客300萬,旅遊收入60億。去年哈爾濱整個一季度整體收入214.8億元,今年只用3天就完成了一個月的KPI。

真金白銀刺激下,全國文旅都「坐不住」了,開始「在線整活」。

最先「坐不住」的是吉林和遼寧。吉林文旅拿出紅旗禮賓車隊接遊客,雪地開坦克、氣墊船漂移項目也趕緊安排,還推出凍梨糖水、凍柿子冰淇淋等產品,「悠遊吉林(吉林省文旅)」連夜發布魏大勛、李思思、蘇翊鳴吉林名人視頻進行宣傳。

遼寧則派出鞍山、丹東文旅局局長前往哈爾濱現場宣傳,瀋陽文旅局局長劉克斌更是火速開通小紅書帳號,逐條回復網友建議、評論,成為「網紅局長」。

河南文旅主打顏值。不僅請來「天陽」「英雄的小蠻腰」「Emo魚香肉絲」等頭部顏值博主來到當地拍攝短視頻,還推出「雲台山妲己」「封神質子團」等網紅與遊客互動,古風俊男美女團齊齊刷屏短視頻,話題#河南文旅在上分#、#這雲台山是非去不可了#均收穫百萬觀看。

上海、江西、桂林、內蒙古則結合影視熱點與明星推出創意短片。上海借《繁花》熱度,以王家衛式風格拍攝《繁花不散·黃浦再會》滬語宣傳片;江西以《孤注一擲》為靈感,發布搞笑短片;桂林則走起詩意山水路線,與劉詩詩合作拍攝時裝大片;內蒙古直接邀請鳳凰傳奇玲花出鏡,縱馬草原,野性肆意。

「土味大軍」也席捲各地文旅局。火到海外的抖音熱歌《我姓石》被石家莊、石河子改編,原唱喊麥博主「顧夕」兩天內給全國各地文旅部門錄製了上百條視頻,並表示「已經喊到麥克風都冒煙了」。

花活百出的背後,是各地文旅部門對復甦市場的渴望。回顧2023年的文旅市場,我們發現,「網紅城市」輪番出圈,都在競爭「頂流」的王座。

第一個成功出圈的是淄博。憑藉「大學生特種兵打卡」和高性價比燒烤,淄博在2023年4月迎來流量巔峰。根據百度指數-城市搜索指數排行榜顯示,淄博熱度自四月初開始持續一個月,最高峰值突破十萬,將重慶、蘇州、成都等老牌旅遊城市遠遠甩開。

數據來源:百度指數

隨之而來的還有巨額營收。淄博市商務局於4月底公布的數據顯示,淄博全市 1288 家燒烤經營業戶日均接待人數13.58 萬人,主城區重點燒烤店營業額同比增長 35%左右。

同樣迎來大量遊客的還有「村BA」舉辦地貴州台江。數據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台江縣共接待遊客468.51萬人次,同比增長60.46%,旅遊綜合收入54.25億元,同比增長91.63%。

以民族特色內容及「朝鮮族公主」寫真吸引遊客的延吉,同樣賺得盆滿缽滿。2023年上半年,延吉接待旅遊人數409.9萬人次,同比增長386%;旅遊收入55.42億元,同比增長678%,接待遊客數及旅遊收入兩項數據皆實現成倍增長。

整體來看,淄博、延吉都是此前知名度較低的城市,而一些已經「老牌」旅遊城市,最近也在積極布局文旅。

比如以文旅發家的澳門,就在最近動作頻頻。去年12月29日,何超瓊現身哈爾濱斯卡拉夜店,隨後還參觀了冰雪大世界。而她來哈爾濱前半個月,美高梅正巧也與保利敲定《文化藝術項目總體合作協議書》。

在去年,澳門將銀河綜藝館煥新,承接騰訊音樂娛樂盛典、愛奇藝尖叫之夜、江蘇衛視跨年演唱會以及各大演唱會,以優質演出及大型晚會吸引遊客。

網紅城市修煉手冊

從淄博到哈爾濱,雖然紅得突如其來,但背後都自有一套法則。

整體來看,這些網紅城市都誕生在短視頻平台上。陳秋心、胡泳在《抖音觀看情境下的用戶自我認識研究》中提到,「每一類視覺媒介的具體使用場景、平台連接使用者與他者的方式,都對用戶的想像和實踐發揮著巨大的影響力。」短視頻與網紅城市,可以說是一場精準匹配的雙向奔赴。

短視頻相較於其他媒介,傳播路徑更短,觸達用戶更精準。短時間內,某個城市的相關話題爆發、被平台反覆推薦,造成用戶對一個內容,不同角度的反覆種草。最終一個城市也和其他商品一樣,以內容種草的路徑,催生用戶的消費行為。

