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期間,日本人為何不進攻陝西?學者:日軍沒有那個本事

2021-03-18     歷史潮河

原標題:抗戰期間,日本人為何不進攻陝西?學者:日軍沒有那個本事

在近代歷史上,14年抗戰可以說是最為艱苦的一場戰役,日軍的鐵蹄侵略了大江南北,全國也都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然而有些讓人好奇的在於,陝西有著千年的文化和底蘊,為何日軍沒有去攻打呢?下面的這幾張照片,正是拍攝在陝西中央軍校第七分校,看上去城鎮一片太平,並沒有受到戰亂的影響,實際上,根據學者分析,日軍並沒有那個能力,為何這麼說?

在77事變之後,侵華戰爭全面爆發,實際上在日軍大本營最初制定的「不擴大」方針當中,只是希望通過停止衝突換取偽滿洲國的承認,而在淞滬戰場上勝利後,日軍隨即攻占了國府首都南京。此時兩國已經絕無和談的可能,因此日軍才計劃發動全面戰爭。

淞滬戰場雖然以失敗作為告終,但是國府也達到了部分預期的目的,那就是將日軍進攻中國的南北方向改為東西方向。

對中國的防禦者來說,江東富庶,然而一馬平川,無險要可以乳酪,只能向西部轉移,保存自己的勢力,而對於日軍侵略者來說,他們首要的目標,便是占領沿江海的各大城市,依託水域發揮自己機動力強的優勢,因此抗戰最初日本的全面擴張階段,原計劃正是沿長江向西,但是在1938年武漢會戰結束之後,便進入了抗戰相持階段,開始陷入泥淖不可自拔。

至於華北高原,日軍的戰略目標並沒有那麼突出,如果想要占領陝西,就必須儘可能控制山西,但是一直持續到抗戰結束,日軍在山西的部隊受到了晉綏軍和八路軍的頑強阻截,也就遲遲無法完成目標。因此在漫長的抗戰當中,陝西也就成為大後方,不斷地為前線輸送物資和兵員,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實際上,一直到1942年,日本華北方面軍制定的《昭和17年度治安肅正計劃大綱》,才正式有了進攻陝西的計劃,裡面明確提出:「努力完成日軍總兵站的使命,根據情況,斷然進行西安作戰、延安作戰,為中國事變的解決、華北局勢明朗化作出貢獻。」

這份計劃的目的是什麼呢?是為了切斷前線作戰的國軍以及八路軍後方補給,然而當這份提議被上交給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畑俊六之後,卻一再拖延,畑俊六也在隨後派遣軍總司令部的回覆中解釋了原因:

「大本營準備在9月份進行西安作戰,視情況發展···但如果既要保持占領區內的現狀,又不另外增加大量兵力進行作戰,則我軍占領區內的治安,不能不受到部分損失,請事先予以考慮。」

「如以西安作戰作為四川作戰的前提,是沒有意義的···」

「可進行謀略工作,使國共矛盾激化。」

考慮到重慶對於西北掌控不強,此時日本的方針,依然還是以挑撥分化為主,而因為受到太平洋戰場的影響,日軍的策略也發生了改變,圍繞中國大陸所有戰爭的目的,不過是為了迫使重慶投降,而在畑俊六看來,就算攻取西安等城市,也不會起到太多效果,而且反而要牽制日軍內部捉襟見肘的兵力。

然而日軍依然沒有閒著,根據統計,日軍從1938年開始,對西安城展開了145次轟炸,造成了軍民傷亡,然而因為西安城牆,基本上都是百年留下的夯土,密度大,導致炸彈殺傷力小,再加上地形影響,轟炸效果有限,西安因此始終保持著活力。

實際上,日軍兵力的限制,在中國另外一個省份福建也完全能夠體現,1941年進行福建進行的大湖戰役當中,國軍100軍80師以傷亡200多人的代價,和日軍展開激戰,殲敵300人,繳獲了大量物資,雖然相比較其他正面戰場的規模,這場戰役的要小上不少,卻造成了深遠影響,從此日軍意識到攻打的艱難,才不敢進犯福建境內。

抗戰的勝利,也離不開各族人民所做出的貢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_XAiRHgB9EJ7ZLmJYADL.html