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隨娘,必定強」,孩子跟媽媽的姓氏會更好?小心姓錯還不自知

2022-07-13     孕育島

原標題:「兒隨娘,必定強」,孩子跟媽媽的姓氏會更好?小心姓錯還不自知

對於父母來說,在孩子還未出生的時候,就幻想過孩子以後會像自己還是伴侶,當然最好是能分別繼承自己和伴侶的優點,那是最好不過了。

正常情況下,孩子的基因肯定會受到父母雙方的影響,只不過雙方影響的機率會有所差異,而對於男孩子來說,很多大人都希望能更像媽媽,畢竟有句老話是這樣說的「兒隨娘,必定強」,暗示以後的生活會衣食無憂。

「兒隨娘,必定強」,到底是迷信還是有依據?

雖然這樣的俗語在當代年輕人看來,都含有比較大的迷信成分,不過,從科學角度分析,男孩如果更像媽媽,未來則有更大的可能會變得很優秀。

在智力方面,媽媽的X染色體要多於爸爸,而智力基因又恰好在X染色體上,所以男孩子的智力基因一定是來自媽媽,女孩子則是來自父母各自一半的影響。所以說那些像媽媽的男孩,智商上更占有優勢。

在教育方面,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媽媽才是那個能起到舉足輕重作用的人,不僅在生活上加以照顧,學習上進行輔導,像一些關鍵時刻的思想教育,也都是媽媽在完成。

在長時間的接觸中,媽媽的品德和性格都會對孩子產生影響,尤其是那些細緻、精緻、體貼,都能成為男孩子以後的優點。

在顏值上,一般情況下,媽媽的顏值要高於爸爸,而男孩如果長得也像媽媽,那麼無疑是既有陽剛之氣,又有陰柔之美,會給人一種很特殊的感覺。

與此可見,男孩在一定程度上像媽媽,確實會有一些優勢,不過究竟像不像,也是由基因遺傳決定的,如果因為這樣的說法而強行讓孩子像自己,那就有些牽強了。

「兒隨娘,必定強」,姓氏上孩子最好也要跟著媽媽?

閨蜜最近和前夫鬧得很愉快,起因是孩子的「冠名權」問題。在兩個人還沒有離婚的時候,孩子自然是跟著爸爸的姓氏。而在兩個人離婚後,孩子跟著閨蜜一起生活,閨蜜就想著要給孩子改跟自己一個姓。

閨蜜對自己的想法很自信,她認為:孩子是我生的,跟著媽媽的姓氏自然沒問題,否則之前的疼痛豈不是白經歷了。

而且老話講「兒隨娘,必定強」,雖然指的不是姓氏方面,但如果孩子能隨了自己的姓氏,豈不是未來能更優秀一些?

但這樣的想法全部都是閨蜜一廂情願,當前夫知道閨蜜把孩子的姓氏更改之後,倆人溝通未果,甚至都對簿公堂,不過最後的結果卻是:閨蜜的做法確實是違法了。

孩子的姓氏究竟跟父母誰,需要父母協商一致

關於孩子的姓氏話題,一直都是人們議論的焦點。從古代開始,「子隨父姓」就是亘古不變的定律,似乎也沒有人提出過異議;不過隨著社會的進步,女性的地位水漲船高,便開始追求一些所謂的「公平」。

尤其是在孩子的冠名權上,孩子是夫妻兩個人共同作用的結果,而女性在孕育和撫養方面似乎付出更多,但為什麼孩子就一定要跟著爸爸的姓氏,秉著「公平」的原則,越來越多的女性有了孩子「隨母姓」的想法。

不過,對於孩子的姓氏問題,雖然在法律上規定,既可以隨父姓,也可以隨母姓,甚至在特殊情況下,都可以跟直系血親長輩的姓氏,不過這些都是有前提條件的。

無論是隨誰的姓氏,都需要父母協商一致,因為在一個家庭中,夫妻雙方都有對孩子冠名的權利,即使是離婚,這樣的權利也仍然存在。因為孩子的父親也同樣需要承擔相應的育兒責任,即使在過程中付出的沒有母親多,但仍然不能在沒有得到同意的情況下,擅自給孩子的姓氏做出更改。

所以說,夫妻在離婚後,孩子媽媽擅自做主給孩子改姓,其實是不合規矩的。無論孩子以後的姓氏要跟著父母誰,夫妻倆都要好好商議,就算是為了孩子,也不能為此鬧得十分不堪。

在姓氏這件事上,讓孩子跟爸爸姓更有優勢

雖然在一些方面,孩子如果能跟著媽媽的特徵走,會有一些好處,不過在形式這件事上,小島建議大家還是「隨大流」吧!原因很簡單,隨母姓是潮流,但不是主流,和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傳統觀念相比,這樣的思想還是不能被大部分人所接受。

其實,孩子跟爸爸的姓氏,除了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誤會,更多的則是維持爸爸對孩子的情感,畢竟母子之間的血緣關係可以確定,但父子之間就不一定了。

而把冠名權交給爸爸,男人才會更加看重這個孩子,畢竟這是能延續自己姓氏的孩子。

今日話題:你會讓孩子跟著媽媽的姓氏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183edb5723d183f72cf07e37c091f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