短視頻平台將內容炒熱,接下來登場的就是各地方文旅。

從網紅城市們的走紅歷史來看,第一步首先要找准差異化。比如延吉,作為全國最大的朝鮮族聚居區,精準把握「少數民族風情」這一差異點,在短視頻平台上大力宣傳「朝鮮族公主寫真」「朝鮮族特色料理」。歷史悠久的足球文化也被當地文旅政府拿來攬客,來延邊吃黃牛肉,看球賽,拍寫真成為旅遊三件套。

對於差異化不太明顯的城市,「講故事」成為另一個通用法則。而在網際網路時代,講好一個城市的故事,需要有網感。

最直接也是最被廣泛使用的是請網紅造勢,直接用網紅流量打造網紅城市。黑龍江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何晶,此前在接受央視採訪時也說,「早在2023年年初,哈爾濱就充分利用新媒體平台,邀請文旅頭部博主多維度宣傳。」

此外,營造打卡點也有利於城市形象傳播。這些打卡點既可以是城市的自有景觀,比如聖索菲亞大教堂,也可以是後期人造的打卡點,比如聖索菲亞大教堂前的雙翼飛馬,以及黑龍江東北虎林園的流量擔當東北虎「二埋汰」,甚至網友把主播陳澤也造成了「哈爾濱必玩經典」。

緊接著,就來到了網際網路造網紅城市的關鍵環節——造梗。從2018年西安憑藉「摔碗酒」火了一把之後,「梗」在網紅城市與文旅產業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對於熱衷造梗、玩梗的網際網路年輕群體來說,「梗」可以將冰冷的城市快速娛樂化、擬人化,並賦予城市記憶點,迅速拉近與一個陌生城市的距離。

這在今年哈爾濱的走紅中體現地淋漓盡致。從最開始的「我姓哈,喝啊哈」到後來的「爾濱,你讓我感到陌生」,哈爾濱的走紅貢獻出一個個網際網路熱梗,這些熱梗又反過來為哈爾濱的流量熱度添磚加瓦,反覆作用,最終使哈爾濱的熱度居高不下。

與之伴隨的還有「城市人設化」。哈爾濱在此輪走紅過程中先是被網友們形容為「處了個南方對象不知道咋嘚瑟的北方小伙」,後又被升華為「掏空家底招待遠方來客的東北大哥」。當遊客們的情感開始注入,人和城市的深度連接也就此開始。

這種強調「人情味」的網絡敘事最早開始於淄博,邀請大學生來淄博吃串的行動無意間帶火了這座城市,隨後「知名博主打卡燒烤攤發現足斤足兩」「面對客流店家仍未漲價」等新聞讓淄博火速出圈,這種走紅透露著真誠,城市和人的關係也更加緊密。

要求一個城市有「人情味」,實際上是對城市服務體系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用戶需求開始倒逼城市服務升級。各城市文旅業務負責人們在接受採訪時也反覆提到,文旅升級的核心是注重用戶需求。

整體來看,發力兇猛的幾家地方文旅集團都成立於2020年後。山東文旅集團成立於2020年8月,是山東省委省政府主導組建的省屬大型文化旅遊企業;河南省文化旅遊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於 2022年3月,是國有控股公司;哈爾濱馬迭爾文化旅遊投資集團最年輕,成立於2023年8月16日,是哈爾濱市唯一一家市屬文化旅遊企業集團,負責培育壯大「冰雪大世界」「雪博會」「哈馬」等一系列文旅品牌。

而組成這些文旅班子的成員,也都相對更加熟悉網際網路玩法,更懂市場、懂用戶、也更放得開了。哈爾濱馬迭爾文化旅遊投資集團的總經理周巍,此前一直擔任黑龍江廣播電視台(黑龍江省全媒體中心)文體中心主任,也是歷屆旅發大會總導演和全省各種大型活動總導演,對哈爾濱區域文化及文旅產業更加了解。

除此之外,各家文旅局局長紛紛走上台前,和用戶打成一片。文旅局長的上一次集體出圈還是2020年,新疆伊犁昭蘇縣副縣長賀嬌龍一身紅衣馳騁雪地;甘孜州文旅局局長劉洪古裝寫真走紅網絡。

彼時兩位文旅局長更像是「人找流量」,憑藉一己之力,在當時尚未火熱的文旅市場中尋找新出路。而現在更像是流量找人,當網紅城市的流量湧來,文旅局長的加入也成為了配合宣傳,增加親近感的一種方式。

如何繼續火下去?

雖然各地文旅齊整活,線上線下一片熱鬧,但文旅市場需要的遠不止如此。

文化和旅遊部數據顯示,2023年五一假期全國國內旅遊出遊合計2.74億人次,按可比口徑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19.09%;但人均消費540.35元,較2019年同期下降15.5%。

這意味著,出去玩的人多了,但人均花銷並沒有那麼多。這也揭開了文旅市場熱鬧錶象下的本質:這是一個有著高增長空間的產業形態,但也同樣面臨諸多問題。

首先,是網際網路造梗帶來的新鮮感能否持續。梗,的確對網紅城市的構建起著重要作用,比如今年哈爾濱走紅過程中頻頻出現的「小土豆」「爾濱」,這在前期確實勾起了遊客對於哈爾濱的好奇與想像,但隨著後期使用方向的「跑偏」,梗帶來的新鮮感最終變成了膩,甚至反感。

另一方面,短視頻上的梗更替速度飛快,如果只依賴網際網路造梗打造網紅城市,那麼網紅城市出現得快,消失的也會很快。

比如以燒烤出圈的淄博。巨量數據顯示,「淄博燒烤」關鍵詞的搜索指數在4月29日達到了峰值1105.79萬後,隨之而來的五一假期出現下跌趨勢,到6月30日,該數值僅為10.91萬。與此同時,淄博並未有其他文旅活動吸引視線。

其次,就算梗真的吸引來了網友,能否讓遊客產生長線消費,也是重要問題。這在於城市的文旅資源積累,而目前國內的文旅資源差異化非常嚴重。

文旅資源豐富如哈爾濱,除了限定感極強的冰雪大世界,還有索菲亞大教堂、中央大街等景點、滑雪、洗浴等多項遊玩活動,以及俄餐、東北菜、朝鮮族料理等多種美食產品,可供遊客可以在哈爾濱進行長線消費。

相對比之下,淄博的整體文旅資源就比較薄弱。因燒烤出圈之前,淄博實際上是個工業城市,山東省的文旅資源也並不集中於此。數據顯示,目前山東省共有1277個A級景區,淄博僅占62個,多為4A、3A景區。出圈的燒烤也相對較為單一,此前開行的淄博專列已在5月底停止運行。

構成一個城市文旅資源的,除了歷史遺蹟、人文景觀等「硬資源」,還有以文化消費為主的「軟資源」,這也是文旅資源薄弱地區可參考的走紅模式。

比如最近興起的「影視劇打卡」熱潮。浙江力推《蓮花樓》拍攝地溫州百丈漈;湛江此前也憑《隱秘的角落》不再隱秘;江門更是借《狂飆》文旅收入一路狂飆。

廣電總局也看到取景地與文旅業務的聯繫,發布「跟著微短劇去旅行」主題活動,意圖「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微短劇+文旅」融合促進消費的新模式,營造跟著微短劇去全國各地「打卡」的新風尚」。

這並不是新玩法,比如在文旅產業更發達的日韓,世界各地的遊客會受日漫、日劇、韓劇影響,來到拍攝地打卡,並體驗當地文化,國內文旅目前出現的這一苗頭,也有利於拉高文旅消費空間,豐富消費模式。

可消費產品單一也是國內文旅面臨的又一大問題,目前國內文旅消費大頭仍以參觀遊覽,餐飲住宿為主,這一方面會導致人均消費偏低,整體收入易遇天花板;另一方面,也不利於提升遊客的整體體驗,阻礙文旅產業的長線發展。

發達的文旅市場一般可以容納多類型文旅產品,這些產品一般「軟硬資源」兼備。比如日本市場的賞櫻游、溫泉游、日漫遊,京都、沖繩此類老牌文旅城市更是推出諸多文化節慶活動,變著花樣吸引遊客消費;文旅資源相對較少的韓國市場則主打購物游、醫美游,數據顯示,訪韓外國遊客選擇韓國的主要考慮因素(可複選)中「購物」比重最高,達到66.2%。

在國內,這種人造的文旅產品也開始嶄露頭角,比如橫掃西安、延吉、哈爾濱的花樣寫真,就是最近出現的新型消費產品,這種寫真的客單價基本在300-500元左右,通過短視頻的傳播,基本成為了年輕女性當下旅遊的必備消費。

此外,演出消費也開始冒頭。西安華清宮場場爆滿的《長恨歌》大型實景演出,累計實現收入14.36億元,帶動周邊酒店、民宿、康養、文創等綜合收入超70億元以上;哈爾濱也在冰雪大世界中安排包含俄羅斯歌舞、雜技的「哈冰秀」,供遊客消費。

不可否認的是,當下文旅的確來到了一個飛速發展的新階段,但也不得不承認,看起來如火如荼的文旅業務,的確存在諸多不足。但是作為線上線下緊密結合的業務形態,文旅產業容納了地方政府、平台、消費者等多方力量,仍然具有無限生機。

但做好這門生意需要各方緊追用戶喜好,結合當地優勢謹慎布局,為文旅市場尋找更多的新玩法與新嘗試。畢竟走在路上的人,永遠想看到更多的詩與遠方,關鍵在於如何一擊即中這些躍躍欲試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